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3-27 21:4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国铁路列控系统制式全揭秘 借鉴欧洲ETCS列控系统发展思路和其他国外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运用经验,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和特色,遵循全路统一规划的原则,中国铁路列控系统(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简称CTCS)分为5级:CTCS-0级、CTCS-1级、CTCS-2级、CTCS-3级、CTCS-4级列控系统。莞惠城际应用的CTCS2+ATO(时速200公里自动驾驶系统),京沈客专和京张客专等应用的CTCS-3+ATO(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系统)属于衍生列控系统。 目前,已开通和在建的铁路列控系统装备等级选择如下: (1)高速铁路:CTCS-3级(主流)和CTCS-2级列控系统。 (2)城际铁路:CTCS2+ATO(主流)和CTCS-2级列控系统。 (3)客货共线铁路:CTCS-0级(既有线)和CTCS-2级(新建)列控系统。 2、什么是列车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 国际标准(IEC 62290)按照轨道交通线路自动化程度定义了4层自动化等级(Grade of Automation,GOA),自动化程度从低至高为GOA1至GOA4。 不连续监督下的人工驾驶(GOA1a):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特定的位置上监督列车速度,等同于现有的点式控制方式。 连续监督下的人工驾驶(GOA1b):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连续地监督列车速度,等同于装有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 半自动驾驶(GOA2):等同于装有自动驾驶系统(ATO),自动化程度相比上一等级有了进一步提升,又称为ATO模式,或者STO模式。(目前城际CTCS2+ATO列控系统属于该级别) 无司机驾驶(GOA3):列车上不再安排专职司机。司机只能被ATO等系统功能所取代,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仅安排乘务人员以应对突发事件,又称为DTO模式。 无人监督驾驶(GOA4):列车上不安排任何工作人员,又称为UTO模式。 3、中国通号C2+ATO研发史 中国通号于2007年开展ATO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完成了应用于城轨领域的FZL100型、FZL200型及FZL300型ATO产品开发,并已于2011年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8号线工程。 城际CTCS2+ATO项目的ATO设备研发基于成熟的城轨ATO产品应用,结合城际CTCS2+ATO系统特点及CRH6型动车组接口条件,优化ATO设备结构及接口,完善ATO功能以满足城际铁路应用需求。城际车载ATO系统设备研发过程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1)原型样机方案验证阶段 2011年,基于300T车载ATP设备进行城际铁路ATO与ATP设备接口适配前期可行性开发及室内样机验证,主要完成了ATP与ATO接口分析、车-地通信可行性分析以及时速200km及以上的ATO自动驾驶功能验证等工作。 (2)室内样机研发阶段 2012年7月,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中国通号加大投入,开展设备研发工作。项目主要工作目标为ATO与ATP接口适配及硬件适应性修改、列车定位及车-地通信等关键技术研究、ATO系统软件的适应性修改以及车载ATO系统的SIL2级安全认证。 (3)室内样机改进阶段 2013年,由铁总组织,中国通号牵头完成了《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专家组评审,并发布《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暂行总体技术方案》(铁总科技〔2013〕79号文)。同时,项目组编写了接口协议及应答器应用原则等接口规范。 根据总体技术规范及接口规范,项目组进一步优化了车载ATO系统功能,并开展了软件单元测试、软件集成测试、软硬件集成测试、室内专项测试、设备EMC及振动测试、室内系统测试等测试。 该阶段软件测试共完成4轮单元测试,目前总计达1200多个测试案例;集成测试共进行2轮测试,共设计执行455个测试案例。 (4)室内专家测试阶段 2014年,中国通号开展城际ATO室内专家测试及互联互通测试,6月30日到7月23日间完成室内专家测试,11月19日到12月22日间完成互联互通测试,2014年11月28日取得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发布的现场测试安全确认函,具备现场测试的条件。 (5)现场测试阶段 2015年,中国通号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城际车载ATO现场测试: 接口测试阶段:2015年5月,完成ATO测速测速接口测试及ATO与动车组的控车接口输入输出测试。 功能调试及自测阶段:2015年7月16日至26日在莞惠城际试验线进行,完成了站内精确定位、列车自动运行、站内精确停车、运行时分调整以及自动开关门联动等功能验证。 现场专家测试阶段:2015年7月30日至9月5日在莞惠城际试验线进行,由专家测试组按照《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测试大纲》进行功能测试。 (6)现场运用 2015年10月,莞惠城际通过铁总组织的ATO及CCS试用评审,惠州段于2016年3月30日开通运营,东莞段于2017年底正式开通。 素材来源:中国通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