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3 07: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产大飞机2014年才能上天,但民用航空的产业链已从上海开始延伸。”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一语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力。
中国商飞公司还未正式成立前,上海围绕大飞机事业的部分行业就已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08年初,宝钢集团就宣布成功研制出了大型飞机起落架用钢和钛合金结构用钢,为国产大飞机项目提供支撑。此后,宝钢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宝钢大厦签署建设项目用钢材供货框架协议。一家是站在30年辉煌上、准备华丽转身的钢铁巨人,一家是刚刚诞生、代表上海和我国工业未来的飞机制造商,双方在大飞机的事业中找到契合点。如今,宝钢把中国商飞公司建设项目列为重大工程进行管理,国产大飞机钢材成为宝钢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商飞公司则表示学习宝钢30年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并表示国产大飞机和支线飞机项目将优先使用宝钢产品。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作为拥有数百万零部件、横跨几乎所有工程学科的大飞机项目,是世人皆知的“工业之花”,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必然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发展。4年多来,依托国产大飞机事业,飞机发动机、检测平台、试飞中心等等相继建立,给上海带来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大飞机项目启动后,在新材料、飞机动力系统、信息控制、电子信息应用化等领域,引领作用已经显现。
国产大飞机研制启动之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了50多年,航空科技虽然有大发展,但高校院所离现实中的大飞机很远,总有“无用武之地”的感受。
全国一盘棋、全国大协作,这是我国大型建设项目合作的优势,在C919的研发也不例外,这同时也为中国的航空科技开启了一条推动研发升级的“高速公路”。在大型客机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中,形成了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为中心,联合清华、北航、上海交大、中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等国内几十家高校、科研院所的攻关模式,形成了聚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早在研发初期,中国商飞公司就召开了大型客机项目论证大会,并迅速组织了联合工程队,它打破单位、行业和地区的界限,根据工作需要,分成总体、气动、材料、航电、飞控等16个专业。
大飞机带来的影响有多广,看看如今一家家怀揣“航空梦”、“中国梦”的中外企业就能有所感悟。以上海为中心,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始在航空制造上形成合力。在比邻上海的嘉兴,台湾荣刚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宣布投资1.5亿美元,启动主攻大飞机配套的航太特种钢项目。该公司是长荣集团旗下企业,长期为GE、波音等航空业巨头供货。在荣刚进驻之前,嘉兴已先后引进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美国雅奇航空材料等10多个航天产业项目,并规划建设长三角航空科技产业园,积极寻找为上海“大飞机制造”配套的机会。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布局江苏无锡;中航工业机电液压公司设立在南京,在南京,中航工业还投资110亿元兴建航空城;在上海,中航工业与上海共建民机航电产业基地……截至目前,苏浙两省之中,南京、苏州、镇江、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已瞄准大飞机配套,正在规划或建设不同规模的航天产业基地。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大飞机项目带动的不仅仅是制造业。日前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商飞在北京签署迄今最大的50架C919大型客机用户协议,使国产大飞机订单总数达到330架、订单客户13家。此次签约购买的建信金融租赁公司主要服务领域包括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厂商租赁、船舶租赁、干线和支线飞机租赁等。目前13家国产大飞机用户中,除了5家航空公司外,其余8家均为金融租赁和专门从事航空租赁的公司,大飞机还在研制中,该项目带动的新产业链已经向上下游延伸。
筑起飞翔的人才高地
最近,中国商飞公司的美国籍外国专家谢里(CyrilleBreard)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201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是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谢里从事的是飞机降低噪音研究,他年纪轻轻,曾经效力于世界最著名的航空制造公司,如今他被中国大飞机项目吸引,离开故乡,投入到全新的事业当中。“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件事充满挑战,能够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谢里表示。
造再大的飞机,有再多的投入,归根到底还得靠人。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确立了“广纳天下英才,共创民机伟业,成就精彩人生”的人才观和“依靠人才发展项目,依托项目培养人才”的人才理念,在短短四年内已经初步筑起了民用客机的人才高地。
2009年国家外国专家局与中国商飞共同签署的《引进国外智力服务框架协议》,围绕大型客机引智项目,积极整合引智资源,加大引智力度。截至目前,中国商飞累计引进海外人才771人,其中长期聘用79人,商务合同项目合作引进194人,技术交流和培训引智498人。李东升等24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中国商飞还在国外智力引进机制上创新突破,通过国际猎头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遴选紧缺专业外国专家,逐步建立全球专家库和海外研发团队,探索建立需求引领、任务导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外国专家引进新机制。
中国商飞公司努力为海外专家搭建“舞台”、提供“剧本”、配置“角色”,积极发挥海外专家在技术攻关、团队建设、理念更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谢里在入职一年时间内,制定了大型客机噪声专业主计划方案,对噪声适航取证、技术愿景规划进行了详细设计,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米克拉与来自乌克兰基辅航空管理局、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的5名外国专家组成气动研究团队,设计出20余种大型客机机翼翼型,为大型客机总体气动性能优化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二是积极加强团队建设。海外专家还通过带团队、带博士后,言传身教,积极培养青年骨干。由海外专家领衔组建的专业团队已达49个,团队平均人数13人,同时通过公司青年英才工程和博士后工作站,带教了近300名青年科技人员。
筑巢引凤的同时,中国商飞也敢于让年轻人冲在大飞机研制的第一线,近年来中国商飞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工程”,保证大飞机事业薪火相传。加强校园招聘工作力度,积极吸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优秀毕业生。四年多来共接受高校毕业生近4000名。
公司总经理贺东风介绍,目前,中国商飞公司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共计18人,副主任设计师以上的“两总”系统人才队伍已有140多人。“两总”干部均为60年代后出生,一批青年型领军人才走上了专业技术岗位和型号管理岗位。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公司职工从组建时的3800人增加到近7800人,公司人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百人计划”初见成效,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制度环境逐步完善。目前,公司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55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863计划课题组组长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1人。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由公司组建初期的7人增加到219人,具有技师以上资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人。
根据规划,中国商飞计划实施“百人计划”,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有重点地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航空专业人才。除了高端技术人才,大飞机项目的各个产业链环节需要各种层次、不同领域的人员,到2018年中国商飞人员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0人。
大事记 中国商飞的“上海足迹”
2008年
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出席大会
7月3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召开大型客机项目论证动员大会
10月7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家大型客机和支线飞机客户服务公司
11月28日ARJ21-700飞机101架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2009年
1月6日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级大型客机机型代号
“COMAC919”,简称“C919”
6月6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在上海挂牌成立
7月15日ARJ21-700飞机101架机顺利实现首次城际飞行,从上海成功转场西安阎良
8月22日中国商飞公司总部正式入驻位于张杨路25号的中国商飞大厦
11月30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暨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在上海挂牌成立
12月16日C919大型客机基本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12月25日C919大型客机机头工程样机主体机构在上海正式交付
12月28日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开工奠基仪式在上海浦东祝桥镇举行
2010年
4月13日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上海首飞成功,标志着研制批四架飞机全部实现首飞
2011年
11月8日中国商飞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12月9日C919大型客机项目通过国家级初步设计评审,转入详细设计阶段
2012年
2月1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签署了型号检查核准书,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适航审定工作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2月28日中国商飞公司总部基地在上海世博园区奠基,这是世博园区首家奠基的中央企业总部基地
4月23日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在上海成立
2015年沪高端装备产值将达7000亿元( 2012年10月12日 )
从10月12日上午召开的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推进大会上获悉,到2015年,上海高端装备将实现工业总产值7000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35%。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大会。
评:这是未来式的预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