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天池

观鸟勿须去东滩 陆家嘴成候鸟集中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2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不干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是三条河的汇集点,苏州河 黄浦江 还有一条小河就是虹口港。。。那一段的海鸥从陆家嘴那块湿地开始 ...
tmz 发表于 2015-1-16 16:59



    对岸的苏州河口也一直有大量海鸥光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上,真正的高大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3: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日本的生态环保,实在对国内的现状感到悲哀
绝不应该再继续毁灭式的发展模式了,至少要给生态环境保留一条活路,其实也是给人自己留活路!

日本同样是东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重镇,看看他们的人鸟和谐共处,实在令“泱泱大国”汗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statuepeace

日本以前污染非常严重,后来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国也在走日本的老路,最近有一些高污染钢厂已迁去非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1-17 21:22 编辑
那些装沙子的船又被戏称为潜水艇,感觉一个大浪就可以吧它打翻在水下,黑不溜秋,脏兮兮的很丑影响市容 ...
lbsld 发表于 2015-1-16 15:01


影响市容还在其次,最大危害就是污染,冒黑烟、排废水。。。有些船甚至违规运输危化品。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了,黄浦江的航运功能不是至关重要的,管理部门应该尽快提高内河船只的环保标准(就像汽车一样),这些舢板连“黄标”都不够格、顶多算是“手扶拖拉机”,早该淘汰了。

未来黄浦江的功能最好是以生态景观为主,严格限制运输船舶,适量发展私人游艇、豪华邮轮等。期盼二三十年后下游水质能够恢复到II~III类,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恢复,像鳗鱼、银鱼、松江鲈鱼等对水质要求高的洄游性鱼类重回浦江。
50年代外滩段还有江豚出没,60年代人们在黄浦江上游仍能见到江豚种群,然而后来。。。  

http://www.news365.com.cn/shipin/wxxt/kxkfg/201212/t20121214_839770.html
作为淡水豚里唯一没有喙的亚种,长江江豚一直以“甜美的笑容”而闻名,被称为会笑的江猪。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市民在外滩就能看到江猪在黄浦江中嬉戏。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环境变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12月7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水生生物学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唐文乔和他的学生,又一次遗憾地在青草沙水库发现了一具幼年江豚的尸体。

  唐文乔做客第151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时忧虑地说,江豚如今已是长江里唯一的哺乳动物,目前从长江口到宜昌段2700多公里长江干流内平均两三公里才有一头江豚。“要留住江豚的微笑,重要的是要保护它的栖息地,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

  长江口有百余头

  前几天,唐文乔和学生接到报告就赶去青草沙“接”回了那头雌性幼年江豚的遗体。“鳍上有渔网缠绕的痕迹,估计是误入捕鳗网无法脱逃,最终呛水而死。”唐文乔说。

  今年2月,唐文乔和学生启动了“长江口江豚考察”,长江口往往是长江江豚普查遗忘的角落。目前,这个江豚保护小组已进行了3次集中野外考察和多次采访调查,走遍了吴淞口、青草沙、芦潮港、崇明等长江口水域,向当地渔民宣讲相关知识。他们共搜寻到了12具江豚遗骸;其中,在6月的两船考察中,先后找到8头江豚的踪影。唐文乔说,据此可用截线抽样法推算出,长江口生活着约107头江豚
长江黄浦江交汇处发现江豚尸体
2012年03月17日16:46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4: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鱀豚、白鲟、中华鲟、达氏鲟、鲥鱼。。。不是濒危就是功能灭绝,触目惊心令人痛惜!!!
黄浦江好像也曾有过白鱀豚。

微笑精灵——江豚

白鱀豚悲歌

白鲟(中华匙吻鲟)已经十多年未现身了,据介绍7、80年代崇明渔民还能在长江口捕到白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5: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1-17 15:35 编辑

先污染后治理虽然残酷,但确实是工业化发展的规律。
如今上海已进入后工业时代了,有能力也有责任在生态环保方面先行一步。比如设法让洄游型鱼类重回浦江,国家二级保护的松江四鳃鲈已重现长江口,而它们的根原是在吴淞江(“松江鲈”应为淞江鲈),那么洄游道路上的水闸等阻碍该如何改造,或者能否设置鱼道?

当然一切前提是改善水质先。。。

http://www.whb.cn/zhuzhan/kandian/20150114/22283.html
时隔30年,松江鲈重现长江口
日期:2015-01-14 08:31:03 作者:任荃
在上海天然水域绝迹了30年左右的松江鲈鱼重新现身长江口。记者昨天获悉,刚刚过去的2014年,东海水产研究所的鱼类资源监测船在长江口总共发现了10尾松江鲈鱼,打破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松江鲈在长江口的野外监测零纪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5: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5-1-17 15:55 编辑

猛禽等食物链顶端的鸟类是评判生态环境优劣的指标性生物,希望有朝一日在市区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翱翔在上海天空的鹗(鱼鹰)

青草沙湿地渐成“猛禽乐园”
早报记者 余梦   发表于2013-02-28 02:46
红隼、游隼、阿穆尔隼、灰背隼、鹗、普通鵟(kuáng)、白腹鹞,这是青草沙水库已发现的7种猛禽。
■ 监测发现75种鸟类包括猛禽7种反映生态良好
■ 区域人为干扰少利于动物栖息

普通鵟   中型猛禽,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常以森林鼠类为食,食量甚大。

红隼  小型猛禽,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喜白天猎食。

游隼  性情凶猛,飞行迅速,多单独活动。主要捕食野鸭、鸥、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

鹗  俗称“鱼鹰”,建有巨大的巢,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5: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猛禽等食物链顶端的鸟类是评判生态环境优劣的指标性动物,希望有朝一日在市区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姿。。。

...
statuepeace 发表于 2015-1-17 15:48


游隼-----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0: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网 #上海美景#【有朋自远方来:千羽银鸥黄浦江上过冬】如果现在你去黄浦江,就能看到上千只银鸥在陆家嘴滨江景观水域翱翔啦!这是刚从北方迁徙抵沪越冬的鸥群候鸟,来自蒙古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有蒙古银鸥、织女银鸥和灰林银鸥等多个品种。本地野鸟小白鹭有一起嬉戏觅食的小伙伴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3:50 , Processed in 0.04548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