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4 17: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欲速则不达
《财经》:近40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但是,速度太快也放大了大城市病、分配不公等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刘太格:之前我跟你说过,规划的眼光要穿透到百年之后,而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更要求规划的科学性,这是需要时间的。
我为中国大陆超过40个城市做过概念性总规,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比如,地方领导为了GDP,要求一个重大项目必须在年底之前开工。时间上的紧张,就会让规划的科学性大打折扣。
另外,在中国大陆大多数的城市,国土、交通、规划、环境、建设、发改各部门各出规划,部门利益本身存在矛盾,带来管理和执行的低效。
缩短规划周期,短期内GDP很好看,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百年千年的质量就受到了负面影响。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雄安新区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多规合一”,起码从概念上来说,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财经》:今年初,习近平要求各级干部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时,要有历史耐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思路。
刘太格:对。我们通常谈规划三维,一般人没注意到第四维,就是时间。
“星座城市”起步发展时,要五脏俱全,也就是保证大、中、小个子的基本功能。经过若干年的成长,个体的特殊才华会显露出来。纽约有纽约大学,波士顿有哈佛和麻省理工,各擅胜场。
雄安和通州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从一开始就决定它发展什么,你给它一个基础就可以。
你是否注意到,我一直没谈“创新”。创新,是五脏六腑长成了以后的事。
倒退半个世纪,新加坡完全比不过越南的胡志明市和菲律宾的马尼拉。我们不赶,反而快,所谓欲速则不达。
《财经》: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研究建立土地收储制度,不搞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财政,严禁大规模搞房地产开发”。问题是,雄安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停掉土地融资,钱从哪来?
刘太格:在解决大城市病方案不成熟的时候,暂停土地开发,是好事。当下,要先做大城市群的规划方案,有完善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蓝图。时机成熟的时候,招商引资,卖土地、搞开发、收企业所得税,是水到渠成的事。企业、居民和政府同时发展、赚钱,何乐而不为?
如果一直不搞开发,一个后果,会是穷人集中于雄安。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表明,不同收入阶层的市民在一个片区混居,最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我还有一个忧虑。现在雄安先拿30平方公里的土地全球招标规划方案。但是,老北京、通州、雄安需要整体的系统规划,这是几千平方公里的规划,拿30平方公里先行先试无济于事。这30平方公里,就好比抹指甲油,对庞大身躯毫无影响。
由于雄安新区实质是北京的一部分,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就是一个难得的、可以部分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机会,这对世界级城市的打造有着基础性的影响,我对雄安新区有着巨大期待。
(本文首刊于2017年5月29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