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ickBlaine

[江城资讯] 武钢将分流一半员工 董事长:四五万人得找出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2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WHXZer 发表于 2016-3-11 17:48
前面说了,为了湖北省的利益,湖北省得益,间接对武汉市有好处,全搬省外,这个好处就没有了。
完全从成 ...

武钢可能会搬走一半产能到防城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tbor1984 发表于 2016-3-11 18:07
青山保留总部建研发中心
其余小部分建成主题公园和博物馆
就像德国鲁尔区一样

鄂钢那位置不适合扩建,一紧挨着市中心,对环境影响大;二不临江,运输成本比青山还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6-3-11 19:53
刘本仁时代,武钢效益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利税几十亿,最高一年利润70亿,仅次于宝钢。为何,老刘是技术派 ...

据说当年刘想把邓弄走,于是把邓派到d校去,自己召集中层开会,结果邓在帝都傍上了tzd,直接把刘给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WHXZer 发表于 2016-3-11 19:38
我看见了啊,所以宝钢在市场环境这么恶劣的情况下还在盈利。同时,我也看到了你说的那么完美的武钢在亏损 ...

你完全不懂武钢,就少说几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2: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乱孤城 发表于 2016-3-11 16:01
谢谢,作为冶金工程研究生,不得不说,只要按照规定 ,把建的脱硫除尘等设备正常运行,污染真不大……很多 ...

顶,那些环保产业首先就找国企,只有国企才有财力和动力搞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2: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siyi7393 发表于 2016-3-11 15:01
上海中国第一城也没说要迁走宝钢,武刚也可以留在武汉,不明白到广西建厂是为什么,还不如去广东,毕竟华南 ...

采访里意思是说要靠近港口。
但是不明白的是难道只算海港?内河航道不也有港口吗?
再一个,压缩产能为什么不压缩小钢厂?估计还是武钢包袱太重,7/8万人要甩一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scorpiol 发表于 2016-3-11 14:00
坐高铁南下到武汉站,左手边窗户外面的大烟囱(或者北上到武汉站,右手边窗外)很壮观

是的,每次看到都触目惊心。武汉现在要去武钢化了,现在的武钢要么转型要么减产,这是必然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钢到现在还有接近十万人?
我以为21世纪初国企改革的时候减员增效已经转移了 人员应该不多的
武钢其实技术实力还是有的 但是LD出问题没得法 尤其是在国企里面这个很致命
希望武钢早日转型成功吧 当年BBC纪录片 中国人来了里面还专门打了武钢去巴西投资的项目 傍上巴西大土豪 可惜那个大土豪后来破产了
青山区确实短时期内受冲击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边土家人 发表于 2016-3-11 23:19
你真蛋疼啊,一直还有闲心讨论啊

这里不是东湖,都是内伙子,又不是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湖水怪 发表于 2016-3-11 23:14
是的,每次看到都触目惊心。武汉现在要去武钢化了,现在的武钢要么转型要么减产,这是必然的趋势。

武钢怎么转型?国内数得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优势依然存在,属于高层管理决策和内部管理问题。

富余人员安置和非钢产业不属于转型,只能说是延伸部分产业,但主业依然是炼钢和附加值高的钢材。这一块其实国内市场也不小,尤其是进口钢材替代一块,光国内就是几千万吨的市场,需要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WHXZer 发表于 2016-3-11 23:11
你不能说不站在武钢的立场上说话就不让人说话吧?
我所有的出发点都在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普通 ...

你这些话就是刚出校门的纸上谈兵,这些教科书、所谓“砖家”忽悠人的东西,也就你这些缺乏社会实际认知的人信。

日本德国卢森堡一样存在庞大的钢铁产业,别人关闭了?

中国的钢铁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含量低,粗钢成堆(北方的河北是典型)。国内对特殊钢材的需求量每年在亿吨左右,进口的占据大头。而国内真正具备可以冲击这类替代进口钢材的企业也就宝钢、武钢等。北方除了太原,基本上都是普通钢材,大路货,恰恰是这些企业占据了大部分产能,并因为是地方产业支柱而迟迟不愿意关停并转,李中堂不是老朱,根本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铁腕解决这个产能过剩问题。

最终,还是靠市场竞争,靠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与创新来解决。武钢当年做得那么好,现在只要花几年时间解决好内部的管理问题,清除部分腐败,一样可以恢复前些年的市场地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0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___Benson| 发表于 2016-3-11 10:15
武钢的管理很有问题 尤其是售后方面的 武汉搞基建 地铁在建十几条 这么大的规模 几乎都没有用武钢 上次跟武 ...

这种企业不垮才是武汉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am666 发表于 2016-3-11 13:46
说明至少在销售环节上,钢铁业是完全的市场化了,地方保护没有发挥作用。这其实是好事,要怪只能怪武钢自 ...

说的很对,不行该淘汰淘汰,该垮台垮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03: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钢问题多多,保安对外整天盯着生人,生怕你们是记者,对内盯自己的上访户,内部管理混乱是根本,跟吃大锅饭的时候没有本质区别,所有人都在想怎么捞一笔,各种荒唐的采购和浪费每天都在上演。人事制度也极其落后,有能力的上不去,在办公室公开谈怎么搞政治婚姻,该巴结哪个领导,没能耐的一个比一个升的快,而且非常讲究论资排辈,那些过气的老人占着茅坑也不走人,连开除一个修车的都困难重重,听说还有清洁工被辞退了跑来闹事的,这在民企听过?即便是新进去的年轻人也是打算从生到死都在里面算了,并不打算做出什么成绩,只打算混日子,这样一帮人能做好什么事情?还是停留在企业办社会的阶段,负担能不重吗?

可能南京长江大桥确实导致长江运输陷入困境,导致运输成本极高,但这种外部因素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06:4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ratch 发表于 2016-3-11 22:06
据说当年刘想把邓弄走,于是把邓派到d校去,自己召集中层开会,结果邓在帝都傍上了tzd,直接把刘给下了

不是hgq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02:29 , Processed in 0.05326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