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1 2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shiqi 于 2016-6-1 23:15 编辑
首先这是在讨论十三五规划,不是远期规划,规划的是十三五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的远期规划写进来不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
其次,多核发展不影响cbd的存在,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必然是资源越集中的地方,利用效率越高。你可以说不同产业安置在不同地方的多核,但是cbd,一个城市只有一到两个(两个算是这城市的体格相当大了)。
而且,我说国内算得上cbd就那几家是有原因的,按照区域划分计算gdp,这几家无疑是所有国内城市里三产产值最高的地方,也是总部经济最集中的地方,更是世界500强的大区总部集中地,集聚全国最优秀的商务资源,金融,贸易,服务,会展等。无论从体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毫无疑问的“真cbd”,排在亚洲都是至少前十水平。
其次,规划的超前需要建立在一个合理的时间点上,连高速路,地铁还没成网呢,开始考虑哪里安置cbd了,变数太大。汉正街规划就是典型。另外,要是连基础配套设施还没建立完善起来就建设cbd,到时候整个武汉交通怕是要爆炸。现在的武汉,挖哥说的很清楚,就是在补课,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武汉连一个千万人口级现代城市的基本服务功能都还没做好呢。最后,我并不否认武汉设立商务区,只是不希望武汉过早开始cbd的规划,讲道理早期研究完全可以。但现在武汉连一个可以很好的提供中小企业办公生活的商务区都没好好建设出来,就考虑中央商务区的总部经济是不是早了点?
我的想法是,各区规划建设好自己的商务区,提供足够的写字楼和配套商业环境以供给给未来大量的中小私企以培养武汉的民营企业,活跃武汉的市场经济。等武汉的老问题解决了(如拆迁,社会安置等),课补好了(如环线建设,地铁网建设等),想规划建设cbd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你说北京上海那些都是很早都规划建设好的,也不看看人家的底子,北京建外那是自清末就规划建设的外交官集中地,自然吸引外资入驻,再加上那块本来就是给洋人住的“高端区”,不存在很大的基建和拆迁问题。陆家嘴更不用说了,和深圳差不多,渔村建起来的,就相当于白纸画画,而且上海的商贸金融服务的发展规模真比武汉好太多太多,无论中国在上世纪中期经济如何沉沦,上海依旧是亚洲知名大城市。就算现在的武汉,单论量化的规模,换算一下,还真不一定是当时上海的对手。别人就是愿意把总部设在当时的北上,就是不设在武汉,能怎么办嘛,一点点补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