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5512345

[时尚生活] 【转载】一组“汉口里”的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4 1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
    汉口里其实严格地说,因为规模限制,把老汉口的里份文化加以概括。只是保留一部分老 ...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5-9-24 01:28 [/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漂亮,有时间必须去实地感受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把园博会从郊区搬到了市区,变垃圾场为公园,联通三环两侧,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kk007 于 2015-9-24 12:57 编辑

建筑古色古香,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的汉口老街!!查了一下资料,汉口里确是汉口精华!是老汉口的缩影与集体记忆。

从“里弄”建筑过渡到“西洋”建筑,复原老汉口商铺、码头、广场、会馆建筑。“汉口里”建筑和街区蓝本定位在清末民国初年最有代表性的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花楼街。汉正街是“长袍马褂”,花楼街是“西装革履”。反映汉口早期建筑风格的吊脚楼、会馆建筑集中在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西端,然后是汉口典型的里分建筑,到钟楼附近,有中西合璧的建筑,到花楼街片区,则以西洋建筑为主。这一风格变化也客观反映了大汉口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即中式的、西式的,传统的、现代的元素,都能在大汉口找到自己的位置。

“汉口里”的建筑,聘请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聘请陈凯歌、姜文御用舞美设计团队田晓希工作室进行外立面炫彩。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秉承汉派文化“兼容并蓄”、“杂糅南北”等特点,努力在建筑的空间布局、高度体重、比例尺度、色彩面等环节,提炼历史文化价值,保持与历史特征协调一致。

会馆是汉口里最为典型的建筑。作为旧时同乡旅外集合或寄往之处,汉口长堤街、汉正街一带分布有百余座会馆。汉口里以汉正街最具典型代表的老会馆为蓝本,复建山陕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汉口里”恢复的商铺建筑,继承了汉派商铺传统建筑风格,重建了沿河而立的吊脚楼、廊道相连的骑楼和庭院石库门等式样的铺面,再现了铺铺朝街的盛景。商铺建筑的山花、山墙以及门脸、招牌、幌子等物件伴随老字号如影随形,韵味十足。“汉口里”恢复的商铺建筑,继承了汉派商铺传统建筑风格,重建了沿河而立的吊脚楼、廊道相连的骑楼和庭院石库门等式样的铺面,再现了铺铺朝街的盛景。商铺建筑的山花、山墙以及门脸、招牌、幌子等物件伴随老字号如影随形,韵味十足。

武汉文化“汇聚南北,兼容中西”,决不排他,素来就有开放的眼光和大度。著名艺术家何祚欢认为,历史上武汉有过辉煌有过屈辱也有过奋斗,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地致力于武汉的崛起和复兴的时候,借助汉口里,武汉的文脉或将再一次地聚起武汉的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作为影视基地啊 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3: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copy的南京老门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3: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黑鸭的招牌显得好另类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口里和汉街不好直接类比的,汉街的设计理念还是偏现代建筑,对建筑功能和商业空间考虑得更多,文化符号做得更抽象。汉口里更有复制的味道,文化符号更直接、更鲜明,但是商业空间明显很小。简单说,一个是商业建筑,一个是文化建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4: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看汉口vox的 有点跳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4: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以后汉口改造就按这个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5: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巴山楚仁


    瑞安的岭南天地,那个保留古建的规模是武汉天地不可比的。。。确实是全国都很多了 ...
土土泥巴 发表于 2015-9-24 11:36



    天地系列只是一种开发模式,无非是重视传统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的结合,或者说嫁接。上海新天地老石库门房子成片存在,所以就成片保护修缮,形成瑞安天地系列的第一个标准范本。

在武汉的永清街,由于日租界本身具备价值的老房子就屈指可数,更多是建国后的垃圾建筑,所以瑞安在武汉天地商业街规划设计上只保留了7栋老建筑(永清街05年前是么样子,大家都知道)。

而重庆天地所在的化龙桥区域,是过去的工业区,除了旁边的红岩村是历史建筑,全是破旧的厂房,所以瑞安采取全部拆除,按照30--40年代重庆民国建筑的风格新建,因为地势错落不平,采取川东院落的方式。

佛山的岭南天地实际就是彻底的上海天地模式,因为老房子均在,只须修缮即可,虽然这类修缮的成本远高于新建,但这是本杰明设计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即通过修缮老街区老房子,与现代商业进行巧妙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嗨懒羊羊


    盘龙城的中国院子走的是徽派路线,也算比较接近传统民居了,但和汉口里三大会馆比,风格上有所不同(风格接近江西会馆),细节处理也简单化,和成都的芙蓉古城项目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巴山楚仁


    {: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5: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5-9-24 16:04 编辑
这就是copy的南京老门东。。。。。。。
lebron 发表于 2015-9-24 13:24



    这就扯淡了。汉口里是根据汉口华界几百年来的三大会馆及靠近租界区的花楼街老建筑为蓝本,加以复制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原型甚至部分砖石均来自汉口老街区(中西合璧那片的很多砖石就来自花楼街拆迁时专门保留的),这和南京八竿子打不到。

国内仿古街区大部分都是复制明清时代的商业街,以及民国时代的商业街区。

明清时代南北风格差异不小。民国时代也一样,天津、青岛、大连的风格接近,哈尔滨则独树一帜,全面欧化(俄罗斯化)。

南方的汉口、上海民国建筑风格接近,要么中西合璧,或者欧式古典。

广州、厦门、福州、汕头则是岭南风格,就是所谓的南洋风格(其实也是中西合璧,但结合华南、东南亚气候和民居,一种另类)。汉口中山大道南京路到天津路之间有部分商业建筑就有南洋骑楼风格。好像被拆掉不少。

重庆的民国风主要来自抗战时期的几栋历史文化建筑,如红岩村、曾家岩5号、范哈儿的公馆,其实这类楼在就重庆也非常少见,多为传统民居上不了台面。所以重庆在不厚时代大兴民国风时,以这几栋楼为蓝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6: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去江汉路感觉中山大道改造没有一点要动工的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 10:58 , Processed in 0.05023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