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金刚郎

[公告互动] 重磅!“古泉州(刺桐)史迹”将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18: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ijjnews.com/system/2017/09/25/011006825.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4 12: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ct0595 发表于 2017-3-1 10:45
去年参与了海丝申遗点环境整治项目编制工作,接触了北京一些业内专家,他说,中国只要是想申遗,几乎没有不 ...

有部分道理,但事分两面讲,中国不可能送些"小猫、小狗"去申遗,申遗考察专家也不会让那些"小猫、小狗"随便过关。"存在即合理",申遗成功都是有些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4 1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江改区有没有最新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23: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总展馆开馆 精心布展还原历史场景

来源:泉州晚报 2017-10-02  http://www.mnw.cn/

  昨日,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楼的“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总展馆正式开馆。展馆以“刺桐:古泉州的故事”为主题,主要展现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古泉州历史。

  观展者观看投影于展厅地上的电子地图,了解古城的变迁。

  精心布展还原历史场景

  据介绍,展馆分成序厅、“向海而生”、“东方大港”、“多元荟萃”、“守护遗产”几个部分。

  “向海而生”呈现的是泉州拥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发达的陆域水系,为海洋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因而海上交通兴起,至五代时期初步形成刺桐城。“东方大港”则将目光聚焦10—14世纪的泉州,由于良好的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刺桐港进入鼎盛时期。“多元荟萃”展示的是泉州由于海外交通贸易而兴盛,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聚集于此,留下多元文化和平相处、相互交融的典范。“守护遗产”部分,则讲述了泉州人珍惜、守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为了与展厅内精心设计的展板、互动装置、微缩景观相呼应,共同阐述“古泉州(刺桐)史迹”的价值内涵,策展人员颇费苦心。以“东方大港”部分的宋代古船货物堆放场景展示为例,为准确呈现古船剖面中各个船舱的物品码放和货物种类,策展人员认真研究国内外专家关于古船的发掘报告,并拿着古船的三维扫描图向有经验的船工考证。“后来,我们还找到了一张‘南海一号’沉船的俯视图,那张图也印证了前期考证结论的准确性。”相关策展人员介绍道。

  专业人士观展寻找灵感

  展馆开放首日,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慕名前来。其中,既有携家带口来观展的普通市民,也有专家学者和电影编导等专业人士。

  曾在海交馆担任过小导游的中学生吴思琪说:“这里的变化真大!很多内容,我以前都未曾见过。来这里参观,可以很好地丰富我的历史知识。”在洛江先创电子工作的郭先生和妻子带着5岁的儿子前来,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辉煌历史,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泉州侨批专家黄清海为展馆的展览形式点赞:“整个展览用词尽可能通俗易懂,真正做到了给前来参观的市民‘讲故事’。”前来观展的电影《海夷道》编导祝明告诉记者,《海夷道》即将开拍,将有多个镜头与展厅所呈现的历史时期有关,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寻找丰富的历史细节,包括展厅内古代海船的尺寸、货物摆放形式等内容,都将为接下来影片的拍摄提供创作依据。

  据海交馆相关人士介绍,展馆展出时间为每天上午8时30分至下午5时,工作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无休。(记者 蔡紫旻 林劲峰 文/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6 1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郎 发表于 2017-10-5 23:12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总展馆开馆 精心布展还原历史场景

来源:泉州晚报 2017-10-02  http://www.mnw. ...

泉州太低调了,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范围都排得上号, 希望借申遗良机好好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1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美食者 于 2017-12-12 20:23 编辑



“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中心开放查阅

2017-10-08   来源:泉州网

    文化遗产档案资料 可以快速定位查找

    泉州网讯

    档案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我市开展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始末。记者从市档案局了解到,我市高度重视“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的档案中心建设工作,自档案中心正式上线以来,库房保存的所有纸质档案均已完成全文扫描,公开档案也将向社会各界开放查阅。

    今年8月15日,“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中心上线运行,集中统一管理全市文化遗产档案,并负责监督指导各遗产点档案工作,为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提供翔实的档案和历史佐证。

    据介绍,位于市行政中心的档案中心设有办公室(含信息管理系统)、档案库房、档案借阅厅,既契合《申遗规范文本》中有关档案的要求,又创造了富有泉州特色的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模式。

    市档案局相关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档案中心库房内保存的所有纸质档案,均已完成全文扫描,可在“古泉州文化遗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计算机快速定位查找,实时查阅利用。

    档案中心的借阅室内,计算机系统安装有“古泉州文化遗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据了解,这个系统是专门为此次申遗档案工作所研发,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档案专业性,而且富有我市地方特色。

    据悉,档案中心将对社会各界开放。在档案中心内,市民可以借助计算机所安装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中快速查阅到所需的开放档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4 17: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郎 发表于 2017-10-8 12:14
“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档案中心开放查阅

2017-10-08   来源:泉州网

档案馆在哪里?是否有专题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2 09:5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新聪:十九大开启新征程 泉州迎来新机遇
2017-10-20  泉州网来源:经济导报
  
10月19日,中共十九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在北京接受香港《经济导报》专访,就十九大的重要意义和十九大报告对于泉州今后发展面临的国家战略机遇发表了看法。郑新聪首先表达了对港澳乡亲关注家乡发展的感谢。他说,近年来,根据福建省关于“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要求,泉州大力推进“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促进技术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和快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共十九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在人民大会堂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并合影留念
  
经济数据亮丽:今年可突破7000亿
  
郑新聪报出了一连串泉州经济数据:去年GDP达6647亿元、今年可突破7000亿元,前五年年均增长10.1%,制造业规模1.27万亿,是2011年的1.6倍。传统优势产业占70%的全市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企业“好中差”产值占比从两年前的5.1:2.4:2.5演化为当前的6.8:2.1:1.1。新兴产业露出端倪。一是集成电路无中生有。一期总投资370亿元的晋华内存芯片项目去年7月动工,明年9月投产。同时,以此为龙头引进了一批设计、封装测试及应用等全产业链项目,并拓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到2025年该行业年产值可超1000亿元。二是精细化工延伸裂变。总投资325亿元的中化乙烯系列项目近期大规模动建,合成纤维、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项目链条不断补齐,预计到2020年产值超3000亿元。三是智能装备从用到造。重点培育与本地产业配套的智能产业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近三年,装备制造业产值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规模达1454亿元。从目前发展态势看,2021年全市GDP可望迈入万亿元大关。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泉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转换,制造业大盘稳定增长,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产业培育取得突破。郑新聪说,2013年以来,泉州在福建省率先启动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协作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而先进的石墨烯技术,也在泉州产业上得到有效应用。

  “石墨烯的开发应用,对泉州而言,不仅是高新产业的增长点,而且通过植入传统产业,可撬动纺织鞋服等行业‘老树发新芽’。”郑新聪表示,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的推广应用,泉州传统产业可以永葆生机活力。“但无论怎样转型、怎么升级,泉州制造业立市的根本不能变,应当依靠产业大结构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做得更大更强、更有核心竞争力。”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泉州作为海丝先行先试区今后如何布局?郑新聪表示:泉州将对照“五个之路”目标路径力争从四方面新作为:
  
一:携手建设开放平台。调整优化泉州港区功能,扩大国际转运和港际合作,推动增开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打造对接东盟的进出口基地。突出“铁公海空”一体化,加快兴泉铁路建设,抓好中农批国际物流港项目,推动晋江国际机场增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定期航线和国际航线。依托泉州综合保税区,主动接受自贸区创新经验辐射推广。
  
二:携手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制定鼓励泉州企业合适产能“走出去”的指导性工作意见,着力扩大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影响力,办好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大力推动“泛家居”产业联盟等境外设点项目建设,支持泉工股份、群峰机械、南方路机等企业到境外开展品牌技术并购,支持匹克集团在伊朗、阿联酋等境外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同时,支持、推动侨资项目引进落地,包括菲律宾首都银行、新加坡童心国际教育集团、南洋研究院、马来西亚银河高科集团等项目。
  
三:携手传承海丝文脉。主要是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今年9月顺利完成国际专家现场考评。我们还制定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首部实体法,启动建立后“申遗”时期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长效机制。同时,以海丝和古城为特色,开展城市“双修” 国家试点,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抓好古城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提升、家园共造、业态活化“六大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让古城风貌基本恢复,培育发展“探寻海丝”“文化寻根”“乡愁记忆”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
  
四:携手拓展交流往来通道。加快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提供姓氏族谱查询、寻根谒祖、宗亲联谊互动、社团交流往来等服务,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18年建成试运行。同时,大力拓展“朋友圈”,对外建立友城达15个,增进海丝沿线城市“点对点”常来常往,以此带动“点、线、面”的区域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8 14: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2 2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监测中心投用 实时护航16个遗产点

东南网11月10日讯



以后,进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的16处遗产点,您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实时“记录”。

根据世界遗产保护标准,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泉州16处遗产点实现实时监控。比如切换到洛阳桥,你可以远眺洛阳桥扁舟浮动,也可以看见桥上人流穿梭。当然,安装他们可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能随时发现人为损坏,或者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套“高大上”系统怎样运行?海都记者昨天探班监测中心,这就给大伙揭秘。

系统名称: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监测平台

平台建设:依托“数字泉州”城市综合平台,对接泉州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各方面的综合平台。与城市建设、防灾、环境、旅游等部门对接,积累了大量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整体已经就绪,进入工作状态。

监测范围:洛阳桥、府文庙、开元寺、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等16处申遗点。

遗产点配了“秘密武器”

监测中心位于东海行政中心。这里每天有一大批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监管和运行,16个遗产点也配备了各自的监测站和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监测平台配备直讲系统,实现工作人员上下联动。除了明显的监控设备是大家能一目了然的,其实还有些不明显的小物件在发挥作用。

比如,在塔上、桥墩上贴附“秘密武器”,既不破坏文物本体,又可实现监控。观察拱顶上的裂缝,需要在裂缝两边装上指甲盖大小的“十字形靶芯”,一段时间后,靶芯距离变大,说明要对文物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啦。

还有8个遗产点配备了“小型气象站”,分别在六胜塔、洛阳桥、万寿塔、开元寺、九日山祈风石刻、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天后宫、清净寺。这里的天气数据由气象部门提供,实时上传。天气极端变化时,也会报警。

监测系统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遗产点发生沉降、倾斜、位移,安装在遗产点地表的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就会上传数据,超过预设安全阀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人工巡查做“定期体检”

当然,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工作人员的巡查为文物定期“体检”。

比如东西塔的风化情况,工作人员用三年前人工扫描的神像细节,和现在同一地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变化的情况就一目了然。洛阳桥等遗产点一段时间后有没有规划保护方面的变化,工作人员还会通过航拍进行对比,从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的角度对遗产点进行监控。

监测系统里的《保护管理现状总图》一目了然,包括“遗产区区划图”和“缓冲区等级分类图”,监测设备安装的位置也是一目了然。如果在图中发现违章建筑等破坏文物保护的行为,在监测平台上也会被预警通报,通知职能部门执法。

文化遗产如今也站在“互联网+”的肩膀上,破坏文物的人更容易被追责了。工作人员说,智能的监控设备不仅高清,还可以自动追踪镜头下的行人动态。

影响文物的因素很多。专家说,长远看,利用监测中心对掌握的大量数据进行图表比对,进行大数据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文物本体保护的正向关联数据,对我们更好地守护先人留下来的遗产将大有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7 20: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旅行商来泉州 共商泉州旅游资源开发

  闽南网12月27日讯



      昨日,由泉州市旅游局举办的全国旅行商海丝泉州采购大会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80多家重要旅游批发商齐聚泉州,共同谋划开发泉州的旅游资源。

  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了解到,为抓好当前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海丝泉州”与全国重点旅行商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12月26日至29日,为期4天的全国旅行商海丝泉州采购大会,集中展示泉州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2018年将是泉州旅游整装启航的元年。”泉州市旅游局局长李伯群表示,今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大量的泉州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16个申遗点将成为旅游者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泉州‘遗产资源+工业旅游’是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团队旅游产品组合。”李伯群称,首先,泉州遗产价值非常高,有31个“国保”单位,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明年16个申遗点还有望成为世界遗产,这在国内都是少有的,更关键的是这些景点大部分可免费游览,组团成本很低;其次,泉州拥有另一个“拳头资源”——观光工厂,泉州工业经济不仅在福建首屈一指、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泉州的工业都与民生相关,很有特色,有观赏性、体验性、纪念性和实用价值。

  “接下来数日,旅游批发商们将沿着A、B两条线路考察泉州的旅游资源。”据泉州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副科长曾世彬介绍,A线主要以泉州古城资源景点加上山区的绿色生态为主线,B线以泉州古城资源景点加上蓝色滨海为主线。惠女文化、公式埔女文化、南少林文化、茶瓷香文化、木偶文化,以及老君岩、东西塔、洛阳桥等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等众多元素轮番展示,同时还加入了特色的观光工程。据悉,泉州市旅游局还组织20多家本地主要地接旅行社参与互动和对接。

  对于此次推荐会给旅游批发商的印象,北京华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路表示,泉州太过于低调了。此次推荐会让赵路对于泉州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泉州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当地小吃好吃又有特色,景点美而不失文化,值得大力推荐给海内外的游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3 20: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16个遗产点现场拓片 宣传“古泉州(刺桐)史迹”

来源:泉州晚报 2018-01-03 19:20 http://www.mnw.cn/

  日前,“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16幅拓片书法作品展在泉州市区七彩艺文会馆举行。泉州市知名刻字艺术家何群山用16幅拓片书法作品宣传“古泉州(刺桐)史迹”。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宣传“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何群山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深入到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真武庙、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洛阳桥、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开元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府文庙、九日山祈风石刻等16个遗产点,进行现场拓片。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将部分代表性的文化信息进行拓片展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喜爱这些史迹。”何群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0 1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泉州”城市形象全媒体推广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2018-01-10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采访团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采访采访团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采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丁旭、王传俊):

“发现泉州”城市形象全媒体推广联合采访活动1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启动。来自全国四十多家媒体的近70位记者将探寻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古迹,感受古城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

此次采访活动集合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等多种媒体传播平台,走进泉州清净寺、海交馆、开元寺、洛阳桥、草庵、安平桥等历史文化地标,聚焦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遗迹;同时走进泉州的茶、瓷、香企业,以及洪山创业园等与海内外对接发展的产业和园区,近距离观察与记录泉州践行“一带一路”理念的发展进程。

此次“发现泉州”城市形象全媒体推广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国四十多家合作媒体共同举办。在为期三天的采访中,记者们将深入走访泉州多个区县,去发现更多新鲜的泉州故事。

本次采访团主要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全景中国》为平台的国内合作媒体组成。据了解,《全景中国》开播于1995年,是中国唯一全球覆盖、国内与海外同步播出的广播节目,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母语对外传播的重点项目和知名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4 19:1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好好利用这个ip开发点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6: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ct0595 发表于 2017-3-1 10:45
去年参与了海丝申遗点环境整治项目编制工作,接触了北京一些业内专家,他说,中国只要是想申遗,几乎没有不 ...

屁道理啊 意大利小小30万平方公里就有52个遗产,中国96万平方公里目前仅有51个,况且中国的文化资源比意大利多的多,按照欧洲的密度,中国至少也得有超过100个以上 你以为在国内溜须拍马的毛病在哪都适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9 05:29 , Processed in 0.04603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