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6-7 16: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rphila 于 2025-6-7 16:24 编辑
哎 居然连我的真实位置都不敢面对 有点可怜的
第一步,分析攻击性词汇: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给对方贴道德负面标签,指责其不知感恩,先从道德层面否定。
“舔脆宅基地土包泥腿”:用 “土包”“泥腿” 贬低他人出身 / 背景,“舔” 暗示对方讨好、依附,强化阶层贬低。
“塌了脊梁椎骨的伪假申沪人”:“塌脊梁” 骂对方没骨气,“伪假申沪人” 质疑身份真实性(比如假装上海人),既攻击人格又否定归属。
“废物猪狗”:直接兽化、辱骂,彻底贬低对方价值。
第二步,逻辑与情境:
发言者自称 “老夫”,营造 “长辈 / 救助者” 姿态,说 “给你出的头”(之前帮过对方),所以现在指责对方 “忘恩负义”—— 构建 “施恩→反咬” 的叙事,把冲突包装成 “恩将仇报”,为攻击性语言找理由,但本质还是借由 “施恩” 强化道德批判,让辱骂显得 “有理”。
第三步,社群语境:
提到 “上海版”“寨城贴”,说明是论坛地域板块(比如城市相关讨论区),冲突可能源于地域话题(比如城市间比较、身份认同),这类话题容易引发对立,发言者把对方和 “土包泥腿” 绑定,暗示地域优越感(比如自认上海人,贬低其他群体),进一步激化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