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uluice

杨浦历史与现代建筑~(持续更新中,五角场老建筑细节,日商纺织株式会社旧址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a25e


    这个貌似不是渔人码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a25e


    很感谢啊~{:5_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位于杨树浦路2866号是原十七棉改建项目,占地12.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该项目一期于2010年底竣工;二期于2011年竣工;整体项目计划于2013年竣工。这里不仅被定为成以时尚为核心立意,集创意、文化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跨界融合国际名品和各界休闲娱乐业态,引导时尚潮流,以建筑形态与人文环境促进文化交流,力在将平台打造成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时尚元素最为丰富、以纺织概念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区。并将成为杨浦区东外滩的又一时尚地标,与虹口区北外滩交相辉映,演绎繁华与璀璨。



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厂址位于杨浦区东外滩板块的杨树浦路与黄浦江之间,东望黄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西临上海最早的发电厂——杨浦发电厂,南依上海市的母亲河——黄浦江,北至蜜蜂毛衣厂原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厂房屋顶采用整齐的锯齿形设计,传递出别具风味的建筑形态。该中心外墙为清水红砖,既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老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又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元素。建成后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将同时具备时尚多功能秀场、时尚接待会所、时尚创意办公、时尚精品仓、时尚公寓酒店和时尚餐饮娱乐等六大功能区域。其中,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秀场可同时容纳800名观众观看时装秀,秀场后台可同时供300名模特、工作人员化妆候场,规模居亚洲之最。是上海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也是世界顶级品牌发布的首选地,成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的主场;世界五大“时尚之都”的代表机构将来此入驻。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时尚、了解时尚、感受与体验时尚的新天地。


     上海时尚国际中心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将打造成全球“第六时尚之都”,为契合市政府将上海打造成继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和日本东京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之后又一时尚都会的目标,其被定位为国际时尚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世界五大“时尚之都”代表机构都将入驻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该中心将具备时尚多功能秀场、接待会所、创意办公、精品仓、公寓酒店和餐饮娱乐等六大功能;将是上海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专业秀场,也是世界顶级品牌发布首选地,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主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2期开业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alan100


    没有,高楼在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3: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市中心难得有这么一块闹中取静 又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7: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luluice


    世博的时候去过一个很像的,里面貌似还留着文哥的遗迹。秦皇岛码头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7: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市中心难得有这么一块闹中取静 又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地方
eric80 发表于 2013-12-3 13:32

这个貌似在复兴岛边上吧,很难说是市中心了,中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tmz


    尼玛。。杨浦都是市中心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 我同意你的说法, 现在上海沪东正在受到中央 央行和市政府的关照呢, 整个市中心的重心都东移了, 沪东人的确可以自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75楼的兄弟, 杨浦国际时尚中心出内环到中环了, 前面有些照片是在内环内的 不过总的来说, 杨浦是块风水宝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对古建筑实行“活化”保护计划的理念和行动,不是简单的修缮、仿制、保护,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保护活动,把静变动,把死化活,值得大陆城市反思和借鉴:
  据有关媒体报道,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项目之一的“饶宗颐文化馆”日前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此举并非个例。近些年,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15年以来,香港的文物保护意识一再高涨。前法院变成艺术课堂,旧警署变身文物酒店,医院旧址化身文化园林……一种新的文物保护理念在香港不断被实践、理论化、传播和印证,同时也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惊喜。这个理念,就是文物的“活化”保护。所谓“活化”,即为历史建筑寻得新生命,做一个新用途,让公众得以走进并欣赏这个历史建筑。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力推“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如今改造项目已进行到第三期,多座逾百年历史的古迹遗址被改造,在保留传统文明的基础上重焕新颜,创造新价值

  曾几何时,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香港作为一个繁华且飞速向前推进的现代化大都市,似乎和历史挂钩的文物保护常常被观察者所忽略。钢铁丛林中,留在记忆中的那些老建筑,那些记录着香港成长痕迹的一砖一瓦,正在一点一点消逝……如何平衡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决定一个建筑物或拆或留?文物保护资金从何而来?怎样和民意进行有效沟通?飞速发展中何以留存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一路走来,香港人正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思索、求证和追寻着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感。

  首先,“活化”并不等同于某些人所习惯认为的拆迁翻新重建。它既有别于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所造成的盲目破坏,也不同于放弃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尊重而大造仿古建筑,更不是把文物当作“架上古董”冻结保护而任其衰败。实际上,古迹“活化”是一种关于文物保护的“微循环”,它让静态的文物得以动起来,在外表“更新”的基础上,把建筑的商业、观赏功能进行更深层面的改造,把历史建筑再利用,强化公众参与度,同时为公众带来最大效益,这可谓城市化进程中,扭转、理顺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关系的一剂良药。

  其次,古迹“活化”更需明确的是,人的生活才是文化遗产的灵魂。香港文保有个特色,即以社区为单位,利用NGO(非政府组织)或社区中心来发动居民共同参与。一个社区生活展馆,作为一种“集体回忆”的载体,三五街坊聚在一起,睹物思人话当年,很好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于地区文保的意识和归属感。而与此不同,内地一些地方却以保护的名义进行盲目过度的商业开发,以至于走向了问题的反面。无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还是某些古镇、古村的保护,大都驱逐原住民,打造“千人一面”的仿古商业街、博物馆、纪念馆,在那里已看不到延续千百年的当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无论人们去平遥和丽江还是西递和宏村,不光要看静态的建筑、凝固的历史,还要看活态的文化,即人们的生活,是人的活动为景观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像河北蔚县的古村堡,它不再是简单的一砖一物的堆砌,伴随古村堡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才是古村堡的灵魂,和古村堡同等重要。要想让这些古村堡活起来,离不开村民,离不开那些伴随传统村落创造的灿烂的民俗活动。否则,古村堡,只能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空巢建筑。正因如此,著名学者冯骥才一再倡议,古村落应当进行“活化保护”,不是表面的修缮房屋、恢复旧貌,更重要的是要恢复文化、生活,让后一代人来传承村落所代表的文化遗存和精神价值

  再者,古迹“活化”理念还需要被不断传递。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理念之所以产生持续影响,与推而广之、代代相传息息相关。为此,香港特区政府也特别强调以破解传统思维的方式推广文物“活化”保护意识。如推出各种通俗易懂的文物保护政策教材,向全港中学免费派发,让“活化”和保护政策走进课堂。同时,为了让历史建筑更贴近市民,政府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导赏团,让市民免费游览和体验各种历史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从而增强大家的文保意识。

  老建筑记录了港人的欢与乐,见证了香江的血与火,在如今的港式思维中,老建筑俨然并非“负资产”,却多是“传世之作”。它们或带着历史的笑容,或镌刻着世事的沧桑,决不会被轻易推倒淡忘。正是这种珍视,让老建筑连同旧时光一起渗入港人的血液,穿透回望时的障碍,在城市成长中时时照亮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0: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要搞全国可复制的东西,需要经过自贸区来推行;香港却不需要这么麻烦复杂,它有什么好理念好东东,直接拿来与大陆城市分享,而且是眼见为实地亲手打造复制给大家看。例如在新天地,活化保护了旧里老建筑;例如在浦西、浦东城区,把香港的城建理念亲手打造给大家看;例如在虹镇老街等地把香港建造住宅楼的理念具象地复制给大家看;另外在学校、在交通枢纽、在大街小巷的餐饮,都能看到香港复制的影子,当然这里面也不乏去香港发展起来,又回馈故乡的上海人。香港的辐射力这么强大,它却处处忧患自己,什么事情还做得不够完善、不够完美,老在提金融地位会被上海取代,这是示弱背后的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effort


    我个人总结出一句话就是:“哪一天某个古镇、古街、古村成为旅游热门景点了,那说明这个古镇、古街、古村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和价值,不值得一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mz 于 2013-12-4 11:21 编辑
回复  tmz


    尼玛。。杨浦都是市中心好吗?
luluice 发表于 2013-12-3 21:23



呵呵很多西区的民众很多这样想自己住的区的,你去问徐汇区长宁区的他们会说市中心在西移,现在我又看到了东移的说法。好吧我不说什么了。我只能认为上海市中心真的变大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21:31 , Processed in 0.04923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