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规划的:
结合武汉当前地铁线网布局、各区域交通缺口、重点发展规划(如武汉新城建设、临空经济发展等),同时参考已纳入规划研究的 9 号线、20 号线等线路思路,以下从加密主城线路、延伸新城线路、衔接跨城线路三个维度规划新线路,既填补现有空白,又助力城市发展战略落地,具体如下:
1.主城加密线:9 号线(完善武昌 - 江夏通勤通道)
该线路是武昌南部与江夏片区的关键通勤线,此前已纳入第五轮建设规划研究范围,规划可进一步细化落地。线路全长约 20.2 公里,设站 13 座,起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沿鲁磨路、民族大道、江夏大道敷设,止于五里界。此线路能直接缓解民族大道、江夏大道长期拥堵的交通压力,串联起光谷高校区、南湖居住区、江夏政务区及五里界产业园区,同时在光谷广场站与 2 号线、11 号线换乘,在野芷湖站与 7 号线、8 号线换乘,强化光谷与武昌主城、江夏的联系。
2.跨江枢纽线:20 号线(串联双枢纽,辐射北部片区)
作为衔接武汉两大交通枢纽的重要线路,规划可按官方思路优化落地并预留延伸空间。线路自天河枢纽引出,沿腾龙大道经汉口北穿越长江,在武汉站与 19 号线换乘衔接,全长约 25 公里,设站 8 座。其核心作用是串联天河机场与武汉站两大对外枢纽,让航空与铁路客流实现快速转换,同时覆盖盘龙城重点发展区域。远期可按规划延伸至孝感临空经济区,推动武汉城市圈北部区域的交通一体化,且沿腾龙大道走行可规避老城区大量拆迁的问题,降低实施难度。
3.新城延伸线:19 号线二期(衔接光谷 - 武汉新城)
19 号线一期已开通,二期南延是支撑武汉新城建设的关键规划。线路从 19 号线一期终点新月溪公园站出发,沿光谷五路向南延伸,经光谷七路、光谷九路等站点,最终抵达武汉新城站,里程约 12.4 公里,设站 5 座。光谷五路地下公共交通走廊已预留延伸条件,该线路开通后,能将光谷科创大走廊与武汉新城紧密串联,同时衔接光谷内部多条线路,助力武汉新城承接光谷的产业与人口外溢,加速新城的开发建设。
4.新洲联络线:邾城线(填补新洲城区地铁空白)
新洲区邾城街道及周边区域地铁覆盖不足,当地居民对该线路需求强烈,此线路已纳入第五轮建设规划研究范围。线路起于阳逻线金台站,沿汉施公路、新施公路敷设,设汪集、刘集、人民广场、向东村 4 座站点,止于邾城。该线路能打通邾城与新洲阳逻片区的快速通道,进而通过阳逻线接入武汉主城地铁网,解决新洲北部大片居住区、农业园区的出行难题,同时带动汪集农产品加工园、邾城文旅片区的发展。
5.汉阳 - 蔡甸补充线:17 号线(加密汉阳西部,衔接中法生态城)
汉阳西部的知音湖、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目前地铁覆盖较弱,规划 17 号线可填补这一空白。线路起于汉阳王家湾,沿龙阳湖路、知音湖大道、新天大道敷设,止于蔡甸中法生态城核心区,全长约 18 公里,设站 7 座。线路在王家湾站与 3 号线、4 号线换乘,在新天站与 4 号线换乘,既能方便知音湖周边居住区居民快速进入主城,又能助力中法生态城的产业与文旅发展,强化汉阳与蔡甸的联动。
6.汉口 - 东西湖加密线:18 号线(覆盖汉口北 - 吴家山)
汉口北与东西湖吴家山之间缺乏直达地铁,规划 18 号线可完善汉口北部与东西湖的交通网络。线路起于汉口北站,沿巨龙大道、金山大道敷设,经走马岭、新沟镇等站点,止于吴家山临空港经开区,全长约 22 公里,设站 9 座。该线路可在汉口北站与 1 号线换乘,在宏图大道站与 2 号线、3 号线换乘,在码头潭公园站与 6 号线换乘,不仅覆盖汉口北商贸区、东西湖工业园区的通勤需求,还能带动沿线土地开发与产业集聚。
7.武昌 - 洪山填补线:24 号线(衔接白沙洲 - 青菱新城)
武昌白沙洲片区居住人口激增,但地铁覆盖仍有缺口,青菱新城作为洪山重点发展区域也需交通支撑。规划 24 号线起于 5 号线江国路站,沿烽胜路、青菱河路敷设,经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青菱湖产业园,止于青菱新城核心站,全长约 12 公里,设站 6 座。线路在江国路站与 5 号线换乘,可快速衔接武昌主城,解决白沙洲片区居民 “最后一公里” 的地铁出行问题,同时为青菱新城的产业招商与人口导入提供交通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