导 航
楼主: wwi1984

新区的破局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2 17: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20-7-22 16:33
赞同!
说句客观的话,即便是狮山路,也就那样,写字楼数量、档次和繁华感也一般,其他枫桥,横塘等等就 ...

新区实际上地盘还是太小了。

以大阳山作为标志,我把新区分为三大片区:

1.大阳山以东:这是新区核心区,成熟度最高,主要是住宅、工厂、写字楼(主要狮山路),卫星图上看,城建可以说是满满当当了。既然已经发展成熟,就没有什么大的白地板块可以整体规划大兴土木了,只能破旧立新,这个就很麻烦,比在白地上从无到有难度大很多。且区域内工厂和住宅相对比较混乱,很多地区是工厂和住宅犬牙交错,规划实在差劲。

2.大阳山以西:包括科技城+西部生态城,生态城顾名思义是限制开发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只能丢开不算。科技城是新区最近这些年主要发展的区域,也是唯一进步比较大的区域,但是偏僻。

3.大阳山以北:浒墅关通安片区,这个片区我不太了解,从卫星图赏看,建成区还是很满的,白地不多,整体成熟度比较高,虽然引进了宜家永旺costco这些好项目,但是板块整体档次不高,而且因为开发成熟度高,想要提升档次,难,也是破旧立新的难度。而且西北往无锡方向,不是苏州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实际是无锡的热脸贴苏州的冷屁股的方向。

综上,发展科技城,就足见新区的无奈了,面积小,发展成熟度高,但发展成熟度高是在规划很差的情况下粗暴发展起来的,这点是最可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7:3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科技城走的路子是对的,以后苏州不会再走摊大饼的模式,需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科技城打造的就是这一类,所谓十年磨一剑,科技城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很多都还没有开始产业化,迟早会发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8: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ncock_xu 发表于 2020-7-22 17:11
个人感觉是苏州找的借口吧,为了隔断无锡,而且西部也不是苏州重点发展地区

长三角的中心是上海,所以肯定是朝上海方向走的,从区GDP上看很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8: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ymjing1982 发表于 2020-7-22 18:13
长三角的中心是上海,所以肯定是朝上海方向走的,从区GDP上看很明显

精辟,说白了,还是得抱紧上海的大腿,城市这样,人也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8:4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上海发展港北新片区去了。还抱什么大腿。就是要防止分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8: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城的交通待破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想醉yute 于 2020-7-22 19:10 编辑

肯定是首选虹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9:3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醉yute 发表于 2020-7-22 18:18
精辟,说白了,还是得抱紧上海的大腿,城市这样,人也是这样。

所以你还想去抱无锡大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9:4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Living 发表于 2020-7-22 17:26
新区实际上地盘还是太小了。

以大阳山作为标志,我把新区分为三大片区:

发展科技城我不认为是无奈,更多是主次顺序搞错了,不尊重市场画个圈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4Living 发表于 2020-7-22 15:24
目前来说,新区确实还是苏州第二好的区。
论山水资源,和吴中区并列第一。

科技城太割裂了,真的是死角,没办法的事
新区其他地方开发成本,空间有限,横塘浒墅关面临的问题和吴中区蛮像的,就是干什么先两个字拆迁,最后就是没钱没钱没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1:4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过个30年,沿着太湖边才是苏州新中心呢,除了古城区内的园林是不可复制,其他像交通、商业、学区、医院等都可以变化,只有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稀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独墅湖工作的通安土著说几句,西边太湖是绝地,科技城地理位置是先天硬伤,在发展初期靠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定居落户是不现实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走的是大学+产业园模式,事实上整个大阳山以西包括科技城、生态城以及吴中区的光福,最适合的是大学城+大院大所模式。事实上科技城直到现在新区ZF也是这么干的,主要布局一些体制内的研究院研究所先留住一部分人。企业跳槽太过频繁,在科技城没有解决交通问题之前还是要多布局一些像省协、中移动苏研所、中国兵器214所这样的单位。现在南大校区进驻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后面最好能持续引进一些别的大学。总之谨慎不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托尼风铃 发表于 2020-7-22 19:42
发展科技城我不认为是无奈,更多是主次顺序搞错了,不尊重市场画个圈的结果

之前如果不搞科技城,新区没有地方可以搞了,新区太小,近点的地方都是建成区了,只有补丁一样分散的白地,不好整体规划,另一方面拆迁成本也大,所以只好搞科技城,这确实是无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园区和新区各有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2: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洛特的网ge 发表于 2020-7-22 21:52
在独墅湖工作的通安土著说几句,西边太湖是绝地,科技城地理位置是先天硬伤,在发展初期靠民营企业吸引人才 ...

我觉得科技城的位置,就适合当高教区,放学校而不是放企业,独墅湖相反,应该放高新技术企业,而不是放学校。独墅湖的人大,南大,中科大,苏大,西交利物浦、各种研究所都应该去科技城,而科技城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都应该放独墅湖,这样我觉得更好,一个负责学、研、一个负责产出。

可惜现在这两个板块都是产学研一把抓,没有错位发展,很多地方还有竞争关系,独墅湖的学校很多也没有发挥好教学的任务,反而出租办公室当包租公,哎。科技城么那些企业,除非是住在附近,不然员工上班也是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0-12 21:16 , Processed in 0.04575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