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aiXiGaoTie

[江城资讯] 2016年4月20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0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hyqhy 于 2016-4-20 12:01 编辑

深圳一套房抵武汉四套房预示了什么?    -------------《动向新闻》(湖北的媒体)

      一对深圳夫妇卖掉深圳的小两居室后,回武汉买了四套房,从总担心失业,到生活没压力“终于敢花钱”。一场现实版“人挪活”背后,是不同的房价走势,对两个城市发展的影响

  从一线城市“返乡”,早已不稀奇。今年富士康武汉工业园新招入的员工,六成左右是沿海返乡的熟练人才。2015年,武汉净流入人口是2010年的1.64倍,高速增长后,到去年累计已超过230万。

  什么概念?根据新划分标准,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光武汉的流入人口,就可以组成一座大城市。正是从去年起,“新武汉人”成为购房主力军,占比六成左右。与此相呼应的是,三月份武汉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为3.15万套,刷新历史纪录

  楼市火爆,武汉买房压力却相对温和。武汉媒体以“房价收入比”为参考,对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购房压力进行排名,武汉市的房价收入比为8,全国第十五。榜首的深圳,房价收入比高达23.2。2015年年末,武汉一手住宅均价约为9千,而深圳早破了4万大关。

  动向君掐指一算,上述两个数据,武汉与深圳之比正好都是约1:4。可见,深圳卖一套,武汉买四套,并不是极端个案。但这并非一直以来的常态。3月份的数据显示,深圳房价一年涨了六成,武汉同一时间段内涨幅“仅”为7.7%。

  只跟涨幅全国第一比,说服力或有限,得跟全国比比。3月,武汉房价较上月涨幅为1.3%;一线城市里的北上广,二线里的厦门、合肥、南京、杭州等,环比涨幅都在3%上下,最高的达到5.4%。

  作为“1.5线”城市,不管跟一线还是二线城市相比,武汉房价都相对稳定、健康。加上基数本身较低,冲着房价回武汉或者直接留在武汉的,不会是个案。毕竟,房价收入比越高,工作性价比就越低

  低成本,不代表低水准。16日公布的“2015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中,武汉成为受到“特别关注的八大城市”之一。在医疗和教育这两个最直观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武汉都全面碾压深圳,在全国范围内,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到2015年,深圳市三甲医院刚过10家,而武汉市的三甲医院已接近30家,可以比肩全国第二的上海。深圳高校数量不足20所,武汉则早已超过80。去年,武汉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10个武汉常住人口中,两个是大学生。

  消费方面,不妨以电影为例。早在2014年,武汉院线数量就高居全国第五。去年,媒体曾评出中国十大“票仓城市”影院投资潜力排行榜,武汉第二,深圳垫底。

  “1.5线城市”,并非浪得虚名,背后是准一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准。所以,2015年,武汉24万高校毕业生中,35%愿意留在武汉,高于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26%。在媒体评选的“十大最适合毕业生买房城市”中,武汉高居第六位。

  相比之下,以深圳为代表新兴城市,曾经用高薪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被掩盖。时过境迁后,老龄化对医疗的需求、二孩对教育的需求,都会出现井喷。在声势日渐浩大返乡潮和留守热中,房价成了再合适不过的催化剂。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直言,房价大幅上涨,对人才产生了挤压效应。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考察后发现,沿海城市房价和人力成本等高出内地一大截,中小企业将研发中心搬至内地可能会成为趋势。

  仅3月份,先是珠海格力集团投资50亿,在武汉市蔡甸区开建“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后有总投资30亿元的摩托罗拉(武汉)产业园二期,在武汉东湖奠基。两大智能设备生产基地,对于人才吸引力,不难预见。

  高房价带来的居住成本,将转嫁到用工、人力成本上。这不仅将逼迫年轻人才“逃离”,更会促使发达城市的产业向内陆和人才输出地转移。房价优势明显的武汉,顺理成章的成了“成本洼地”,将承接高房价地区流入的人才、产业和资金

  动向君要提醒的是,这并不代表武汉房价走势足够的喜闻乐见,相反,稳健中还藏着任性。到3月份,武汉房价已连续上涨14个月,去年2月到12月,武汉房价涨幅一度仅次于深圳,居全国第二。能拥有现在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原本就不高的基数。

  无论企业、产业还是个人事业,乐业必先安居。人和财,可以因房价来,也能因房价走。梧桐引凤凰,盖因有巢。机遇面前,武汉要做的是,让健康的房价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

-------------------------------------------------------------

渲染“深圳1套房=武汉4套房”须谨慎                 --------------------《现代金报》(宁波媒体)

      4月19日《广州日报》一则报道引人关注:深圳一对白领夫妻都是名校研究生,在深圳有着体面的工作,有房有车,最后选择了卖房、举家离开深圳,回到武汉,开始另一种生活。深圳房子卖了400来万元,这笔钱加上多年积蓄,他们去年在武汉买了4套房。

     现实版“逃离北上广深”再次上演,最抓人眼球的是那个简单的换算公式“深圳1套房=武汉4套房”。这在上海、深圳等地房市去年以来再度火爆的背景下,颇为刺激人们的想象力。似乎,童话故事得到圆满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但在笔者看来,不必过度美化这个简单的换算公式。

      一些二三线城市近年来发展很快,工作生活环境都有了提升,许多条件并不比一线城市差。新闻中这对夫妻就发现,无论孩子上幼儿园,还是自身的工作,都能在回到武汉后得到较好解决,一切似乎令人满意。既然如此,为何仍有许多人挤破脑袋要向“北上广深”钻呢?

     不妨盘点一下:首先是教育问题,北京、上海坐拥诸多名校,高考分数线低到让人流口水,既然新闻中这对夫妻如此重视教育,假如原来不是在深圳而是在北京、上海,还会选择逃离吗?其次是就业问题,“北上广深”无论在就业机会还是在薪酬水平上,毫无疑问都可以碾压很多二三线城市。再次是医疗问题,许多二三线城市的人遇到疑难杂症,还是得直奔“北上广深”。最后是人际社会关系问题,“北上广深”比起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偏远地区城市,显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情、关系问题。除此以外,“北上广深”还有许多独有的资源,都让许多人无法割舍

      回头想一想,假如这对夫妻一开始就留在武汉,时至今日又能在武汉购买几套房子呢?或许,也是如同在深圳打拼的结果,只有1套而已。更进一步,假如这对夫妻今后为了孩子更容易考上重点大学,或者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看病养老等需求,会不会如同曾经出走武汉那样,再次做出离开的选择呢

      事实上,“北上广深”如今的优势,源于过去的资源分配不公,其既有的优势并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甚至,某些领域仍在进一步强化。因而,过度美化“深圳1套房=武汉4套房”这类抒情故事,只会掩盖资源分配不公的真相,既无助于从体制机制层面彻底解决问题,也会误导一些年轻人的方向选择。

      毕竟,生活不是童话故事,究竟是坚守“北上广深”还是逃离之,仍须根据个人条件和社会现实去慎重抉择。


---------------------------------------

宁波媒体选错了对象,如果是从深圳-----回到其它二线城市,可能真的在教育、医疗、交通(航空、公路、水路、铁路、地铁)、自然生态风光、购物方面还不如深圳(除了房价),可像武汉、南京这样的二线,其交通、医疗、教育、购房条件、购物、自然生态风光条件其实是远超深圳的,甚至广州,目前仅是高薪就业机会还不如深圳、广州,但也在快速增加,可以想象的到,未来10年仍会持续快速发展,那时,一个超高房价,但交通、医疗、教育都远远不足的深圳,广州,吸引力还是武汉,南京的对手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0: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荆楚 发表于 2016-4-20 09:33
三号这两天在武汉调研食品安全。
去了会娱乐更快乐和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还去了江夏的中百物流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荆楚 发表于 2016-4-20 09:33
三号这两天在武汉调研食品安全。
去了会娱乐更快乐和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还去了江夏的中百物流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3gdb 发表于 2016-4-20 10:35
这个很有意义。
虽然詹天佑负责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但纪念活动和铜像安置没有选择在 ...

其实,是北京对举办詹天佑纪念活动没有基情和热情了
就我在北京见到了的詹天佑铜像,就已经有很多了,我们学校里有,八达岭,青龙桥车站……
当然,武汉借助詹天佑来提升一下铁路形象地位也可以,但效果微乎其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医疗和教育这两个最直观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武汉都全面碾压深圳,在全国范围内,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

这两点非常重要!武汉需要把这两个优势继续放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libgcc 发表于 2016-4-20 10:37
为啥不直接在阳逻港这里修个集装箱货运站算了?

看地图.......没位置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1:5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hyqhy 发表于 2016-4-20 10:41
深圳一套房抵武汉四套房预示了什么?    -------------《动向新闻》(湖北的媒体)

      一对深圳夫妇 ...

武汉的城市管理,和环境急需加强。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iXiGaoTie 发表于 2016-4-20 08:24
武汉首列有轨电车下月试跑 设23站贯通大汉阳
2016-04-20 07:55 来源: 楚天金报
  万众瞩目的有轨电车 ...

张江高科的有轨建好后坐过一次,感觉线路太绕了。从张江镇到张江高科地铁站要绕道中医药大学哪里,还不如骑自行车快,后面再也没坐过了。

另外感觉张江高科的有轨建造的时,动作很小的,基本上没看到非常大动作的封路挖路。不像武汉这样把人行道挖得稀巴烂,一封就是一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2: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qhyqhy 发表于 2016-4-20 09:26
全国4500余名“动车医生”来汉培训

    武汉高铁训练段昨透露,昨日起,全国在岗4500余名动车组随车机械 ...

确实太官腔,不知道在高铁建设这块武汉滞后某些城市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2: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oplinkplugdemo 发表于 2016-4-20 12:15
张江高科的有轨建好后坐过一次,感觉线路太绕了。从张江镇到张江高科地铁站要绕道中医药大学哪里,还不如 ...

在武汉搞施工的,特别是市政工程施工的,基本都是土匪出身,先把路挖个稀烂,然后凉个一年半载。拖拖拉拉几年才搞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自然条件本来就很好。以后好好打造,滨江滨湖。而且都在主城或周边,生活品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只有自己发展起来了,强大起来了,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实力决定一切。武汉处在爬坡阶段。还需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3: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詹翁的来了,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4: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4: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seraph621 发表于 2016-4-20 06:22
天河的国际客流已经占超过十分之一了,不知道这个比例和别的机场比怎么样

正常水平,二线城市都差不多1/10的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4: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季度增幅不会很高,但二跑投入使用后,三季度肯定是两位数增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9:06 , Processed in 0.0541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