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9 2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的公共自行车真的来了,荧光黄的小精灵们就要闪亮登场了,这是暨芜湖市荣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后,在“提品味,重民生”上融入长三角跻身大都市的又一有力举措。应该说在这个已经进入汽车时代,特别是随着私家车的持有率迅猛提升,如何通过打造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化解日益突出的“路堵”“停车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问题的今天,自行车又一次以它自身独有的小巧、便捷、绿色的优势重启了它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虽然“公共自行车”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的成功运作经验,但是其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特别是鉴于特定的国情和参差的民众素质,如何让公共自行车“叫好又叫座”,如何让其行的更远更顺畅,依然是需要多方运筹和考量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届时在市内将启用先期已建成的500个租赁网点,投入使用12000辆公共自行车,随着后期公共自行车的逐步加大投入使用,超前合理的划分汽车道、公交车道、电动车与自行车道已经十分必要。只有未雨绸缪的合理分流,让其各行其道,才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市区道路交通拥挤及避免行车混乱的现象产生。其次,公共自行车作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公共租赁虽然采取低价或无偿形式鼓励方便市民使用,但是如何长远规范化的租赁,使其赢得掌声一片,就有必要借助或是委托同属民生工程保障且有多年公共交通经验和高密度网络站点覆盖的公交公司这样的实体来维护和运营。应该说这样是有五利的。
第一,鉴于公交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便于市场化的安派专人进行日常的车辆养护维修,当然这包括对公共自行车进行车身清洁、刹车制动检查、机油添加维护、车篮修补和及时必要的安检,以确保承租人必须的行车安全。
第二,考虑到部分租赁点自行车时段性使用率的差异,便于安排专车专人进行各个租赁点车辆的合理调剂,以方便在下一个租车高峰期到来时市民的使用。
第三,如果由公交公司运作此项目的话,可以考虑整合、联网智能化的公交读卡系统,拓展升级目前各类公交乘车卡的潜在功能,使其一卡多用,规避减少租用公共自行车另做系统的成本和市民租车办卡的麻烦,可以最大可能的做到节能环保绿色的出行。
第四,可以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化运作,便于利用公共自行车体向社会提供发布广告位,尽可能的通供广告收益做到良性循环下的以车养车。
第五, 如果市民在租赁公共自行车期间发生的碰撞、刮擦或者其他涉及人身损害性的道路交通事故与财产损失事故,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相关法规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避免扩大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当然,随着公共自行车的在我市的推广和普及,鉴于其经济性与便民性的特点,如果服务保障跟进及时,居民使用率必然提高,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出租车行业的客源造成客观上的实际影响,个人认为,政府部门在前期工作中很有必要加大疏导和关注力度,以消除出租车行业对此的排斥和不理解。另外,由于公共交通上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芜湖市初行的公共自行车的覆盖面必然将以城区为主,对于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的覆盖近期将难以达到,如何缩小城乡交通设备上的差距,个人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着力加大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系统,营建城乡和谐发展共享公共资源的氛围,以避免不良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的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