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4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1: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新中心新地标!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5月16日,从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项目工作专班处获悉,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项目于今日正式启动概念性方案设计国际征集。项目选址于杭州城市新中心中轴线南端的核心节点,扎哈事务所设计的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旁,毗邻梦溪水乡。

       项目用地位于创景路以西,水乡北路以南文化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3公顷(约154.5亩),规划指标为容积率≤0.85,建筑密度≤50%,绿地率≥25%,建筑限高≤5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

       项目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5.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8.7万平方米)。杭州音乐厅拟建主音乐厅(1600-1800座)1个、小音乐厅(600-800座)1个;余杭大剧院拟建大剧院(1500-1600座)1个、多功能厅(600-800座)1个及商业配套。项目总投资估算约34.79亿元,其中建安费约29.38亿元。(设计任务书入围评审后发布)

       根据公告,项目紧扣专业性、高品质要求,锚定“国际一流水准”,以建成“承接国际标准演出的音乐厅”和“国内外领先的综合演艺中心”为目标,持续放大“演艺演出+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的综合效益,倾力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城市中轴线上的璀璨明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余204家国 家一级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8: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遇见余杭① | 焕新向西,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

       从五千多年前的古城到现代城市发展重要新中心,何以余杭?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遇见余杭·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系列报道。穿梭上下五千年,以历史视角记录旧城灯火与今世繁华,发掘背后的基因传承;深入地下与水中,以社会视角观察水利堵疏与城乡发展,思考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翻阅古籍经典,以文化视角还原历代大儒的人文美学,探寻激励一代代余杭人的文化密码……

       每一个城市版图的辉煌,背后都有一股强大力量对“未来”进行构建和探索。无论是旧金山的硅谷,还是北京中关村,或是杭州城市新中心

       5月4日,是杭州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余杭区政府迁驻文一西路新址三周年。2023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43亿元,重登浙江省“经济第一区”,这是三年后,余杭区交出的答卷。

       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依靠产业带动、经济支撑,余杭的城市界面快速成型,堪称近年来杭州城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成为观察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本。

       “焕新向西”,杭州在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之后,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城西时代。这将是一个以“创新”为经济稳进提质源泉,通过精雕细琢“两廊一轴(城西科创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和古今千年发展轴)”,打造以幸福生活为“民生”底色的城市新中心。

       杭州,有8000年的文化历史,5000年的文明史、建城史,730多年的省会史,23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杭州”的起源在哪里?

       “杭州应该是从这里起步的,后来才逐渐向钱塘江口靠近,到西湖边扎住了。”1977年,中国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在良渚说了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治水营城’,也是杭州建城的特点”。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委市政 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汤海孺,曾参与了数次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他告诉记者,去年底,国家文物局通报的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的新发现,初步廓清良渚先民们,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然后建造了水利系统、莫角山和反山,再到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等三个发展阶段,这也反映了良渚人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

       2024年开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宣:在杭州余杭径山的小古城遗址发现了院落型建筑群、人工堆筑台体、水门等一系列商时期遗迹。记者跟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古城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参观遗址时,得以一窥这座3000年前的浙北古城。他介绍,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湖州毘山、余杭跳头、德清原始瓷窑址群等相关遗址,与小古城遗址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的势力范围,小古城正是这一势力统治下的一个中心据点

       “君住钱塘东,我在临安北。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去年夏天,一首《花妖》唱出了热度。歌词里,钱塘、临安、泉亭、杭城、余杭,都是杭州的“曾用名”。细数这些杭州的“代号”,余杭反复出现。“余杭”这个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余杭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越绝书》,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始推郡县制。公元前222年,秦王设会稽郡,下设有余杭县(县址在今余杭街道)。

       2020年9月,杭州余杭街道发现了汉代城墙的遗迹。随着考古深入,一座“摇摆”于南苕溪两岸的古城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自秦代设县到1958年,这里一直是余杭县城所在地,当地人称之为“老余杭”。

       杭州城址屡次迁移变动,都和水的变化分不开。东苕溪集天目万山之水,一旦形成洪水入侵,便势如破竹。故余杭人视水如寇盗,堤防如城郭。自东汉县令陈浑开凿南湖,筑西险大塘以来,1800多年间,余杭人民在此建起兼具防洪、灌溉、交通运输的多功能水利系统,守护着杭州乃至整个杭嘉湖地区。

       当余杭先民奋力和苕溪水患斗争的同时,钱塘江边的人们也一直在顽强地与潮灾作斗争。东汉“华信筑塘”后,西湖和钱塘江、大海永远地分开了,也为杭州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统一中国。杨坚昭告天下,将原属陈国的吴郡和钱唐郡分别改称苏州和杭州。因杭州移州治余杭,取余杭的“杭”字为名州,这是杭州名称之始。次年移州治到西湖边的凤凰山麓。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告诉记者,目前考古实证,从良渚古城——径山小古城——余杭古城——南宋临安城,整个杭州建城沿钱塘江北部C型盆地发展,文明延续的轨迹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5-20 21:37 编辑

       2001年杭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杭州城市格局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造了条件。2011年,杭州西郊湿地上,崛起一座新城——未来科技城。

       之后十年间,阿里巴巴全球总部、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华东中心、菜鸟总部、钉钉总部等均集结于此。随着产业推动,杭州城区也开始破圈,跨过绕城高速,沿着文一西路向西挺进。这个曾经的杭州西郊农业大区,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精彩蝶变,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陆续成立。“一眼万年”“一步千里”在这里不再是科幻。由浙江大学牵头的超重力实验室今年即将建成,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级实验室成果迭出……这里成为一个低碳、生态、开放的、聚集高端人才的国际化生活区。

       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产业聚集、活力迸发的杭州西部,因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个集商业、娱乐、购物、文化、公共设施、行政机关于一体的城市中心。2021年4月,杭州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新的余杭区成立,区**搬迁至文一西路。2022年8月1日,杭州余杭区委全会报告中提到一个目标: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这是第一次在杭州提出这个概念。

       2023年8月,在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西公共中心被提升到了与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并列的高度,成为杭州三大市级公共中心之一,承担着科技创新、文化休闲、金融办公、总部研发、科技会议会展和时尚消费的功能。

       汤海孺看来,在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之后,杭州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迎来了第三阶段,那就是城市从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大城西时代”

       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在余杭举办,“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文化金名片被进一步擦亮。从2022年12月,余杭区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概念到今年工程建设写入浙江省政 府工作报告,余杭正用一条大走廊赋能“城市新中心”加速建设。

       山水为经,文化做纬。良渚文化大走廊横亘余杭西部以及北部山区乡镇,连起满山的翠绿。径山茶的全产业链产值已超50亿元;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平均每年要举办300多场活动;走廊沿线,黄湖镇的青山村蜚誉全球,百丈正在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文旅产业愈加蓬勃发展。这里将是一个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

       汤海孺表示,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程给大城西发展注入了文化的灵魂,它是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代表的“廊带式发展模式”在文化建设上的大胆创新,使大城西的发展定位远不止于杭州城市的新中心。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禅茶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于国际视野中,以“良渚之窗”展示文明中国,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如今,站在良渚古城遗址向南而望,一条千年发展轴贯穿杭州西站新城、未来科技城,并延伸至和睦水乡。

       随着文一西路西延工程进度不断加快,穿过“十里花海”,杭州西站仿佛巨大的南十字星降临大地,隆隆的铁轨、地下交错的地铁网和四通八达的城市高架,将余杭这个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和长三角紧密相连。从这里出发,半小时可到武林广场,4个多小时就能达到北京。随着杭温、沪苏湖等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大城西将实现与省内宁波、温州等地,以及上海、苏州等地的直连。

       千年发展轴纵贯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其中从向往街到和睦水乡2.5公里被称为活力中轴。根据规划,这条中轴线上及周边,矗立着未来“城市封面”式的地标建筑、规划高度350米的两幢对称摩天大楼,还有世界级大剧院、国际体育中心、音乐厅、高能科技馆……这一条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三年裂变升级,“浙江经济第一区”,以5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世界级的科创引领,一路向新。余杭正在以十年为限,打造一条世界级城市中轴线,建设一座人本之城、复合之城、自然之城、互联之城,在这里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的典范。

打造新中心新地标!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全面封顶

       5月20日,在历时506天的建设后,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富春湾新城内的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全面封顶。2022年12月31日,光电研究院院区建设正式启动。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4亩,建有实验楼、办公楼、研究院、生产厂房等5栋建筑。截至目前,1-5号楼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项目全面进入墙体砌筑阶段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是西湖大学首家独立科研派出机构,也是西湖大学与富阳区人民政 府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聚焦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光电集成仿真设计、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及装备、光电测试与封装技术以及光电集成在光计算、光传感、光显示、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构建面向全球光电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中试及产业放大的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和产业人才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7: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顶当天,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联席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同步在富阳召开。西湖大学校长、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理事长施一公主持会议,西湖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仇旻作年度工作报告。富阳区领 导吴玉凤、谢渐升、喻乃群、孙伟等参加会议。

       自成立以来,光电研究院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中试线建设、产业转化等方面稳步推进。截至目前,研究院共有员工169人,申报各类人才项目25人次,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方面,完成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9项,承担省内攻关计划项目2项,院立科研项目立项16项,并与西湖大学共同筹建“全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产业转化方面,完成概念验证中心创建方案初步设计,全力推进中试线建设和超净间建设,并协助当地对接多个产业化项目。

       与此同时,研究院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先后主办“第一届国际光电集成技术大会”,承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刊PhotoniX首届年会” “第七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为研究院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谐。”现场,施一公向富阳区委、区政 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他表示,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是西湖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合作基地,承载着在光电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今年是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三年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要不断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建设,加大前沿技术攻坚力度;要加快建设光电芯片中试线,推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西湖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和科研领域的优势,全力支持光电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力争在光电集成方向取得重大核心技术突破,为中国光电激光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7: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与中南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5月20日下午,西湖大学与中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两校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探索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创新。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跨校、跨学科科研合作。其中,西湖大学医学院将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共同进行前沿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出有重大显示度和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共同推动专业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双聘兼职导师长效制度,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签约仪式在云栖校区举行。校长施一公首先感谢中南大学一直以来给予西湖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介绍了西湖大学创校以来在办学定位、治理机制、科研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 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坚持以顶尖科学家领衔,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和尖端科技突破。西湖大学医学院于2023年启动创建,以培养顶尖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为目标,致力于医学创新和临床转化。

       中南大学党 委书 记易红介绍了中南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希望两校以本次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为新起点,持续深挖务实合作潜力、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将双方合作打造成推动彼此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行业背景深厚的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坚持主动对接国 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行业创新进步,在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

       西湖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董晨,中南大学党委常 委、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分别代表两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还将于5月21日携手举办合作后的首场学术活动——西湖-湘雅医学创新研讨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20: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5-21 20:25 编辑

大模型价格战卷至“厘时代”!阿里云通义千问主力模型降价97%

       5月21日,阿里云抛出重磅炸弹,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Turbo、Qwen-Plus、Qwen-Long、Qwen-Max等9款主力AI大模型宣布全面降价。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即0.5厘/千tokens,直降97%。这意味着,1块钱可以买200万tokens,相当于5本《新华字典》的文字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智谱AI、字节跳动的大模型也都纷纷宣布降价。其中,字节的豆包主力模型的定价为0.0008元/千Tokens,即0.8厘/千tokens,而市面上同规格模型的定价一般为0.12元/千Tokens,被认为带动大模型定价进入了“厘时代”。业内分析认为,此轮大模型降价潮,是各家厂商希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从而加速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

       不久前,DeepSeek-V2价格做到了每百万tokens1元,智谱AI也调整了旗下入门级大模型GLM-3-Turbo(上下文长度128k)的价格到每百万tokens 1元。

       Qwen-Long是通义千问的长文本增强版模型,性能对标GPT-4,上下文长度最高1千万。除了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s,Qwen-Long输出价格也降90%至0.002元/千tokens。相比之下,国内外厂商GPT-4、Gemini1.5 Pro、Claude 3 Sonnet及Ernie-4.0每千tokens输入价格分别为0.22元、0.025元、0.022元及0.12元。

       通义千问本次降价共覆盖9款商业化及开源系列模型。不久前发布的通义千问旗舰款大模型Qwen-Max,API输入价格降至0.04元/千tokens,降幅为67%。在武汉AI智领者峰会现场,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称:“阿里云这次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价格,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我们预计2024年大模型API的日调用次数有望突破100亿。”

       不久前,OpenAI的Sam Altman转发了Chatbot Arena榜单来印证GPT-4o的能力,其中全球排名前20的模型中,仅有的三款中国模型都是通义千问出品,包括Qwen-Max、Qwen1.5-110B、Qwen1.5-72B,此次全部降价。其中,不久前发布的通义千问旗舰款大模型Qwen-Max,API输入价格降至0.04元/千tokens,降幅达67%。Qwen-Max是目前中文大模型中的“佼佼者”,在权威基准OpenCompass上性能追平GPT-4-Turbo,并在大模型竞技场Chatbot Arena中跻身全球前15。

       Qwen-Long是通义千问的长文本增强版模型,性能对标GPT-4,上下文长度最高达1千万。除了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s,Qwen-Long输出价格也直降90%至0.002元/千tokens。相比之下,国内外厂商GPT-4、Gemini1.5 Pro、Claude 3 Sonnet及Ernie-4.0每千tokens输入价格分别为0.22元、0.025元、0.022元及0.12元,均远高于Qwen-long。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大模型性能逐渐提升,AI应用创新正进入密集探索期,但推理成本过高依然是制约大模型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因素。此次,阿里云依然是大模型降价潮的第一梯队。相较“后来者”国产大模型厂商,出身“云服务商”的阿里云具有先天优势。

       刘伟光透露,公共云的技术红利和规模效应,带来巨大的成本和性能优势。阿里云基于自研的异构芯片互联、高性能网络HPN7.0、高性能存储CPFS、人工智能平台PAI等核心技术和产品,构建了极致弹性的AI算力调度系统,结合百炼分布式推理加速引擎,大幅压缩了模型推理成本,并加快模型推理速度



Chatbot Arena榜单全球排名前20的模型中仅三款中国模型都是通义千问出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2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举行

       5月22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浙江临安举办。推进会发布了《杭黄文旅互惠政策》《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要成果》《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进行了《杭黄世界级廊道“客源互送”合作》《自驾游与房车露营战略合作试验区》签约与授牌仪式,杭、黄二市推介官也就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分别进行推介。

       建设杭黄廊道,是国家战略,是高位谋划、高位推动的鸿篇巨制,意在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发改委、文旅部为此专门出台建设方案,并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加以推动。浙江、安徽两省,杭州、黄山两市,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协同机制,推动廊道建设。

       2020年,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浙皖两省政府签订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安区政 府、歙县政 府联合承办。
      
       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处在杭黄廊道上的临安,是杭黄廊道建设的关键节点、第一站。临安以建设杭黄廊道为契机,引领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绘就一幅“千里天目新画卷”。活动现场,杭州、黄山两市对“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进行重点推介,联袂发布了杭黄文旅互惠政策,举行了“客源互送”合作签约仪式,并接受全联旅游业商会对临安—歙县“自驾游与房车露营战略合作试验区”的授牌。此外,杭州市临安区发布了“临安—全国乡村运营策源地品牌建设成果”,歙县发布了“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创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成果。

       活动上,杭州、黄山两市发改委先后发布杭黄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杭州市临安区的启迪冰雪项目、天目未来谷项目、淳安县中旅文旅合作共建项目,黄山市歙县的武阳湾旅游度假区、黟县高山韩乡村田园文旅综合体、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为杭黄廊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进项目发布后,举行了以《“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来自浙皖二省、杭黄二市政 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杭黄廊道的合作机制、品牌提升、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交流对话;杭黄世界级廊道共商共建共享《临安宣言》正式发布

       杭州与黄山自古文化同源,唐代同属江南道,皆为吴越文化发源地之一。杭黄廊道是浙皖两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手棋,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廊道建设旨在推进沿线地区文旅资源整合、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合力提升旅游吸引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激发毗邻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力提供先行经验。

  下一步,杭黄廊道将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通过要素市场、地区分工、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等一体化,实现沿线地区生态共保、产业共兴、民生共促、富裕共赢,为两地区域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样板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巴巴再向Lazada注资2.3亿美元 累计注资金额超76亿美元

       5月20日,据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制局(ACRA)提交的文件,阿里巴巴再向Lazada注资2.3亿美元。这也标志着阿里巴巴今年首次向Lazada注入资金。事实上,阿里此前就已多次向Lazada注资。Lazada成立于2012年,后在2016年时被阿里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控股权,后者由此成为阿里在东南亚市场的主打电商平台。收购后,阿里巴巴曾在2017年、2018年分别向Lazada注资10亿美元和20亿美元。

       2022年,阿里分三次向Lazada注资共计16亿美元,包括2022年5月的3.7825亿美元、2022年8月的9.125亿美元、2022年12月的3.425亿美元。2023年4月,阿里向Lazada注资3.529亿美元;2023年7月,阿里向Lazada注资8.45亿美元;2023年12月,阿里向Lazada注资6.34 亿美元。截至目前,阿里历年向Lazada累计注资金额已超76亿美元

       Lazada集团是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自2012年成立以来,Lazada始终致力于通过商业和技术创新促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六大市场发展。目前,Lazada已成功帮助东南亚1.6亿活跃消费者和每月超过100万的活跃卖家链接起来。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Q1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274.4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国际零售业务收入为222.78亿元,同比增长56%。Lazada继续专注于提升运营效率,随着变现率进一步提升及优化运营,本季度Lazada每单亏损同比显著收窄。

       在海外业务上,阿里早有布局。从最早的阿里国际站到如今的阿里电商布局早已扩张到全球,目前在阿里生态体系中,除了阿里国际站、全球速卖通、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等自建跨境业务外,阿里还通过投资、收购如Lazada、Trendyol、Daraz、考拉海购等海外电商业务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全球电商版图。

       阿里巴巴投资Lazada后,还可以利用Lazada的本地化经验和资源,完善自身的电商生态。这包括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更广泛的物流网络、推广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以及拓展云计算等业务。无论是作为阿里的一部分,还是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甚至未来会独立上市的业务集团,阿里海外业务目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扩张和增长,盈利相对将处于次要位置。

       近年来国内电商市场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东南亚,因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成为电商掘金下一片沃土。以东南亚11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数据为例,合计人口接近中国一半。2020年,东南亚11国的GDP 总量共计为30039.53亿美元。

       据eMarketer预测,2023年东南亚的电商销售总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且未来几年,该市场还将继续高速增长。此外,在市场研究机构Insider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商市场增长率排行榜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均挤入前十,增长率在14.4%—24.1%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云拿下LV母公司五年长期合约 整合通义千问 AI 技术

       5 月 22 日消息,LV 高奢品牌母公司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宣布将和阿里巴巴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延长五年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阿里云及通义模型来优化高端零售体验。 LVMH 集团自 2019 年起开始采用阿里云支持业务发展,目前正在利用阿里云的一站式数据管理工具 Dataphin 支持“LVMH ATOM”项目,为中国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LVMH 集团和阿里云还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展开了合作。

       奢侈品集团LVMH与阿里云签署为期五年的云计算长期合同,涵盖了LVMH在中国内地市场和东南亚市场超40个品牌和部门,其中包括丝芙兰亚太市场分部和旅游零售部门DFS。这一举措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生动、沉浸式的购物体验,珠宝品牌Tiffany和尚美巴黎日前已宣布入驻天猫奢品,在该平台上消费者可以体验到3D产品展示、虚拟试穿和直播等一系列服务。      

       此次合作关系延长是在天猫与蒂芙尼和尚美巴黎和奢侈品零售业务整合之后展开。IT之家从公告获悉,阿里巴巴将阿里云的生成式 AI 能力整合到了 LVMH 集团的技术中,其中包括阿里云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和人工智能模型构建平台 —— 阿里云百炼。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 月有网友晒图,表示在巴黎蒙田大道(该地段汇聚了众多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见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及“LV 三公子”Frédéric Arnault(LVMH 总裁的第三个儿子、现任泰格豪雅总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天文台、之江实验室天文大模型培训班正式开班

       5月15日上午,之江实验室举行天文大模型培训班开班仪式。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之江实验室联合开办,两家单位共选拔43名优秀青年科研人才集聚之江,共同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探索计算赋能天文研究新路径。

       “天文学界常说‘以天之语,解物之道’。天文研究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理解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但是,我们发现‘天籁之声’非常嘈杂,信息量巨大,处理每年产生的百PB量级天文数据成了一个难题。”国家天文台台长、党 委副书 记刘继峰表示,传统天文研究亟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突破天文数据处理困境,助推天文学新的科研范式变革。

       天文大模型培训班是之江实验室、国家天文台推进双方战略合作落地的重要举措。双方将着力培育一批“天文+计算”交叉融合创新的青年科研骨干,采取任务牵引、育用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后续科研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依托封闭式集中培训,参训学员将设计开发天文大模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天文学的融合发展。

       来自国家天文台的温元昊作为学员代表接过班旗并作表态发言。他说:“作为大模型训练和天文学研究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将认真研究技术模型与天文科研的沟通语言。非常期待在培训中与不同领域背景的老师、同学碰撞出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对培训班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攻坚任务,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在实战中推动科技创新。二是要依托高强度封闭式科研攻关实训,精准聚焦天文大模型开发,着力提升创新人才密度。三是面对AI行业的高速发展,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双方要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努力拼出创新“加速度”,推动天文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遇见余杭② |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讲述的一定是这样的“城市成长史”

       从五千多年前的古城到现代城市发展重要新中心,何以余杭?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遇见余杭·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系列报道。穿梭上下五千年,以历史视角记录旧城灯火与今世繁华,发掘背后的基因传承;深入地下与水中,以社会视角观察水利堵疏与城乡发展,思考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翻阅古籍经典,以文化视角还原历代大儒的人文美学,探寻激励一代代余杭人的文化密码……

       在哪里,可以找到最古老的杭州?1977年,当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走进余杭的良渚遗址时,为我们留下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想,良渚是古杭州……杭州应该是从这里起步的”。

       横跨5000年的历史长河,人类代代生息繁衍、不断迁徒,从良渚遗址到小古城遗址,再到余杭古城遗址,我们发现杭州的“城市族谱”始终与余杭休戚相关。这片大地上的文明兴衰更替演化成环环紧扣的生命链条,延续了杭州数千年来作为中国东南地区繁盛中心的斑斓记忆。

       寻根问源,叩问来处。横跨史前到宋代的三个重要时期考古发现,让我们在余杭遇见了杭州的“成长史”。

       桨声欸乃、河网密布、船运繁忙的江南水乡古镇,发达的水上运输成就了自古的富庶与繁华。这些星罗棋布于长三角地区的古镇,水路交通规划其实都源自共同的“先祖”——5000多年前盛极一时的“水城”良渚古城。

       可同时容纳两三个竹筏并行的宽敞水道、用“草裹泥包”工艺建造的土台堤坝……相比同时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以灌溉为主的水利系统,发达的稻作农业、先进的手工业、统一的宗教信仰在余杭地区形成了“人口向心力”,最终诞生一个以稻作农业经济为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良渚古国,并建立起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更复杂功能的外围综合水利系统。

       这套彰显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大型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的西北方,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近30条人工坝体以及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蓄水总量约是杭州西湖的4倍。如此庞大且高难度的工程,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先民如何办得到?除了规划连接山体修建堤坝,人们还用芦荻茅草包裹淤泥制作“草裹泥包”交错堆砌来增加坝体抗拉强度,这种类似于现代用麻袋装土抗洪的垒筑方式,展现出古人在坝料选材上的高超智慧。至今,在谷口高坝区由秋坞、石坞遗址形成的水库,仍在发挥蓄水防洪作用。

       水坝完工后,良渚古城的建设也随即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面积相当于4个北京故宫的内城,使用石料就达约10万立方米。为了保证基建材料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先民们开凿出宽敞水道将聚落群周边水系与外围水利系统互联形成一张运力强大的水网,在将大量石材、矿产、竹木以及稻谷粮食等源源不断地运至古城同时,城内的高端手工制品也得以运往城外各地。

       “清晰规划出如此庞大且精密的内外水利系统,需要制作沙盘来推演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结构设计等工程技术上的科学性,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周边地形环境、水文特征已经了如指掌。”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表示,这座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曾给许多国内外水利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原来五千年前的“杭州人”,就已经掌握了治水、用水的底层逻辑和方式。

       建设和维持良渚古城的正常运作,需要多大疆域和生产力?以占地6.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为例,由于古城遗址分布区内尚未发现明确的稻田遗存,若以古城内居住有两万名贵族和手工业匠人来计算,需要至少3000个类似茅山遗址的村落来保证粮食供应。根据已有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分布范围约有3.6万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我们现在常说的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良渚古城作为这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首都,不仅是杭州5000年历史最早的区域中心,更是长三角地区最早实现‘一体化’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马东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3000多年前的苕溪沿岸,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一派“鱼米之乡”的勃勃生机。在余杭地区,农人之外最忙碌的就数陶艺工匠,他们中技术最高超的一群人,只需专注烧制高端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等高档生活品,这项“高精尖”的手工艺还催生出子承父业的家族产业。码头上,船夫正打算将这些商品远销中原,不曾想失手掉落了一只沉入河底,一“睡”就是数千年……

       3000年后,当这件鱼篓形状的瓷罐在小古城遗址附近的潘板大溪再次重见天日,人们不禁惊叹于它的完整且精致。敞口、尖唇、鼓腹,胎釉结合牢固……这件高24.8厘米、口径15.1厘米、底径6.5厘米的商代原始瓷器,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古城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眼中的“稀世珍宝”。

       “它代表了最早的‘china(瓷器)’,把我国制瓷起始点提前了1000多年。夏商之交,余杭地区的制瓷技术迎来大发展,但彼时大件原始瓷器的成品率极低,这个瓷罐可视为原始瓷器中的珍品,特别是还带有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比中原王朝更早掌握1200℃以上的高温烧瓷技术,你能想象出3000多年前生活在余杭的先民有多厉害!”言语间,罗汝鹏透露着自豪:商代的余杭周边,诞生了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的规模化原始瓷产区,而生产的精美器物,则成为中原地区高等级诸侯贵族象征财富和身份并用于墓葬的“稀罕物”。

       规模化的生产,不仅增强了东南地区各个族群的凝聚力,与中原的文化商贸往来也愈发频繁,用陶瓷精品架起的交融通道促使杭州地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商代的浙北大地上,族群聚落正如雨后春笋般“百花齐放”,越地古国逐渐成型,而小古城就是当时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

       小古城遗址位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西北部,同样是一处城址类遗址,整体面积约35万平方米。早在7000年前,这一地区已有先民居住,直至3000多年前的夏代末期至商代,小古城遗址周边出现了新一轮的“文化大爆炸”

       10公里,是良渚遗址到小古城遗址的直线距离,探索良渚文明与后续文明关联的重要线索就在于此。“从良渚文明结束到越国强盛崛起的两千年间,吴越之地其他文明是如何发展的?围绕余杭小古城遗址周边数量丰富的釉陶、原始瓷器,可以证明夏商时期这里已是杭州区域内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商贸交流繁盛的中心,同时也注释了‘一部陶瓷史 半部在浙江’的历史渊源。”罗汝鹏表示,除了小古城遗址,浙江省内其他区域商代城址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确定。

       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尽管历代的大众审美不尽相同,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北宋靖康年间,汴京城里的姑娘们讲究清丽素净,将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绣于服饰,惊艳于市,称为“一年景”,并传播至全国各地。

       时髦的华美纹样,随着发达的漕运来到隋唐大运河起始点余杭,深深渗透进了杭州人的衣食住行。彼时的余杭,水道碧波荡漾、千帆竞渡的繁华盛景已延续了数百年。在位于南苕溪与余杭塘河交界处的余杭古城遗址里,出土的一块采用“一年景”构图的花纹砖,引发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的浓厚兴趣。

       “大户人家常把这种装饰用砖砌于内墙面,正面上荷花、梅花、瓜果等江南地区不同时节植物和花卉的高浮雕图案,彰显生活趣味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于四时圆满愿景的追求。在北宋时期,作为四季水上运输重要枢纽的余杭依然是杭州区域经济中心,滋养着这片土地的人文精神。”王征宇表示,在余杭古城遗址中还有不少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和杭州地域特色的重要文物,时间跨越了东汉初年至北宋的千年间。

       纵观杭州5000年的城市发展史,余杭古城是上承良渚古城、小古城并下启杭州城的重要一环。

       商周之后,余杭县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正式设立,地点就在距离良渚古城不远的西南方,成为中国最早的建置县之一。隋代开皇十一年(591年),杭州城市重心开始从余杭县转向柳浦西(今凤凰山一带),始建行政级别更高的州城,初步奠定了今天杭州主城区的雏形,杭州之名就源于“州治余杭”。直至南宋初年,杭州的区域中心才离开余杭

       2000余年来,余杭县城几乎未变的城址,较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下东汉至今的古城结构。正因如此,从余杭古城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更能为人们提供串联起古余杭与现代杭州的重要历史参考。

       聊起杭州建城史上三个最重要的历史阶段,王征宇向记者比划了一个大写的“C”:“你发现没,从良渚、小古城到余杭古城,人口和文化的迁移呈现一个‘C形’,虽因时因势在转移,但始终都没有离开余杭。”

       如果说杭州是一件被璀璨人文精心雕琢的伟大作品,其中最关键也最深刻的笔触,一定来自余杭。

       千百年来,余杭先民们在不断地融合、创造、互鉴中发展前行,塑造出一段波澜壮阔的特殊建城史,为杭州这座城市打开胸襟,注入了敢想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写下杭州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走向文明之巅的历史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3 09:57 , Processed in 0.09554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