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0-2 1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陈刚:雄安新区将开展排污权交易
原创 2017-10-01 内参君 安新内参
从目前释放的信息看,将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座典型的“森林城市”。城市交通、高铁等全部被放在了地下,人们将在蓝绿世界中自由呼吸。
但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没有制度体系保证不行。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污染,怎样在环境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找到完美的契合点,这就需要数据支撑和制度设计。
企业呼啦啦大规模排污不行,但把所有企业全部干掉,一点都不排也不现实。怎么办?公众号“安新内参”获悉,陈刚近日表示,雄安新区将在“排污权交易”上先行先试,努力把雄安建设成绿色发展的世界标杆城市。
什么叫排污权交易?如何把排污权拿来交易?谁将获利?我们来逐一分析雄安新区即将采取的这个新事物。
说新其实一点都不新了。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就开始摸索并逐步开始实行了。后来,德国、英国等国家相继实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践。
排污权交易,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把排污权当作商品进行买卖。
比如张三是开厂的,李四也是开厂的,政府给了他俩一定的排污数量,结果在一定期限内,张三没排那么多,而李四用完了限额还不够。那么,李四就可以跟张三进行交易,把他的额度买过来使用。
也就是说,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规定排放量的前提下,各个排污源头内部可以通过买卖来进行重新分配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保护环境的目的。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在没有实行排污权交易之前,大家经过处理之后,无限量排放。实行排污权交易之后,你的排放是有数量限制的,必然会在减少排污上想办法,减下来的就可以拿去卖钱;你不想办法减排,就要花钱去买,排污成本一下就被拉高。因此,通过市场的手段,就把排污约束起来了。
在具体操作中,目前国外城市的做法是:
第一步,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做数据和生态评估,算出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第二步,从环境容量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
第三步,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这些权利分配出去,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买卖。
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
从这三步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两个问题很关键:
一是如何精准测算出污染物总量,比如我们白洋淀,它每年承受多大的排放能够在安全范围之内。
二是政府怎样分配这个额度,给谁多给谁少,标准怎样界定。这两个问题是排污权交易的关键。
不过,从陈刚透露出来的信息看,雄安新区不仅仅要开展排污权交易,应该还会在国内外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拿出一套更加先进的交易体系来,确保雄安新区的排污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通过市场交易的手段,实现自我约束,总量控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雄安全区将打造70%蓝绿空间,这些不同品种的树木、森林将有老百姓的股份,官民共同搭伙做买卖。
因此,这些”生意“必须保证能挣钱。公众号”安新内参“获悉,雄安新区已经确定,资源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力保棵棵树木都将是摇钱树,让老百姓”旱涝保丰收“。
放眼观照国内现代化城市,它们都有巨大的森林,但都是“水泥森林”。一座座摩天大楼栉次鳞比,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很难看到“天际线”(此次北京新规划中规定,为保”天际线“,拆除所有高楼顶部的广告牌),视野和内心全被囚禁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仅城市得了病,人也得了城市病。
汲取这些经验教训,雄安确定将不建玻璃幕墙,不建高楼大厦,让真正的森林取代水泥森林,让城市透气,让阳光能洒在人的脸上,让人能自由呼吸。
而这座叫雄安新区的“森林城市”,陈刚是这么给它定目标的:“努力把雄安建设成绿色发展的世界标杆城市。”请注意,不是向世界标杆看齐,而是成为世界标杆。诚如是,那就真的厉害了,我的雄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