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20 1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j8165 于 2020-7-20 11:34 编辑
这可不是以前的问题, 我99年洛阳一中文科班,全校4个文科 2个理科,考上大学不足50个人,当时大学相当难考,考上大学就是专科都比现在一多半一本含金量高。今天河南考大学依然很难,容易的是一些凑数的二本,三本,专科。据我所知像我留在郑州的都不多,甭说回洛阳了,当时考上重点高校的应该大部分都是出国了,本专科的一般也都是在一线混。说白了我现在也后悔选择留在河南,刚毕业那会没感觉,只是觉的离家近。父母在不远行。今天看来即得利益者不可能放弃高考特权,河南的定位至今依然是农业。自己的孩子面临的依然是国内最残酷的高考竞争。不过好在有能力,已经准备把公司的主要业务迁移到天津。不是不爱家乡,是不想再让孩子走一遍自己都不忍回首的学生时代。高中挑灯夜战到12点,早上6点就开始读书。中午睡半个小时都是奢侈。河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没有长足进步,还是目前这种以次充好,以量取“胜”。只会越来越差。 另外我们同班有考上陕师大,东北师大的,毕业的时候也是完全不考虑回老家教书。不是说的,长此以往,基础教育找不到能力强,实力强的老师,差是必然的的,每年高考河南100多万考生,200分一下的60多万,太能说明问题了 另外衡水中学,毛坦厂这种高考工厂不值得推广和学习, 永远记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