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10 19: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有3500年的建城史,然而,CBD却是个全新事物,武汉CBD建设,注定不平坦。1999年开始谋划,2001年获市政府常务会通过,2003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王家墩CBD总体规划正式获批。几年中,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讨论和论证。
刚开始时,许多人不理解,以为CBD只是做金融商贸,“那武汉有啊”;反对的人认为,武汉经济条件不成熟,不应建;支持者中也有不同看法,要建也应建在江边,以体现武汉滨江滨湖特色。市政府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请来专家论证。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进行的《武汉王家墩地区综合服务功能研究规划咨询》,回答了武汉能否承载CBD这个问题。
报告认为,建CBD必须具备两个主要条件:1,所在城市是区域中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2,所在城市人均GDP达到5000至10000美元。先看第一个标准。武汉在华中地区是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区位竞争力全国排名第4,2000年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6。国务院在该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指出,武汉是国内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是全国少数几个大区域性城市之一。
再看第二个标准。中规院专家在2003年9月报告中指出,2001年,武汉人均GDP为2180美元,预计2012年可达到5000美元的水平。1990年、1993年上海和北京启动CBD计划时,其人均GDP分别只有720美元和1000美元。
武汉没必要再等!CBD作为一种有限的优势资源,各大城市都在激烈竞争。目前,全国有超过10个城市准备筹建或已规划了CBD。如郑州,借国家级交通枢纽之利,推出气势恢弘的CBD计划;邻省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正在推进;长江上游的重庆升级为直辖市后,发展迅猛。与北京朝阳商务区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相比,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起步较晚,但却是我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中央商务区,有别于以往政府主导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武汉市政府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率”开发建设CBD,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
2002年2月8日,经武汉市政府批准,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武汉汉口机场迁建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光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通巨光高新技术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五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对王家墩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武汉CBD项目的投资、招商、策划、开发和运营。武汉CBD正式进入国际惯例的市场化运营阶段。
市场化运营使武汉CBD的建设过程,包括项目的确定、规划的编制、投资规模的选择、管理模式的安排等,均以经济上是否可行、市场能否容纳、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作为运作依据。
为预知未来5至10年武汉CBD有多大的市场容量,商务区公司先后邀请世界著名的麦肯锡、普华永道、仲量联行等咨询策划公司,对武汉及CBD的经济价值做了全面分析和策划。
分析结果给了武汉信心:开发王家墩区域,可吸引投资1000亿元。
独特的运行模式,决定武汉CBD的开发建设在国内鲜有借鉴经验。因此,有人说:建设武汉CBD,是一次创新的过程。
通过“业主委托”,武汉CBD规划从战略定位的研究、总体方案的设计等,创新采用国际征集方式勾勒蓝图,麦肯锡、美国SOM、德国欧博迈亚、澳大利亚DESIGNINC&ANS、英国阿特金斯等均参与了设计———武汉CBD,被称之为汇集全球智慧的中央商务区。
王家墩机场跑道废弃混凝土拆除的的面积将达到约37.6万m2,跑道混凝土厚度平均为0.6m,机场跑道拆除将产生废弃混凝土约22.5万m3,重达54万多吨。如果将这样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作为建筑垃圾排放,一方面要耗费很高的运费和垃圾除处理费用,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存放;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城市环境污染。2005年武汉商务区工程指挥部提议对王家墩机场跑道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将废物利用,变成水泥、砖块,重新铺在商务区内的道路上。
该公司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经营理念,确定了面向全球的招商引资策略,为CBD建设寻求优质的投资商和合作伙伴。
从2003年9月开始,商务区公司随政府代表团连续三年赴港参加“鄂港经济合作洽谈会”,以及省、市政府赴欧美等地的招商活动。
武汉CBD以其世界高端定位,吸引了来自香港、澳门客户,国内企业客户,以及大型民营企业三个不同层次的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关注。
国内知名企业,如中国石化、万科、华润、华远、金地、陆家嘴集团等;港台客商,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新世界、台湾威京集团、亚洲水泥等;国际投资者,包括法国道达尔、雅高酒店集团、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等。
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武汉CBD不仅是可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而且是推动中部发展的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