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莲池区

[雄安新区]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安消息越来越多了,预示着正式规划快公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5: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站的高看的远 发表于 2017-10-16 13:02
既然不建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楼房,那干脆就建土坯茅草房算了,过着原始人类生活,这样就符合中央生态环保、 ...

病的不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5: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yiyuasdf 发表于 2017-10-16 14:06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比北京奥体公园略小

面积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位置。占地680万平米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北四环和北五环。这是关键。

要是位于密云,就不值钱了。密云有上千平方公里的森林绿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6日,华讯方舟太赫兹科技产业重大项目落地河北签约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华讯方舟集团董事长吴光胜致辞。与会嘉宾还通过视频一同见证了太赫兹国际产业园开工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8: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赫兹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作为“非对称”赶超技术,将催生宽带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安全检查等多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正成为发达国家争先抢占的核心战略资源和科学制高点,前景十分广阔。华讯方舟是一家专注于频谱资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太赫兹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技术成果和最多的知识产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可同时用三种方式获取太赫兹源的企业。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雄安新区建设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军民融合园,在保定布局配套产业,这将有利于我国抢占太赫兹频谱先机,引导全球太赫兹领域企业加速聚集发展,迅速形成未来产业的局部强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8: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16/c1001-29588338.html      


专家解读:建设雄安新区为何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王全宝
2017年10月16日07:1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专家解读:建设雄安新区为何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建设雄安新区为何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军扩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全宝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看,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实际进展比较快、效果也比较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如此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雄安交通:避免大城市病 不摊大饼、不建环路
中国网10-16 07:09

  未来交通:雄安不摊大饼、不建环路
从交通方面看,雄安的定位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雄安不仅要联通北京、天津、石家庄,未来还要实现自身发展
未来,从雄安坐高铁,四十分钟能到北京二环吗?地铁都会进地下吗?雄安不会再有堵车问题?地上跑的都是清洁能源汽车?雄安会不会告别加油站?
关于雄安新区的未来交通,人们抱有太多期望,也充满好奇。
尽管雄安新区整体规划还未出台,但作为先行领域,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理念已经开始逐渐浮现。未来,雄安新区对外交通将主要依靠机场和高铁、高速路网,新区内部将更多依靠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大广场、宽马路的传统思维将被摒弃,密路网、小街区、绿色智能交通将出现在雄安。
新区建设,交通先行。中央确定雄安新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便是构建高效交通路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根据雄安新区建设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之一,到2020年,雄安新区未来城市雏形将会初步显现,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成。
目前,雄安新区距北京和天津均约110公里、距石家庄约150公里。未来,雄安的交通定位很清晰:京津冀新枢纽。
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中央选址在雄安新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交通便利。”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组负责人王志刚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雄安境内目前有一条横向的保津高铁穿越域内,设有白洋淀站,距离新区只有十几公里。从白洋淀站向东到天津每天有11对高铁,向西到保定有9对高铁,并与京石客运专线连接。
高速路网则相对丰富,横向有荣乌高速、保津高速,纵向有京港澳高速和大广高速。荣乌高速公路容城站距离雄安新区核心区只有10公里左右。从容城站口向西行驶15公里,可直达京港澳高速公路,向东行驶30多公里与大广高速公路连接。
国省干线方面,106国道、津保北线、津保南线贯穿其中,横向纵向路网都比较丰富。
相对而言,在冬奥会没有落地之前,张家口市在整个河北的交通布局中最为落后,而保定以西的邢台、邯郸,路网密度也不如雄安,“雄安距离北京、天津110公里,距离保定30公里,距离首都新机场55公里,属于在一个交通圈的核心区内。”王志刚说。
以原有三县的行政和市场格局看,交通设置已经达到及格线。不过,与雄安新区的定位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目前,雄安往返北京,每天只有两班动车,更多要依靠汽车,自驾车走高速需要1.5至2小时。
另一个症结是,路网等级偏低。“保津高速,目前是双向四车道。”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组一位负责人表示,在干线公路方面,有的路段已经达到了一级路或二级路,但不少路段还是三级路。“按雄安下一步交通量发展来说,干线路都应该是一级路,高速路或快速路。”
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雄安新区,应该如何高起点地规划交通网络,为新区搭建好畅通的大动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看来,应该回到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初衷,来定位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
“中央为什么建雄安新区?不仅是疏解非首都功能。” 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城市经济的一般规律来说,大城市功能疏解不超过60公里,但中央选择了雄安,距离北京将近110公里,显然不仅是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是中央经济协同发展总体战略的一环,具体要干什么?2015年6月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要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圈。” 刘秉镰说,目前全世界有6个世界级城市圈,在京津冀要建第7个世界级城市群,“围绕这样的目标,北京又要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央选择雄安,未来就是一个新的城市。”
从空间布局上看,雄安距离北京、天津110公里,也是京石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地处京津冀三个最大城市的中心位置,
刘秉镰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从空间上看,要通过雄安新区把北京、天津、石家庄,进行更有效的衔接,“京津冀,原来是相对割裂的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关联性不强。”
“建设雄安新区,是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步骤。” 刘秉镰认为,应该从雄安的历史地位和空间位置来规划交通问题,雄安不仅要联通北京、天津、石家庄,未来还要实现自身发展,“我个人认为,从交通方面看,雄安的定位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基于这个定位,刘秉镰认为,雄安新区交通规划应该解决三个层面问题:第一,雄安作为未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枢纽城市,应该和世界建立连通性,提升和国际经济贸易网络的连接。要解决国际贸易的物流通道问题,既要通达“一带一路”的主通道,也要通达天津港这样的出海口。第二,雄安应该是新兴的创新之城、宜居之城、改革创新之城,作为未来的北方重镇,城市人口必然是以数百万级为单位,因此不仅要解决雄安和京津冀三个大都市的连接,还要解决其和全国主要城市的连通性。第三,区内交通,要解决高度繁荣的同时,聚集成本不能过大的问题,“又要高度发达,又不要过度拥挤。”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对雄安来说,交通规划更重要的一个前置条件是,雄安未来到底有多少人口?
“100万人口,500万人口和1000万人口,完全不是一个交通体系的问题。”在他看来,雄安新区的发展规模要有所控制,比如说2030年人口达到二百多万是适度的,建成千万级人口城市,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李国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城市的规模多大,城市是干什么,城市谁来居住?这是最核心的,然后才是交通体系,如何便捷、低成本的问题。
从互联互通到直连直通
雄安新区设立后,为原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案贡献了又一个有力支点。
早在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的总目标是,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在新的网络化格局中,雄安必然成为一个新的节点。今年8月21日,在北京市发改委举行的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就明确提出,北京市对雄安交通方面的支持将有很大突破,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
参与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制定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公路所所长助理马衍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问题导向的思路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单中心、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布局有待优化。区域公路网、铁路网形态呈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状,各城市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
轨道交通发展较为滞后,北京至唐山、承德、张家口及天津与河北大部分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建设亟待加强,缺乏大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通勤交通所需要的市域(郊)铁路。
区域内交通枢纽分工协作不足。以三地机场为例,2014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600万人次,而天津机场仅为1200万人次,不到设计吞吐能力的一半,石家庄机场560万人次,仅为设计能力的28%,形成了首都机场“吃不下”、天津机场“不够吃”、石家庄机场“吃不上”的不均衡状况。
在他看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着力点是,要破除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市场统一、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
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实现交通的无缝连接,是雄安作为网络结点城市的首要目标之一。
“我提出了一个概念,雄安新区建设中,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阶段是互联互通,但我们最终要实现直连直通。让雄安新区这个点,和京津冀核心区的重要的战略性节点,能够直接到达。”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这个概念是他首次提出,目前基本得到北京和河北省等多方面认可。这个理念要解决的问题是,由雄安开出的高铁,不仅要连接首都新机场,还要能够直接连接北京的CBD、中关村,“而不仅仅是到丰台站、到北京西客站,否则旅客下车后还要再换几次地铁,或者还要堵车两个小时才能到中关村和CBD”。
从区位上看,雄安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也不临大都市,在交通规划上,并没有传统规划理念上的先天优势。
“很多人拿雄安新区和深圳、浦东对比,但它恰恰不是深圳,也不是浦东。深圳的优势是门户区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陆路口岸,而上海是中心区位,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李晓江认为,雄安新区既不是中心,也不是门户,而是一个战略性的节点和创新城市,因此交通联系更为重要,“要增强雄安新区的吸引力,就要为它创造和整个核心区域直连直通的交通条件。”
李晓江透露,目前规划团队正在和北京市密切探讨,雄安高铁进入北京西客站或者南站后,是否可以再建地下通道,直达北京中关村,甚至和京张高铁连接,“区域交通问题是吸引力和生命力很重要的外部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也持类似观点,他曾对媒体表示,雄安新区与京津实现“零阻抗”的交通联系是新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他看来,雄安新区能否真正大量吸引高端人才投身新区发展,关键有两点:一是交通方便,二是在新区能够充分实现高端人才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雄安新区与京津之间交通的高效便捷联系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
在整个雄安的外部交通规划中,一个硬指标是,与北京、天津、石家庄达成半小时通勤圈。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轨道交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多次提出,中央也认可了这个观点,叫轨道上的京津冀。因为城市群的建设,一定是通过轨道来衔接。”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中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雄安新区设立前,这一区域内的轨道交通格局相对滞后。
容城、安新、雄县均位于保定市东部,这三县在2015年年末才真正进入了“高铁时代”。2015年12月28日,天津与保定之间的津保高铁开通。天津的始发站为天津西站,到达保定东站。这条高铁线路将京沪、京九、京广等既有干线铁路实现了贯通。保定与天津之间的高铁行车时间为1小时左右,最快为55分钟。在此之前,保定与天津之间仅有普通列车,行车时间为近3个半小时。
已经开通的白洋淀站和白沟站,实际上与三县,都有一定距离。白洋淀站位于容城县城区的正北方。白沟站则位于雄县城区的正北方。白洋淀站距离容城县城区约4公里,距离安新县城区约18公里,白沟站距离雄县城区约12公里。
雄安新区设立后,一系列服务雄安的铁路计划被提上日程。
河北省政府在今年6月印发的《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开工建设廊坊至涿州、固安到雄安到保定城际,京九高铁北京到雄安新区段,力争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未来还要建设京九高铁雄安新区到商丘段,以及北京到雄安新区到石家庄、崇礼、京唐、石衡沧港城际,保忻铁路等,里程1070公里。研究天津至雄安新区至石家庄、聊邯长、保沧、怀涿、津承、津沧、石邢邯、京沪高铁二通道等铁路项目。
今年8月21日,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在新闻发布会上更明确地透露,很快会全面提速北京市与雄安新区之间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京雄铁路、京石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固保城际等轨道交通线路。
京雄铁路、京石城际作为未来连接雄安与北京的客运专线,目前最受关注。
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将新开设京雄铁路的消息被披露,最早是在今年4月,来自天津卫视的报道。4月27日上午,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王东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举行座谈,双方共同签署了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推进天津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谈纪要》。在天津卫视的电视画面中,展示了未来的《天津铁路规划示意图》,京雄铁路、津雄铁路这两条新路线首次向公众披露。
而对比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京雄铁路实际上调整了京霸城际铁路的线路,不直接经过霸州市区,而是靠西进入了雄安新区。
事实上,原规划的京霸铁路是京九客运专线的一部分,京九客运专线北起北京,跨越北京、河北、山东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也是连接环渤海和珠三角的重要高速铁路干线。
雄安新区设立后,除了京霸城际改线,不少原有规划都做出了新的调整。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新版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京石城际铁路在列,但目前也已经改线。
根据此前铁三院公布的规划示意图,京石城际铁路原定走涞水、徐水和保定西站,而北京市发改委在8月21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京石城际起自北京枢纽丰台站或北京西站,经房山进入河北省涿州,经雄安新区、保定东站到达石家庄栾城。这意味着新的京石城际铁路,相比原先的规划有所东移,并且有望新设立雄安站。
“经过雄安的高铁,现在重点考虑的是,京雄线(京九高铁的部分线路)在雄安东设站,京石线在雄安设站。”李晓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功能定位上看,目前京雄线作为京九高铁的一部分,可以尽快启动,能够连接雄安、北京新机场,到达北京城市的外围。而京石城际目前定位是城际铁路,要直达城市核心区域,因此会进入北京的丰台站或北京西站。
“但未来两条线可能会转换功能。”李晓江表示,未来,京石城际可能会尽量走直线,通车后可能会取代主要干线的功能,而京雄铁路未来会更多承担城际铁路功能,“从雄安东出发后,不仅可以到北京新机场,未来我们希望能连接到北京西站,甚至到中关村。这条是城际铁路,城际可以绕行,可以兼顾过个核心地区。”
连接雄安的轨道交通规划中,还有一条固保城际。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均已获批,需在2020年前实施。
根据“廊涿固保城际铁路”第二次环评公告,固保城际铁路自廊涿城际新开固安西站引出,向南经高碑店、雄县后自东侧引入津保铁路白沟车站,而后线路向西经容城、安新,跨白洋淀,向西至保定,与京广铁路保定东站并站。线路全长98.32km。
在规划上,这是另一条连接雄安新区与北京新机场的城际铁路。不过,这条城际的规划实施单位并非中国铁路总公司,而是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末,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肩负的使命是,负责统筹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的投资、建设、运营及沿线资源综合开发。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新建24条城际铁路,总规模3450公里,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
据《燕赵晚报》2月14日报道,廊涿固保城际铁路已被纳入2017年河北省重点项目,将在今年开工建设。不过,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固保城际线路是否会有新的调整,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
此外,根据天津透露的《天津铁路规划示意图》,未来天津与雄安新区间将开设津雄铁路,起点是雄安站,途经雄安新区内的雄安东站,终点为天津市新设的新客站,支线直通天津南站和天津西站。
未来,雄安的交通网是否会向更多方向延伸,或接轨铁路干线,都还有更多发展空间。今年4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河北省就雄安新区的铁路规划建设举行会谈。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就表态,要根据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将从三个层面加强与雄安新区的规划对接:推动实现河北省域内轨道交通网、京津冀协同发展铁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与雄安新区规划的紧密衔接。
毫无疑问,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未来的重要节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加密计划正在得到全方位提升。

  从图纸阶段规避“大城市病”
在多位参与规划的专家看来,雄安新区肩负了多重使命,不仅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还要探索改革走出“深水区”的新模式,克服已有的路径依赖。
在城市发展和交通方面,雄安也被赋予了为破解“大城市病”探路的责任。
刘秉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在发展中,都落下严重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雾霾锁城、房价居高不下,“雄安未来在城市治理方面要改革创新。”
“大城市病”中最突出、亟待医治的一个症状是:如何彻底解决交通拥堵?如何让雄安变成一座不堵车的城市?
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物流问题专家刘大成看来,北京早已深陷大都市病,人流匹配和物流匹配都出现了极大矛盾。
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70多万,由于房价高企和社区布局,51.1%的人口居住在五环外,而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43.8%的人口,但工作岗位、公共资源则基本集中在四环之内的中心城区,这种居住地与工作地产生的长距离限时人流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交通资源消耗巨大。而“摊大饼”式的北京环路交通干线网以及严重不合理的环路进出口设计让供需失衡的城市路网更加脆弱。
“必须在规划上就能有效地解决区域内限时人流匹配交通路网的问题。”刘大成撰文认为,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是,很多大城市的物流体系也不堪重负。
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2016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19926.2亿元,占GDP的80.03%,连续九年为全国最大消费型城市。而保障消费的商贸物流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2016年北京市全年完成货运量24098.1万吨,货物周转量671.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完成货运量19972万吨,货物周转量161.3亿吨公里。
“如此大的商贸物流让时常崩溃的北京交通路网雪上加霜,也是压倒北京交通拥堵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大成认为,这些尖锐矛盾,都成为雄安交通规划方面的前车之鉴,“新区无论是大批央企、总部企业进入还是科研创新单位或者高等院校迁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附属机构进入,依然会形成新的消费型城市甚至享受型消费城市,建成后的新区物流依然为商贸物流所主导。”
如何在新区既形成有序畅通的交通网络,又能避免交通拥堵,这成为雄安建设的一个挑战。
“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总体规划,对城市进行定位,是旅游城市、行政城市,还是商贸城市?在城市特性上,要做一个谋划。总规下面,要解决城市布局问题,包括产业布局,人居布局,如果不安排好,就容易产生无谓的交通损失。”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雄安要避免重蹈大城市“先拥堵后治理”的覆辙。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最好的城市交通是没有交通的交通,雄安规模如果不太大,完全有可能建立以公共交通、步行、共享单车为主的交通结构。
“北京出现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最根本的就是职住分离造成的。上班越来越远,城市又越来越大。”李国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雄安,应该以减少城市内部交通流为主要方向,来设计城市空间。特别要避免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发展思路,“不要以为似乎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交通可以做得极其庞大,这是错误的。”
“没有交通拥堵,在单点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李晓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规划起步阶段,考虑解决拥堵问题,应该从三个维度考虑,首先是规划层面,通过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将公共设施、就业、居住混合配置,尽量达到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出行需求,“剩下的都是游戏性的出行、锻炼性的出行,只要提供绿道就行。”
“其次是要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和高品质的最后一公里。”李晓江说,公共交通要充分考虑接驳换乘便利性、公交服务频次、舒适性等问题。
至于满足私人出行需求的小汽车,李晓江认为,还是要允许一部分私人交通的存在,“完全把私人交通灭掉,这不可能。”
在雄安新区规划的国际咨询团队中,有一个西班牙团队建议,想要做一个没有小汽车的城市,小汽车都停在城外。但李晓江认为,这过于理想化了,“但我们希望小汽车是低排放的、是高效率、真正共享的,也是绿色低碳的。”
相比新区外部交通逐渐明朗化,新区内部交通还存在很多未知数。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因为新区的规划正在编制,铁路在新区怎么入地,设计时速多快,都在论证,有待规划获批后才能确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整个新区所辖三县的路网全部要打乱,“荣乌高速要外迁。”该负责人透露,荣乌高速目前横穿整个新区而过,这在规划造成了困难,“整个城市一旦被道路隔开,很难形成规模。”
2020年形成外围骨干交通网络
前述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负责人透露,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大体分为几块在做,一块是区域内的交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了几家单位做新区内部交通规划。另一块是新区外部高速和快速路网的交通规划,由河北省交通厅负责。而新区外部的轨道交通,则由河北省发改委牵头铁三院在编制。“最后都要和新区对接,听取新区的意见,毕竟这些交通设施都是为新区服务的。”
部分外部交通设施已经先于规划开始动工。比如,津石高速,作为雄安新区南部的一条交通要道,已经开工建设,而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后也已及时调整,为新区预留了三个接口。
“外部交通,仅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到2020年,基本形成外围骨干交通网络。”前述负责人表示,投资方式会分为多种,有政府直接投入,还会向社会融资,包括发债和PPP,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大的央企和民企,“新区道路建设不会考虑纯经济效益,首先考虑方便,公共服务要摆在首位。”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未知数是,雄安新区的交通是否都会进入地下?
在6月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中,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是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雄安新区建设将把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放在地下,以高铁、车站、市内交通等为例,均会置于地下。而地上部分将让给绿化、让给人行道。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体”,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的“生命线”。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解决城镇化进程加速背后的空间资源紧张问题。
不过,李晓江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交通设施是否全入地下,目前仍然没有最后决定。
“高铁以350公里速度行驶,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但是如果有足够宽的绿化带,采用高架方案也未尝不可。” 李晓江认为,大量交通设施放在地下,需要全盘考虑,包括从安全的角度、工程代价角度。地下成本比地上要昂贵多了,工程问题更加复杂,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都更加复杂,“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但不要极端利用。”
在解决交通通畅之外,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从一开始就将智能和绿色融入其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绿色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雄安新区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在交通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雄安新区必将是先进交通系统展示的机遇、智能交通系统大显身手的舞台。新一代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共享单车系统等将会走进新区生活。
“现在已经确定的是,雄安新区将和北京通用一卡通。”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正在牵头做雄安新区绿色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体系的研究,作为总规下面的专题,“雄安下一步以清洁能源汽车为主,电的来源都是清洁电力。”
该负责人透露,还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新区以后肯定要实现零换乘,“通过高铁来了之后,经过枢纽内部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全部分流,可以很通达。”
“现在还在研究云轨这种小运量的轻型轨道交通,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李晓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之外,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小运量的轨道交通技术可以采用,目前都在研究中,“但至于更加新锐的地下管道输送系统、无人驾驶系统,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讨论为时过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外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趋势不赖,太赫兹光启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安三县路网将全部打乱,荣乌高速要外迁!
2017-10-16 内参君 安新内参


关于出行,大家很关注。目前为止,有这样几个重要信息可以确定:

关于雄安新区内部的通行,未来将以公共交通为主。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已经放弃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

同时,也会允许一部分私人交通的存在,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责任人之一李晓江透露,“完全把私人交通灭掉,这不可能。”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雄安新区规划的国际咨询团队中,有一个西班牙团队建议,要做一个没有小汽车的城市,小汽车都停在城外。但李晓江认为,这过于理想化。

据了解,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因为新区的规划正在编制,铁路在新区怎么入地,设计时速多快,都在论证,有待规划获批后才能确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整个新区所辖三县的路网全部要打乱,“荣乌高速要外迁。”该负责人透露,荣乌高速目前横穿整个新区而过,这在规划造成了困难,“整个城市一旦被道路隔开,很难形成规模。”
广告  去逛逛

对于徐匡迪此前描述的能进入地下的全部进入地下,把路面让给行人。对此,李晓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交通设施是否全入地下,目前仍然没有最后决定。

“高铁以350公里速度行驶,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但是如果有足够宽的绿化带,采用高架方案也未尝不可。” 李晓江认为,大量交通设施放在地下,需要全盘考虑,包括从安全的角度、工程代价角度。

地下成本比地上要昂贵多了,工程问题更加复杂,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都更加复杂,“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但不要极端利用。”

媒体透露,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正在牵头做雄安新区绿色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体系的研究,作为总规下面的专题,“雄安下一步以清洁能源汽车为主,电的来源都是清洁电力。”

此外,李晓江透露,“现在还在研究云轨这种小运量的轻型轨道交通,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表示,除了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之外,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小运量的轨道交通技术可以采用,目前都在研究中,“但至于更加新锐的地下管道输送系统、无人驾驶系统,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讨论为时过早。”

不管怎么说,从李晓江透露的信息来看,从高铁下来换乘,然后到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三县老百姓看到的摩的、三蹦子之类的低端交通工具,这次将彻底退出雄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安建筑将以多层小高楼为主,没有环路,路窄但很密!
原创 2017-10-16 内参君 安新内参




今天,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负责人,也是总体规划的把关人之一的李晓江。他的话内容很丰富,一些重要信息系首次公布。着眼雄安本地利益,公众号“安新内参”为你进行全面解读。

01、“中央对新区规划的目标是很克制的,起步区就100平方公里。按照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大体上就是100万人,再加上当地现有的100多万人,一共不超过300万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规模。这样的规模不至于对白洋淀,对整个地区产生太大的环境负担。”

【安新内参解读】此前内参从另一个维度做过分析,当时参照的是“70%为蓝绿空间”,也就是说剩下30%的面积是生产和生活,在雄安现有国土面积下,承载人口一定不会太多。现在从李晓江的表述来看,他们还考虑了白洋淀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总体规模定在了300万。也就是说,从北京以及世界各地来雄安的人才,不会超过当地人,只有100万。

02、“不管哪种方案,我觉得淀边的利用,一定要非常谨慎。我们可以利用淀边资源,但不一定非要住在淀边。远足的时候,发呆的时候,我们可以走到淀边上去,但整个城市跟白洋淀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淀边上围起一圈人工“长城”,对白洋淀是一种压迫,对生态肯定也是一种破坏。”

【安新内参解读】从李晓江透露的意思看,围绕在白洋淀周边的居民是要腾退的(这一点此前内参专门写过);从“远足”的表述来看,如果确定淀边腾退,白洋淀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应该不会太近。

03、“我们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要防洪,另一个还要防涝。防洪无非就是几个方法,一个是围堰,修大堤,另外一个就是把城市垫高,垫到洪水位以上……第二个还要防涝,本地的降水要能及时排出去,排不出去也会被淹……既要兼顾防洪和排涝,还要考虑施工成本。如果用大堤围起来,能防洪,但没法排涝;如果把整个起步区都垫高,土方量又太大。”

【安新内参解读】此前,安新内参曾独家透露,上市公司“河北宣工”发布公告称正在努力中标“白洋淀垫高工程”。结合李晓江透露的信息来看,河北宣工所说的垫高工程,应该是“垫高大堤”,而不是垫高白洋淀。至于排涝,我个人判断不太会采取垫高整个起步区的方式,因为垫再高,也不太可能和大堤一样高。

04、“传承传统的人居文化,不一定非要刻意把大屋顶、斗拱、白墙灰瓦这些符号直接展示出来……关键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文化创新,将中国当代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雄安的建筑将以多层小高楼为主,不会搞高层建筑,不会是水泥森林。高层住宅的弊端,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后期维修、消防都是问题。”

【安新内参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有些地方是非常盲目的。我举个例子,2002年的时候,跟河北某市消防队一起参加活动,当时他私下跟我说,他们市12层以上的楼建了很多,但市里根本没有到达那个高度的云梯。换句话说,除非别发生火灾,只要发生火灾,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烧。

盲目追求高度,增加土地的使用率,很多开发商对安全问题置若罔闻,其实隐患是非常大的。

雄安新区此次的建筑将以多层小高楼为主,当然安全问题并不是主要考量,现在消防设备已经足够满足了。主要是希望城市更贴近自然,不能高楼林立,让人们迷失在水泥森林。

我们现在在三县居住的老百姓可能会有切身感受,小时候看天是很辽阔的,现在再看,很多楼房已经遮住了天际线,搞得人心里很压抑。雄安新区能摈弃摩天大楼,重点放在小高层,是幸事一桩。

05、“雄安将来会不会发展到500万人,现在谁也不敢断言。所以,我们在规划300万人的合理规模时,也应该在空间上留有余地。雄安新区在空间规划上会是组团式的,这种布局本身可以为快速建成创造条件,同时也给未来应对不确定性保留了充分的弹性。”

【安新内参解读】关于组团式发展,这个问题此前安新内参写过。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新城是核心,其他老城,安新、雄县、容城等都可以成为中心点,既遥想呼应,又各自为战、互相补缺。每个点都有产业,都有住宅,又都有各自发达便利的服务设施,统一协调发展。这样的布局也确实更容易给未来留出空间。

06、“雄安在空间布局上将是组团式的。所谓组团式就是多中心,与北京这类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不一样。每个组团的规模大概是二三十万人,占地二三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规模。在每个组团内部,又细分为若干空间单元。每一层空间都注重功能混合、自我平衡,而不是像有些城市,工业区与居住区隔着十几公里,发展了十几年,也连不到一起,还是孤岛。”

【安新内参解读】每个组团二三十万人,占地二三十平方公里。从这个信息我们就可以换算出,未来在雄安新区一共会有多少个团组成员。
广告  去逛逛

07、“我们在规划雄安的空间布局上,尽量减少人在必要的生活、工作之外的其他负担。在每个组团,甚至空间单元内部,让各种功能充分混合,就业、生活、公共服务都能兼顾到。当然,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只是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尺度里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

【安新内参解读】其实就是社区化概念。你生活在雄县组团,不会因为看病长途跋涉到寨里组团,而是在自己的生活区内就能就医。此前安新内参也透露过,有些生活之外的东西也会放进安置区。

同时,职住实现基本平衡,不会像此前的通州那样,上个班要“千里挺进大别山”。就好比雄安新区是一个大单位,这个大单位由一个个小单位组成,而一个个小单位又“五脏俱全”,从而使每个单位无论大小都能成为一个丰满的主体。

08、“由雄安开出的高铁,不仅仅是到丰台站、到北京西客站,否则旅客下车后还要再换几次地铁,或者还要堵车两个小时才能到中关村和CBD。目前规划团队正在和北京市密切探讨,雄安高铁进入北京西客站或者南站后,是否可以再建地下通道,直达北京中关村”。

【安新内参解读】这就是“到达”和“到了”的区别。当前的情况是,高速路跑的很快,但“到达北京界”和“到了目的地”是完全两个概念。如果把北京和雄安打通,那就是要直连。这样的高铁就实现了“站点化”,它成为了一站,而不是一城,从而把雄安和北京真正连接在了一起。

09、“雄安路网交通的特点,应该是窄路、密网、小街区。这些我们中规院在规划北川新县城时已经在实践了。北川新县城没有太宽的道路,路口会放宽一点,但也就是两个车道。但县城的路网很密,每平方公里有十公里以上的城市道路,二十公里以上的步行道路,有上下班的步行道路,有健身锻炼的步行道路,还有专门给游客的步行道路。同时,把绿带、公共空间穿插到居住用地里面,还创造了一些水景观、生态景观。这就让居民在非常便利的进出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一种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安新内参解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规划,都是从小处着眼,而不是以往盲目追求的“大手笔”:大广场、高楼大厦、双向6车道等等。相反,雄安的规划更注重“微循环”,把道路设计的窄一些,但很密集,每一个目的地都有众多路线可选。也就是说,雄安新区将是少有的没有几环几环的城市——环路的拥堵将被彻底摈弃。

同时,更注重“返璞归真”,把步行道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把路面让给行人,城市就具有了人味儿,而不是车水马龙的机械感。走在这样的森林城市,不会让人感觉到与城市的割裂,而是和城市融为了一体。

10、“雄安新区之所以不在一个老城区的基础上改造,而是建一个新城区,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意图在里面,就是要为我们将来的城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范式,提供一个难得的探索机会。”

【安新内参解读】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跑得很快,但也积蓄了很多成长的烦恼,“大城市病”就是一个突出的表征。怎么解决车多人多污染多的问题,有没有办法卸掉城市带给人的各种压力,比如出行压力、住房压力等等,这需要在城市最初的设计上进行全新的探索,雄安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它既不是沿海,也没赶上改革之初的红利,在内陆建新城,就需要更多的革新,只有把最先进的制度设计安放在此,才能找到治理城市的万能钥匙。而这把钥匙的价值,绝不紧紧局限在开启雄安这把锁,而是要打开中国所有城市治理的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3+54” 雄安新区整体规划日渐清晰!
2017-10-16 雄安新生活


周一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援引权威消息源称,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正在日渐清晰,整个规划体系可概括为“1+3+54”。

“1”是指雄安新区总体规划,“3”是指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54”则是指22个专项规划和32个重大课题研究。

自今年4月1日设立新区的消息公布以来,雄安新区建设一直是舆论追逐的焦点。根据中央部署,到2020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将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雏形初步显现;到2030年,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

《中国新闻周刊》援引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一位负责人称,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白洋淀生态规划的编制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2个专项规划和32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则由不同的单位分别负责,比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负责研究新区住房政策等。

这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四大规划在同步推进。22个专项规划和32个专题研究,则是针对总体规划的某一个部分--比如产业、轨道交通、防洪--做更详细的规划和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称,与以往城市规划不同的是,这次雄安新区的规划工作,中央高度重视。不仅四个综合性规划,要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而且中央还专门委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规划进行把关。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6名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组长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副组长有两位,一位是中国工程院副副院长邬贺铨,另一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区完全可以选址在离北京更近的北三县或者廊坊。“就一般的规律来说,大城市功能的疏解不宜超过60公里。雄安离北京110公里,而且是一张白纸。”他解释说,“中央之所以在这里选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将它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一环。”

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被赋予了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同样的历史高度。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当天,新华社发文称,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深圳特区的设立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初期,它通过引进海外的资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了早期的积累;而浦东新区的建设正逢中国扩大开放的节点,它依靠深化体制改革,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转载:界面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的高看的远 发表于 2017-10-16 13:02
既然不建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楼房,那干脆就建土坯茅草房算了,过着原始人类生活,这样就符合中央生态环保、 ...

您这叫抬杠。 人家说了多层有优势了,您非要平房,还要茅屋,有意思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21:0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ewang1996new 发表于 2017-10-16 20:40
基本上没有什么保定的,保定-衡水高速啥时候能有啊,去济南去德州也能方便点

有人留言发改委问了,说根据客流情况待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2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保津高速快扩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5 07:27 , Processed in 0.13683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