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5-21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市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钟楼街独具魅力、闻名遐迩。罗清宇调研钟楼街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时,明确提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打造展示太原历史风貌的特色街区。眼下,钟楼街的改造升级工程,不啻为文旅融合、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有益实践——
千年商道钟楼街正待涅槃重生
李 慧
“云间缥缈出层楼,楼上钟成四百秋。当日繁华今不见,钟声依旧满林丘”,是宋代诗人刘宰描写钟楼的佳句。太原钟楼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民国,因钟楼闻名遐迩,因商脉千年不衰,而今在习“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殷切嘱托下,正待凤凰涅槃,迎来新时代的盛世繁华。
更新改造正当时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ZY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在太原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是时代赋予太原的使命,实施钟楼街改造是落实ZY和省、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迎泽区基于区情实际,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打造省城首善之区,努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的实践。
太原历史悠久、文脉流长,在众多遗存中,钟楼街以延绵不断的千年商道,独具魅力、独树一帜。遍布两侧的老街、老巷、老字号,传承本土文化,唤起历史记忆,凝结人文精髓。近年来,随着商圈多元发展,钟楼街环境设施、经营模式均已陈旧落后,人民群众的改造意愿日益强烈,如何推动其涅槃重生,成为市、区两级思考的重大课题。
2019年,商务部出台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为钟楼街改造带来极大政策利好。2020年,山西省**工作报告发出“推动大型消费商圈建设,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加快建设便民消费商圈”的号召。市委、市**积极响应,把钟楼街片区25条小街巷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罗清宇、李晓波多次莅临改造现场指导工作,提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打造展示太原历史风貌的特色街区,为钟楼街改造提升明确了目标和定位。从ZY到省、市,坚决扭住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消费、繁荣经济。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钟楼街更新改造恰逢其时、正当其势、大有可为。
科学谋划高定位
千年钟楼古街,有着完备的城市记忆、完整的历史文脉、完美的地理优势和完好的商业基础,不改则已,要改就要高标准、高定位、高水平、高效能。这既是对党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区委、区**对标国际知名商业步行街,多方征求意见,提出深挖历史底蕴、对标国际一流、彰显山西特色,打造“千年商脉、钟鸣并州,三晋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的特色国际名街”的改造定位。围绕定位,充分考虑传承、保护、发展等多种因素,明确“减容、增绿、提质”的根本要求和“应保尽保、能留则留、宜空则空、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努力把钟楼街改造成太原老城区的会客厅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
钟楼街文物古迹众多,礼制文化、王府文化、多元宗教文化以及近现代文化遗存丰富,是太原府城历史遗存的集中区,必须把“传承、保护、恢复”理念贯穿改造始终。文保、文物及遗存历史建筑应保尽保,通过复原钟楼广场等重要历史建筑,重塑城市记忆;通过保留传统街区脉络,恢复街道肌理;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通过植入现代元素,体现时代风貌,以最严的标准和要求激活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钟楼街商业基础完好,有靴巷、帽儿巷等12条商业街巷,有六味斋、华泰厚等15家老字号,有25处1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设施,年客流量2000万人以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商圈,必须把“优化、激活、发展”理念贯穿改造始终。空间规划上,着眼提升城市辐射能级和服务能力,把握“一横两纵三区四节点”的空间结构和“两轴延展、一环多巷、三区十景”的景观结构,既体现历史传承,又彰显现代气息;既考虑整体风貌,又凸显片区特色。功能布局上,坚持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恢复老字号,发展新业态,加强运营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多元化高品质生活需要。建筑设计上,尽可能采用大空间布局,满足现代商业经营需要,持续提升商业承载力,切实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通过步行化改造、地铁 TOD 项目建设、历史街巷保护,更新重构街区发展空间,依托30余处历史遗存和老字号店铺打造街区特色风貌;通过智慧街区建设与体制机制完善提高街区服务水平,丰富文化艺术、信息消费等特色业态;把钟楼街打造成山西省促进消费升级的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扩大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示范引领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目标明确、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