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4 19: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95年在北京常驻时曾在哦夏天和冬天来过天津,天津卫名气大,一直很向往。但当时还在转型期间的天津给人的感觉并不好。不过和平区那些清末民初的老建筑让我十分亲切。因为汉口老租界区也是很多这类建筑,尤其是劝业场那栋老建筑与汉口中百的老楼完全是一个模子出来似得。
98、99这2年常驻天津,因为职业关系,接触了很多政府官员与大企业负责人。这个时候天津开始有步骤改造老城区,很多百年的老街都被拆掉,如南门外大街,95年来的时候我觉得除了店招几乎都是百年前的模样,后来拓宽成6车道的大马路,可我还是保留着那个百年前的老街印象,那才是老天津卫的中国百姓生活居住区啊,最好的老城民居。
当时天津高楼少,街道旧,尤其是公共交通落伍,不仅远落后跟前的皇城京都(谁也比不了),也落伍武汉南京等老民国时期的大城市,导致天津成为全国城市中自行车比重最大的城市。环卫局长就告诉我全市环卫的年经费还不如武汉沈阳等老牌省会大城市。
这段时间应该是天津最黯淡的时候,就像武汉90年代也是最灰暗的时期一样。但是,天津的底蕴依然存在,我在经开区看到全国规模最大、产值最大的开发区。看见好几个机构的额负责人都是留洋归国,把欧洲的城市规划理念吸收了,其中一个老知识分子气质很重的人就耐心的向我解释伦敦泰晤士河沿岸改造中的新旧结合问题。所以,看着楼主拍的老城区海河两岸的新面貌,不得不说,天津的城市改造的确有国际理念,并加以严格执行。
再一个就是天津老租界区建筑的保护问题,也远比汉口做得好,实话实说,天津老城区欧式洋行大楼的数量不是很多,除了少数几栋如开滦矿务局大楼等,更多的是欧式的洋房。这和汉口略微不同,汉口江汉路和沿江大道则是银行、洋行大楼众多,而五大道那种欧式花园洋房则不多,更多是类似上海石库门的老里弄。但即使在最灰暗时期,天津也保护的很好,而汉口则被市井烟气给搞的破旧不堪。
所以,当03年天津卫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历史发展机遇后,天津可以迅速改变城市面貌,与这些人文底蕴密切相关。而武汉的老城区则被小商人那种追逐蝇头小利的做派搞得不伦不类,更缺乏海河两岸改造的大手笔。当然,武汉作为老牌大城市,一直没有享受到京沪津沈穗的中央扶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扶持与倾斜有直接关系。缺钱,举债,所以变化不尽人意啊!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