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28 2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力中国】罗能生:湖南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图文)
我只是想说,看看南方人的视野和观点,我们是否能学点什么?
2017年06月28日16:37 湖南大学
【智力中国】罗能生:湖南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图文)
罗能生,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特聘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理论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湖南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湖南省政府参事,长江中游城市区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南省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产权理论与制度创新,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与公共经济,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经济文化与经济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的设立、建设和发展,不仅将对雄安地区及其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对整个中国及其各个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湖南而言,雄安新区的发展至少将对我省产生三个方面的效应:
一是引领效应。按照中央的定位,雄安新区不是一个一般的经济特区,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五大理念”,“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将在这里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因此,新区的发展对于我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开放崛起的新湖南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是机遇效应。雄安新区总规划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将建成900-12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固定投资可达3000-4000亿元人民币,无疑是一个具有巨大投资、合作机会的市场,我省在工程机械、超级计算、文化产业、北斗导航等领域具有研发和产业优势,将可以在新区大显身手;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将为同样在追求创新发展的湖南提供多方面的合作机会。
三是挤出效应。新区巨大的投资和市场机会,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将吸引大量全球和全国资本、人才的流入,成为新的经济和产业集聚中心,必然会导致一些可能流入和已经存在于湖南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转入新区,对湖南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所以,面对新区的发展,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除了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决策以外,还应该主动去对接新区的发展,积极抓住其带来的难得机遇,妥善应对可能产生的一些冲击。
第一是认知和观念的对接。就是要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区发展的信息,积极吸取雄安创新发展的新经验。建议在省委、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设立雄安新区研究的专门办公室,全面收集和分析新区创新发展的信息,定期为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新区信息;省各级智库组织专家,对新区及其与湖南的关系进行专题和跟踪研究,提出湖南的对策建议。以便积极吸取新区发展的新理念、新政策和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我省发展的观念意识和政策措施。同时,湖南在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优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政策,也可以积极提供给新区作为发展的参照依据。
第二是体制机制的对接。就是要借鉴雄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积极推进湖南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中央布局雄安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希望在这个新区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的实践。湖南正处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过程中,如何改革,怎样深化,都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难点。新区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将为包括湖南在内的全国各地提供一个样本,湖南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在考虑湖南省情的基础上对标新区模式,吸取新区经验,这样将可以降低湖南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本,提高改革创新的效益,加快湖南转型升级的步伐。
第三是产业的对接。就是居于比较优势和协同发展的原则,创新机制,积极推进湖南和雄安开展产业合作。我省一些产业具有技术和经营优势,雄安具有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相互合作,将对彼此产生积极的发展效应。如雄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我省工程机械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考虑和雄安合作,在新区建立工程机械的产业园区或合作组建公司的方式推进合作;雄安新区将以高标准来建设信息网络,发展智慧经济,我省在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方面的产业优势,可以为其发展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持,合作空间很大。同时,雄安新区具有临近北京、连接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具有国家特区的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我省通过与雄安的合作,积极在新区进行产业布局,无疑对于进一步拓展我省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是文化的对接。我省在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雄安新区在文化上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积极开展和雄安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我省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促进我省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助力,促进新区文化的蔚然成长。首先,是加强两个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积极鼓励和组织湖南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艺术主体,积极去雄安新区进行文化交流;二是加强文化产业的合作,湖南可以考虑在雄安新区的合作下,在新区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借助新区作为国家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把新区作为湖南文化产业拓展全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基地;三是与新区的各类文化单位和企业,共同开发文化项目,如可以共建电视频道,共同制作节目,共同推出文化品牌等方式,来深化相互合作,实现共赢。四是教育合作。我省教育相对发达,新区急需大量人力资源,开展与新区的教育合作,在积极为新区开发人力资源和培养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壮大我省的教育实力。
第五逐步健全合作交流的组织机制。其一,可以考虑与雄安新区建立地方政府间的正式的联系机制,如长沙市与新区建立市区政府联系年度交流会,选派干部到新区交流任职等;其二,民间的商会可以在新区设立具有会馆性质的办事和服务机构,协助湖南企业在新区的开拓业务;其三,鼓励和支持社会各行业积极和新区相应行业和部门建立稳定的联络机制,保持常态的、定期的交流活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