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3 2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地OTC优势比拼:前海后来居上 天津“门槛”最高
端午小长假前夕,证监会公布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IPO再启或箭在弦上。
近年来,管理层一直着力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此次新股发行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主板和创业板,而对于“新三板”、各区域市场(OTC)以及柜台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以及转板机制等,市场各方也期待着进一步明确。
近期各OTC市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它们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未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此,《第一财经日报》对天津、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等五地的股权交易市场进行了梳理调查。
五地OTC逾1700家企业挂牌
为了吸引企业挂牌,各地股交所和地方政府都chutai了各种不同的政策,比如各地方政府对挂牌企业都会提供数十万元的补贴;而在挂牌门槛方面,经济发达的上海、广州、深圳选择了“低门槛”的模式,而最早开办场外市场的天津门槛最高。
华泰证券研究员赵湘鄂称,我国场外市场建设落后于场内市场,而在中央和地方相互博弈之下,形成了双层场外市场架构模式,作为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场外市场,“新三板”逐步向全国扩容;同时,地方区域性OTC也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2008年9月,天津股权交易所(下称“天津OTC”)开始运营,开创了区域股权市场的先河,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力推场外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股权市场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5月28日,天津股权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累计企业挂牌数量已经达到了289家,总市值超过242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1.09倍。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从投资者限定上看,天津OTC最为开放,允许一般自然人股东参与,而其他几个市场则对自然人股东进行了严格限定。从交易制度上看,天津OTC和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下称“重庆OTC”)采取多元化策略,均引入竞价和协商交易机制,而且天津OTC是目前唯一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市场,其余的市场则采取单一交易制度,或委托或协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