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2-14 12:5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雄安续写“深圳速度”
深圳商报02-13
中集模块化建筑模块运抵雄安,进行现场施工。
中集模块化建筑模块在工厂完成90%的装配。
深圳商报记者 陈发清 文/图
2月12日,被称为“雄安新一标”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区第一栋模块化房屋成功封顶。记者从中集集团获悉,从2月4日第一个房屋模块吊装,仅仅8天,一栋4层高楼便已拔地而起,另外5栋相似的房屋也正在“步步高升”,由深企中集承建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区6栋大楼正续写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中集承建雄安新区
市民服务中心6栋建筑
2月12日封顶的这栋楼是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区7栋集成式模块化房屋之一,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公司(简称中集模块化)受中建三局委托承建其中6栋。记者了解到,2017年12月12日中集与中建三局签约,12月25日开建,2018年1月31日八成模块生产完毕,从中集华南、华北两大生产基地进行海陆发运,2月4日第一批模块到达雄安现场开始吊装,每一个时间段都在续写“深圳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房屋都是按照可靠、绿色、现代的高质量接受检验,完成交付。
据悉,按照中建三局与中集模块化签订的合约,6栋房子593个模块从设计、生产、运输、吊装至全部履约交付只有70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每个环节的挑战都创“历史之最”,但如今第一栋房屋成功封顶,并且其他各个环节都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紧张进行。深企在雄安续写的“深圳速度”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为项目付出心血的中集员工。
一个月画了4万多张图纸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额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规划总用地24.24公顷,建成后将承担雄安新区的规划展示、政务服务、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因为雄安项目的特殊性,从设计规划阶段起,起点就很高,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造、节能低碳、“海绵城市”等许多新理念在这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中集中标雄安办公区模块化建筑的生产和安装主力商,首先得益于设计之初加入的“模块化设计和装配式建造”的先进理念。中集模块化的常务副总经理刘小葵表示,中集模块化可在工厂完成高达90%的集成模块建筑,这一方式也得到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总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的高度认可和青睐。
不过,中集模块化承建的是A至F共6栋模块化房屋,共2.75万平方米,由593个模块化房屋构成。而根据合同,自中标之后,中集模块化公司只有70天的合同期限。70天,意味着留给设计环节的时间就不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中集模块化公司的设计团队要仔细消化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再细化成工厂生产的箱房里每个零件的加工、每根管道走向、预装幕墙的精确定位等加工图纸。“项目的具体设计要求、建造标准、材料选择都比肩发达国家建筑标准,更融入了智慧建筑元素,正常情况下这个体量的设计需要花2~3个月的时间,而这次我们只花了2~3周。”中集模块化雄安项目技术总监周永安表示,中集设计团队调集了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中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在人手只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每天加班加点,只用了平常20%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图纸,“在不到一个月里画了4万多张图纸”。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中集很多模块化房屋的装修还比较传统,在箱体里刷墙等环节与传统建筑方式相似,而这次要求就是装配式墙板,也就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工业化的墙板至工厂拼接。这使得中集不仅实现建筑的工业化,也实现装修的工业化。
45天完成593个模块生产
按照流程,设计完成,下一步才进入生产环节。而事实上,由于工期紧张,在设计细节并未全部完成时,生产和采购就已介入,并高效地把设计过程中一些难以生产实现的方案,及时地调整过来。
“任务只给我们45天的时间,以前这个时间,只够我们造一个样房给客户看。而这次,不但要造一个样房,还要批量完成所有593个模块的生产,并且房屋在工厂就已完成90%。”中集雄安项目华南基地的生产负责人周永朋说,为了与速度赛跑,从2017年12月25日基地就紧锣密鼓,钢材到达中集生产基地就开始钢结构模块生产。2018年1月31日中集模块化已经完成了八成模块的生产并开始发运,2月4日即启动第一批模块的吊装。
同时,现场施工负责方中建三局就是曾经用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建设深圳国贸大厦的企业,这次中集与他们紧密配合。据介绍,按照以往的方式,中集造好一批模块,即装船运往现场,中间再等一两周时间造好第二批模块,再发运现场。而这次,中建三局中了“雄安第一标”后,即在原一片黄土的雄安建设原址上调集了大批人马开始热火朝天地铺路、打地基。这个过程中,中集所有承建的房屋在工厂里紧锣密鼓地生产,待施工现场地基打好,房屋已完成八成,第一批模块发运后,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至现场,紧张有序地搭装,整个建设“无缝连接”。
“移动房屋”浩浩荡荡进雄安
华南造房子,运往华北,这在国内实属少见。
其中的关键是运输。中集雄安项目的项目经理游德强表示,按照规划,这次华南江门生产基地的模块先通过驳船运到东莞虎门港和广州南沙港,然后海运至天津港,再从天津港通过卡车陆运至雄安。其中海运的时间为七八天,而天津到达雄安需要三四个小时。
从2月1日开始,是2018年春运开始的时间。这一天,也正是中集模块化开始发运的第二天,而这个过程需要克服海运和陆运的双重挑战。对于海运而言,春运期间集装箱班次减少,很多船班货量太少,难以达到经济性就停航。于陆运而言,春运一来,路上车多人多,很多交通管制,大批量的货运卡车调集和通行都是极大的难题。
幸运的是,雄安项目的品牌效应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我们找了几家船公司合作,一开始人家不太愿意,但一听是雄安项目,都愿意配合了。”中集雄安项目物流负责人王博说,有时候从江门拖着的驳船到达南沙港晚了,赶不到班轮开行的时间,经过努力沟通,船公司竟然愿意等一等。
然而,国内海运这么大体量的建筑模块的情形还是很少发生,船公司面对这样的需求时甚至不知道如何安排装运。好在,中集丰富的集装箱海运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博说,中集在交给船公司任务时,连装载的方案和设计图都已经给船公司准备好了,看上去比船公司更了解船的空间性能,“而且船方可从项目中学到新的经验,就更乐意合作了”。
在货运方面,难题是在春运期间要调集60台大货车和相应的司机,而且恰逢春运白天几乎不能上路,每个路口的限高限宽对于不熟悉北方道路的中集同样是很大的考验。这次中集在广东多年的合作伙伴帮助解决了问题,而且针对道路宽度没有标注、路口通行标准不熟悉,中集伙伴就到每个路口拿尺子去实地丈量。针对白天不能上路,中集的车队就从日落之后,通宵十几个小时浩浩荡荡开往雄安。最终,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下,2月4日起,来自华北和华南两大生产基地的中集模块化房屋陆续运至雄安。
极寒天气下
24小时循环吊装作业
吊装最先选择完成的是体量最大的C栋。这一栋有143个模块,而其他的相对体量较小。如果这一栋按期封项,意味着后期的吊装更容易实现。2月4日,中建三局已为施工现场夯实了地基,第一台模块安装到位,也标志着模块化建筑在雄安正式落地。
2月12日上午,C栋如期封顶。王博说,现场吊装都是24小时进行的,晚上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0℃,吊装过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工人们都忍着挺过去了。据悉,根据计划,最后一栋楼的吊装完成预计在2月底。“项目可能只在除夕夜和年初一停工24小时,其他时间照常开工,整个团队都要与雄安新区一起过第一个春节了。”王博说,目前所有的一切都在顺利进展着,为项目付出的所有人都感受着酸甜苦辣磨练中难以言说的幸福感。“雄安项目是我从事建筑工程行业25年来遇到的最重大和最复杂的项目,其项目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实施都是全新的。然而如果有幸参与并胜利完成,会在人生中留下蚀骨的记忆和无限幸福的感受。”项目谈判的牵头者之一、中集模块化副总经理肖俭这样描述。
记者了解到,从2月4日到12日,8天,一栋楼。这距中建三局1982年创造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已过去了36年。在这个模块化建筑项目里,一家曾创造“深圳速度”的企业——中建三局,一家深圳企业——中集集团,还有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延续“深圳速度”,谱写了“雄安速度”和“雄安奇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