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机器猫777

2015年9月8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15: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ouryuan


   没人看全文吗?虽说有几个是省级行政区域,但是不是全省全面推进。“ 其中河北依托 ...
z272781259 发表于 2015-9-8 14:54



如果要上榜 最好是湖北全境
起码也要是武汉城市圈才能与安徽合芜蚌四川成德绵
难道武汉"1+8"城市圈 比不上 合芜蚌和 成德绵 ?
只有武汉而没次级城市支撑,明显说明在此战略中央支持上湖北没有川皖获得的多,只能希望后期湖北省政府官员给力争取扩大范围否则对于川皖没有比较优势。


原文:
(二)有序推进

  结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发展重点,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进行系统部署,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其中河北依托石家庄、保定、廊坊,广东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安徽依托合(肥)芜(湖)蚌(埠)地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在相关地方提出改革试验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方案成熟程度,逐个报国务院审批后启动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ouryuan


   没人看全文吗?虽说有几个是省级行政区域,但是不是全省全面推进。“ 其中河北依托 ...
z272781259 发表于 2015-9-8 14:54

很明显 此次川皖支持力度高于湖北,补救的措施就是湖北的省级官员要立刻做出成绩 争取扩大到整个武汉城市圈及更进一步到宜昌襄阳荆州。

原文:
(四)实施进度安排




  2015年,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研究制定改革试验方案,协调落实有关改革举措,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条件成熟后逐项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2016年,全面推进落实试验区域的改革部署,开展阶段总结评估,对成熟的改革举措及时向全国推广。
     2017年后,滚动部署年度改革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对试验区域的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试验区域的改革试验方案原则上规划3年,每项改革试验任务在1年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
  相关区域的省级政府组织研究编制具体改革试验方案,提出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政策需求等,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报送申请并抄送相关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在部际协调机制下,共同研究改革试验方案,提出试验建议,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

  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按照本方案精神,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强化全局和责任意识,勇于创新,主动改革,积极作为,抓好落实,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方面要及时总结、宣传改革试验进展和成效,加强社会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8日 06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事在人为.怕别人不服.别人肯定不服.北上从不提谁服不服.周边一样.总是各种不服.到底怎样他们自己心里知道.就像武汉目标广州.因为我们曾经在它前面一百年.它也不过刚超过我们二十年.我们现也有很大机会再超它.其他.理它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0908长江商报A0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5-9-8 15:39 编辑
我上面贴了一篇看似与武汉无关的新闻,讲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其实重点对比了深圳和苏州,苏州目前困难重重, ...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5-9-8 09:39


说的很对,除了体制创新,就是科技创新。按说体制创新武汉是做的不够好,但科技创新是靠科技实力,武汉这方面除了国家要发展的课题做得好,如何与民间接轨差不少。尤其是企业在与科技资源结合和利用上,真的显得活力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0908长江商报A05版
RickBlaine 发表于 2015-9-8 15:35



    进入七八月后,全国车市都很萧条,基本上都是负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在中部的地位还需要什么怀疑吗!
bobo198191 发表于 2015-9-8 09:20



    是的,感觉汉版部分年轻人不自信,过分解读一些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5: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后面4个月武汉可能还会上牌12-14万台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6: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打算年底买车的,这样恐怕会先限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6: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车展准备入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6: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不可能限牌,武汉很多道路还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堵车不是正常性质的,而且快速路、支马路建设的越多,市内交通的疏导功能越强。起码市内超过250万台车再来开听证会,谈是否限购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6: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面贴了一篇看似与武汉无关的新闻,讲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其实重点对比了深圳和苏州,苏州目前困难重重, ...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5-9-8 09:39



    深圳模式值得武汉引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7: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武汉现在交通还不错 在改善 去很多地方走快速路很方便 另外武汉市内机动车总量年内估计会达到230万 也许有人说外地人买的车多 这个我因为我经常接触 可以说其实并不多 很多买车的外地人其实生意工作就在武汉。 买豪车的可能来武汉买 开回去的用的比例相对大一点,但豪车销量很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8: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在中部的地位和实力是不可动摇的{: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18: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5-9-8 18:10 编辑
我觉得武汉现在交通还不错 在改善 去很多地方走快速路很方便 另外武汉市内机动车总量年内估计会达到230万 也 ...
navarro 发表于 2015-9-8 17:10



    在武汉上牌的车自然就是武汉本地的车。计算保有量也是根据上牌量统计的。考虑到武汉每年有4-5万台的报废量,今年不会突破230万,应该在220万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14:03 , Processed in 0.04599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