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古都保护] 【重要】130亿!关于洛阳市老城区古城保护与整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8:0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的时候,开放的姿态已经很务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1 18:5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改开前十年,放的还是比较开的,89以后,又收缩了,特别是内陆如洛阳这样的城市,以为政策要变,收的太紧,从90年代开始,大幅度落后南方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1 19: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fire1978 发表于 2018-8-21 18:50
其实改开前十年,放的还是比较开的,89以后,又收缩了,特别是内陆如洛阳这样的城市,以为政策要变,收的太 ...

洛阳目前的发展模式形成,是有多种因素的,不能简单一两篇文章概括;其中主要原因是洛阳是社会主义初期树立的工业城市典型(从1953年开始至1959年一跃成为新中国五大工业城市之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的典型工业城市是深圳,两项工业模式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角力,为了政治方向的指导性,只能是一个方向压倒某一个方向,所谓的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1 19: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骄子1 于 2018-8-21 19:29 编辑
kingfire1978 发表于 2018-8-21 18:50
其实改开前十年,放的还是比较开的,89以后,又收缩了,特别是内陆如洛阳这样的城市,以为政策要变,收的太 ...


向你推荐丁一平教授研究洛阳工业以及移民研究的一部著作《工业移民与洛阳城市社会的变迁》,这本书可以了解下洛阳工业模式的形成以及初期发展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12:2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人知道到底整不整了这个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20: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骄子1 于 2018-8-22 20:25 编辑
kingfire1978 发表于 2018-8-21 18:50
其实改开前十年,放的还是比较开的,89以后,又收缩了,特别是内陆如洛阳这样的城市,以为政策要变,收的太 ...


《世界经济文汇)1991年刊载【增强国营大企业活力迫在眉睫——从对洛阳六家大厂的调查说起】一文中提到的洛阳国有大企业的现实困难与建议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洛阳工业(大企业)不彰的症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20: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罕见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洛阳的大厂竟然都还在,没有彻底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2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fire1978 发表于 2018-8-22 20:53
罕见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洛阳的大厂竟然都还在,没有彻底消失。

当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假公济私’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0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你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09:04: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8-8-22 21:20
当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假公济私’的问题!

看文章,国家对大厂当时是大撒把了,基本不给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骄子1 于 2018-8-23 10:12 编辑
kingfire1978 发表于 2018-8-23 09:04
看文章,国家对大厂当时是大撒把了,基本不给支持!!


当时中央决策者分为两派,一为支持者国营企业者,一为积极发展私营经济者,让人怀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文章中可见国务院是支持国营大型企业的,而另一派决策者则对国营企业大搞双重标准:“ 国营企业生产出的成品必须要国家统购统销(国家计划),而国营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能源,原材料供应却无计划保证)”。当时的情况是原材料,能源大幅涨价,而国营企业的产品不准涨价,比如一辆拖拉机用的钢铁和工时(人力)比一辆汽车用的多的多,但价格确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但上级主管部门根本不去协调你原材料涨价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税收变着花样增多,文中提到了四种二十五项目,另外还有各种地方性摊派资金,令国营大企业步履维艰。而经济特区特在了可以为外国外资企业减免税收,外资企业当然可以在当地蓬勃发展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宏观因素),这分明是不公平竞争;基于公平原则,当时的决策者如果可以放手让国营企业全部市场化,而不是生产出来的成品要施行国家计划,而原材料采购需要市场价格;不需要优惠的力度如外资那样某些税负全免,起码做到不合理税负减免;国营企业发展到目前也就是另外一番模样。对待国营与外资(小私企)用双重标准,是国营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重组的罪魁祸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一大片,这点钱估计搞不出来来啥形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u379 于 2018-8-23 10:42 编辑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8-8-23 10:04
当时中央决策者分为两派,一为支持者国营企业者,一为积极发展私营经济者,让人怀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 ...


请你不要混淆视听。国有企业产销早就放开了,为啥很多国企依然经营困难?说到底还是经营机制问题。过惯了计划经济的舒服日子,经营机制僵化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你咋能竞争过私企?你把对特区内外企税收优惠说成不公平竞争,也对也不对。确实是不公平竞争,但是是国家为了吸引投资没有办法的办法,试想,如果没有税收优惠,鬼才会来中国投资。问题一码是一码,你不能把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简单地归因于不公平竞争。现在很多领域的国有企业和私企是公平竞争吗?答案你很清楚吧。仔细看看,有多少真正搞得好的国企,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政策,国企包括大型央企倒下的会更多,你能说这还是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吗?国企的出路唯有改革,改什么?改经营机制,充分适应市场机制,否则没有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完全跑题了,标题是古城整治,现在变成改革大讨论了,希望还是书归正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0:4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懂,但是能看出来国企负担太大,机制不灵活,跟轻装上阵的私企比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4 01:35 , Processed in 0.04266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