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9-24 1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kk007 于 2015-9-24 12:57 编辑
建筑古色古香,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的汉口老街!!查了一下资料,汉口里确是汉口精华!是老汉口的缩影与集体记忆。
从“里弄”建筑过渡到“西洋”建筑,复原老汉口商铺、码头、广场、会馆建筑。“汉口里”建筑和街区蓝本定位在清末民国初年最有代表性的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花楼街。汉正街是“长袍马褂”,花楼街是“西装革履”。反映汉口早期建筑风格的吊脚楼、会馆建筑集中在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西端,然后是汉口典型的里分建筑,到钟楼附近,有中西合璧的建筑,到花楼街片区,则以西洋建筑为主。这一风格变化也客观反映了大汉口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即中式的、西式的,传统的、现代的元素,都能在大汉口找到自己的位置。
“汉口里”的建筑,聘请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聘请陈凯歌、姜文御用舞美设计团队田晓希工作室进行外立面炫彩。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秉承汉派文化“兼容并蓄”、“杂糅南北”等特点,努力在建筑的空间布局、高度体重、比例尺度、色彩面等环节,提炼历史文化价值,保持与历史特征协调一致。
会馆是汉口里最为典型的建筑。作为旧时同乡旅外集合或寄往之处,汉口长堤街、汉正街一带分布有百余座会馆。汉口里以汉正街最具典型代表的老会馆为蓝本,复建山陕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汉口里”恢复的商铺建筑,继承了汉派商铺传统建筑风格,重建了沿河而立的吊脚楼、廊道相连的骑楼和庭院石库门等式样的铺面,再现了铺铺朝街的盛景。商铺建筑的山花、山墙以及门脸、招牌、幌子等物件伴随老字号如影随形,韵味十足。“汉口里”恢复的商铺建筑,继承了汉派商铺传统建筑风格,重建了沿河而立的吊脚楼、廊道相连的骑楼和庭院石库门等式样的铺面,再现了铺铺朝街的盛景。商铺建筑的山花、山墙以及门脸、招牌、幌子等物件伴随老字号如影随形,韵味十足。
武汉文化“汇聚南北,兼容中西”,决不排他,素来就有开放的眼光和大度。著名艺术家何祚欢认为,历史上武汉有过辉煌有过屈辱也有过奋斗,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地致力于武汉的崛起和复兴的时候,借助汉口里,武汉的文脉或将再一次地聚起武汉的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