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elliot123

无锡入选春晚分会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 22: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存知己 发表于 2025-2-2 08:55
史记就是历史?你不知道史记一些记载是证明错的吗?更别说史记从没说过泰伯奔无锡以及梅里这话,只说太 ...

终于明白了,为啥连吊府吊人面皮也不要了,连祖上也抛弃了………………
原来几千年的记载,这厮轻描淡写一个屁就可以否定掉了~~~历史算个啥,谁写的不管,只要吊懂王质疑,就是错的~~~
话说,常府也是吴地啊,,,祖宗在哪,说不认就不认,卧槽,如此强人,空前绝后了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3 06:2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平杏 发表于 2025-2-2 22:53
终于明白了,为啥连吊府吊人面皮也不要了,连祖上也抛弃了………………
原来几千年的记载,这厮轻描淡写 ...

说了一大堆,回你一句话,做人要实事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3 0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魅力人生 于 2025-2-3 09:50 编辑
海内存知己 发表于 2025-2-3 06:29
说了一大堆,回你一句话,做人要实事求是。


说了一大堆,回你一个字,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0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存知己 发表于 2025-2-3 06:29
说了一大堆,回你一句话,做人要实事求是。


那就给你个忠告:你若坚持瞎编乱造,数典忘祖,哪里都不会容你,只会越来越悲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07:3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平杏 发表于 2025-2-4 00:44
那就给你个忠告:你若坚持瞎编乱造,数典忘祖,哪里都不会容你,只会越来越悲催~~~

也给你一个忠告,历史不是靠传说,是要各种史料验证以及考古验证。无锡梅里虽然有一些考古挖掘,但不能证明吴国国都在梅里,别的地方有更完善的考古验证。别的不说,镇江的好几个吴国王墓咋解释?就算是和无锡沾边的阖闾城,那也是吴国后期了,历史考古挖掘显示,吴国国都是从西往东迁徙,也符合吴国的扩张史,首先是淮夷扎根,慢慢往东往北扩张,末期和越国接壤冲突,开始吴越争霸,如果一开始就太湖流域建国,那吴越争霸只会贯穿整个吴国史,但实际是后期才和越国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07:4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内存知己 于 2025-2-4 07:47 编辑
采平杏 发表于 2025-2-4 00:44
那就给你个忠告:你若坚持瞎编乱造,数典忘祖,哪里都不会容你,只会越来越悲催~~~


而且历史验证有个很重要的原则,离真实发生时间越接近的历史资料越可信,就像不能拿现在一篇说几百年前事没有资料来源的文章,来证明几百年前真发生了撒事,几乎所有关于梅里的历史文章出现在东汉以后。秦,西汉没有历史资料说过这事,就算竹书纪年以及清华简也没相关资料,后人直接说梅里在无锡的是到唐朝。而关于季子春秋左转倒有很多记载,所以季子在历史上没撒异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08:0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平杏 发表于 2025-2-4 00:44
那就给你个忠告:你若坚持瞎编乱造,数典忘祖,哪里都不会容你,只会越来越悲催~~~

在江西发现吴国最早的吴国王室青铜器有做何解释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存知己 发表于 2025-2-4 08:06
在江西发现吴国最早的吴国王室青铜器有做何解释呢?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都在楚国墓中发现,是不是你也要把吴越争霸搬到楚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0:3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亚热带6611 发表于 2025-2-4 10:27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都在楚国墓中发现,是不是你也要把吴越争霸搬到楚国了?

你知道编钟和兵器的差别吗?兵器可以作为战利品,编钟有些可以说是冥器。你家挖了别人坟里的冥器再埋在自己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对朱方的记载为“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主要讲述了在吴王余祭三年时,齐国国相庆封获罪,从齐国逃到吴国,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庆封作为奉邑,还把女儿嫁给他,使得庆封在朱方比在齐国时还富有。难道吴王会把自己的都城封给一个外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0:4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内存知己 于 2025-2-4 10:50 编辑
亚热带6611 发表于 2025-2-4 10:39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对朱方的记载为“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 ...


据《左传。昭公四年》载,楚国这次军事行动的顺序是,先“合诸侯于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再率诸侯联军“围朱方”,克朱方后“遂以诸侯灭赖”(今湖北随县东北)。按照这条军事路线,朱方离申和赖的距离当不会很远,且道路便捷。若朱方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南,则楚率诸侯联军需东西往返数千里,且要渡江作战,未免过于劳累,楚人怎么会如此蛮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已察觉到此行军路线不合情理,乃曲为之说:“克朱方与灭赖盖以两支军同时进行。”但这样的解释,只会使人更加疑惑:众多的诸侯联军如何把它们分为“两支”?且《左传》明记,克朱方和灭赖两役,楚灵王都在现场指挥,哪里有分为“两支”之事?显然,这次征伐路线之所以会周折过大,令人难以置信,其原因只有一个:朱方的地望有误。
  再次,楚率诸侯联军“伐吴”,从“秋七月”开始“围朱方”,到“八月甲申克之”,在这期间吴军竟没有抗击的行动。如果朱方在江南丹徒,是吴国的故都和重镇,离吴都已经甚近,吴国岂能安之若素!只是在过了3 个月之后,吴国才作出反应。《左传》此年又记曰:“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棘、栎、麻,都在今淮河以北,河南与安徽的交界处。
  十分明显,此时吴楚交战大致在今安徽省的淮河流域进行拉锯,楚军“围朱方”并没有到达吴国的心脏地区。
  由上述3 条分析来看,历来注家把春秋时的朱方释为即秦汉以后的丹徒,疑点很多,难于成立。
  关于朱方的地望,还有另一种说法。《榖梁传。昭公四年》云:“庆封封乎吴钟离。其不言伐钟离,何也?不与吴封也。”这里明言,庆封在吴国所得的采邑和楚率诸侯联军所伐之地都在钟离。钟离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处于吴国的西北边境。如果钟离就是朱方,则上述三大疑点固然可以涣然冰释,但钟离是春秋后期诸侯国相会的要地。《春秋。成公十五年》记晋、齐、鲁、宋、卫、郑等诸侯大夫“会吴于钟离”。《左传。襄公十年》又载,晋、宋、卫、曹等诸侯国君“会吴”之前,“齐高厚相大子光,以先会诸侯于钟离”。且钟离为一小国,据《世本》载:“钟离,与秦同祖,赢姓也。”《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吴人乘楚不备,“灭巢及钟离”。然则钟离到公元前518 年,方被吴所灭。吴国把这样一个诸侯国相会的要地和赢姓的小国,封给庆封作采邑,也难以使人确信。
所以古**载要辩证的看待,要结合考古挖掘验证。特别是古地名,同一个地名,今天和几百年前可是是不同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亚热带6611 于 2025-2-4 11:05 编辑
海内存知己 发表于 2025-2-4 10:38
你知道编钟和兵器的差别吗?兵器可以作为战利品,编钟有些可以说是冥器。你家挖了别人坟里的冥器再埋在自 ...


编钟是冥器?哈哈!你的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1:0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亚热带6611 发表于 2025-2-4 10:54
编钟是冥器?哈哈!

你以为带铭文的编钟是干嘛呢?当然也有乐器编钟,墓主人生前之物,死后一同陪葬。很多是专门制造且雕刻铭文歌颂生平。所以现在很多编钟都是古墓里挖出。你家随葬品的编钟铭刻别人事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2:5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吧,你认的江西祖宗墓里挖出的编钟铭文中怎么歌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4 13:1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了墓里挖出的吴王剑都带有铭文的,你家墓里的编钟有铭文又怎么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5:26 , Processed in 0.04656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