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1 1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高铁营运里程5年增3倍 京津冀加速迈进1小时交通圈
2017-06-01 莲池区协同发展网 莲池区协同发展网
2012年12月,京石、石武客运专线开通;2013年12月,津秦高铁开通;2015年12月,津保铁路开通……2011年底,河北省高铁营运里程仅为249公里,而到了2016年底达到1020公里,5年增长了3倍。以北京为中心,覆盖1亿多人口的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初步形成。

51分钟,沧州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静从北京南到达沧州西;10分钟,从沧州西到单位。5月22日9时许,家住北京的王静在200多公里外的沧州开始新一周工作。
“4年多,我已习惯‘钟摆’式生活。”经常乘坐的G111车厢里,王静时常能看到熟面孔。每一天,仅在河北各站点,就有近10万人搭乘高铁,开始他们的城际穿越。
延伸的高铁,让这样的“双城记”越来越成为常态。2012年12月,京石、石武客运专线开通;2013年12月,津秦高铁开通;2015年12月,津保铁路开通……2011年底,河北省高铁营运里程仅为249公里,而到了2016年底达到1020公里,5年增长了3倍。
从石家庄出发,半小时到保定、邢台、邯郸,1小时达北京、天津。以北京为中心,覆盖1亿多人口的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初步形成。
京津工作,河北居住;京津安家,河北工作——高铁带来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78.4%和77.6%—— 5月25日20时百度迁徙指数显示,保定迁出迁入指数第一热门城市是北京,其人流活跃指数堪比苏州之于上海。密织的高铁网络,让京津冀成为全国迁徙热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蓝图变现实,关键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形成的各自为政格局,让以人为主的各种资源高速流动起来,从最初的零和博弈变成多赢局面。显然,顶层设计不可或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三地产业发展定位明确。紧接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副中心建设与雄安新区的设立,成为众所瞩目的大事。此时,“看得见的手”发挥了谋篇布局的作用,为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如何让这些人力、资本、技术活跃起来,河北密集的高铁网络,实际上就是引凤来仪的梧桐树,改变了以往总是向京津输血的被动局面,形成了造血功能。2011年底,河北只有249公里高铁,5年后达到1020公里,未来,将达到3457公里。
有了高铁,才让正定新区、雄安新区能做“有米之炊”。这意味着,随着“有形之手”重新分配的资源,会让京津冀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继而让“无形之手”真正指挥人们理性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有的在本地工作生活,有的进京工作,有的出京生活,多样性的选择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有形之手”推了“无形之手”一把。此后,京津冀在“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让区域协同发展,惠及更大范围的民众。
如今,建成和在建的高铁网络,就像京津冀的“公交”线路,它穿过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还有无形的行政藩篱。京津冀三地从环境、经济、交通、干部等多个制度层面进行协调统一,但人口、资源流动才能让这条制度之河“为有源头活水来”。简言之,高铁效应带来的“无形之手”此刻又推动“有形之手”向前走了一大步,所有人都从一地视角转化成京津冀多重考量,资源之水越过堤坝,滋润着华北大地。
来自河北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