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布德胡同与天华市场和老马号
保定方志 2017-09-05 15:49:46
布德胡同在城隍庙街南口斜对面的西大街南侧,东连原天华市场,西靠西德记茶庄,南通老马号,路长40多米,宽约1.5米,俗称布袋胡同,亦称博带胡同。
布德胡同在1971年以前一直存在。
1971年保定商场建成后,布德胡同旧址连同商场西侧的小街道更名为商场街。
提到布德胡同,自然会想到“马号”。
在老保定人的泛指中,“马号”是一组市场群落,包括天华市场、济善商场、两益商场、同义商场、新市场和第一楼,是老保定的商业中心区。
其实,准确地说马号应指济善商场,最多包括两益商场、同义商场和新市场。
在这片市场群落中,建成最早的是天华市场。
天华市场原址是一座倒坐关帝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保定邮局成立,不久便在这里建起西大街支局。
1912年3月,袁世凯发动兵变,使保定市面惨遭毁坏。兵变后,为重振商业,把这里建成商场,因其位于城隍庙街南口的牌坊“天华牌楼”,命名为天华市场。
市场为南北长的长方形建筑,北面和西南角各开一门,场内四周是规整的铺面,一律檐板屋檐,屋檐之上,建起二米多高、四周通联的玻璃天窗,天窗之上是人字形梁架封顶的顶棚,给人以高耸、明亮的整体感。
进市场的北门,两侧是西式玻璃窗的店面,经营干鲜果品和糕点食品,陈列讲究,品种多样。
里面多是联板店铺,以经营日用百货和文具纸张为主,较大的门面有西侧的信美斋、东华斋鞋店,东侧的庆丰绸缎店,丰来阁书店,最南头是华成电料行,由此出西门便进入济善商场。
济善商场是名副其实的“马号”,此处原是保定府衙西侧广场,供饲养保定府、总督署及金台驿站马匹之地(共180匹)。
1922年由“全节堂”、“育婴堂”等慈善机构负责筹建起商场,名济善商场。当时的商场,东西侧是颇具规模、装饰讲究的大、小铺面,中间是背靠背的货架和简易棚铺。
1928年3月2日,鸿升和百货店店东邀人在店中打牌反目,将屋内火炉撞倒,引起了一场大火,席卷了“马号”,把这里几乎烧成一片废墟。
火后,商民捐资,用了二年多时间重新在这里建起商场。这次的建筑规模,不仅局限在原址,还陆续把西侧夹在直隶总督署和马号之间的武庙胡同(因胡同南口处建有武成王庙得名)占用,并往北通联起第一楼,建成以南北三条街为主的大马号。
这三条主街北高南低,北端起坡,坡上是一条贯穿东西的横街。
济善商场居东,占两条街及横街,两益商场在西,占西街北半,南半是新市场,横街西头北向通第一楼段为同义商场。
济善商场两街之间有二条短巷互通,南端是另一条东西向并向东延伸的横街,横街近西端和东头向南略拐后各开有通街门。
新市场北头和中间向东各有一短巷通济善商场,商场南头通街。
大马号中,除新市场和同义商场第一楼南口的东西段外,街面店房基本是檐板前伸的单层,铺面有的紧邻街面,有的缩后留廊,门窗格式有通体玻璃的,有中式格扇的,还有连板门面的。尽管各店面形式多样,装饰的五花八门,但檐板之上架起的玻璃天窗和天华市场一样整齐统一,通联全街,有楼的店铺除北部横街上的外,其楼都隐于天窗之后,称做“暗楼”。
老马号中最繁华的是济善商场,尤其是东街,日用百货、生活用品样样俱全。
大的字号多建在街东侧,其中经营百货的“有盛”、“裕大”、“茂记”,落地大玻璃橱窗陈列讲究,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经营鞋帽业的“华记”、“凌云”,雕梁画栋的门面,彩色水磨石地面,多姿多彩的橱窗摆展,落地的大试衣镜,处处耀人眼目,还有以自制皮鞋款式新颖、规格齐全、经久耐磨的“万里皮鞋店”;经营化妆品的当属“荣记”,充满馥郁清香的店内,彩色图案拼组的光滑锃亮的地面,闪烁光亮的霓虹彩灯,把满店堂进口、国产化妆品照射的五彩缤纷;还有文具大全的“本利斋”,线装书、洋装书挤满店堂的“文德堂”书店等。街西侧多是经营日用杂品的小门面,北端是几家绒花店,以南是小百货、针线、瓷器等,较大的有“隆昌百货”和“西记瓷器店”。
济善商场西街虽不及东街繁华,但几家大店却很有名气。
北头路西紧连着四家大布店,二层楼、水刷石西式门面的“隆昌”,经营高档丝绸、布料,品种齐全;格扇门窗的“复隆”,棉、麻、毛织品货真价实;连板铺面的“玉林”,各类布匹应有尽有;“义丰厚”,五颜六色的花布令人眼花缭乱。中段路西通新市场小巷内南侧有一小楼,面积不大,不足200平方米,曾是落子馆。小巷东口两侧是以经营猪肉**和牛肉**出名的“天义斋”和“白运章”。天义斋**半发面,提摺的似朵朵白花,肉馅肥瘦适度,风味极佳。白运章的**,肉馅成丸,色香形味上乘,尤其是临街隔窗即见的制做**的面案,包者,捏扔飞快,擀皮者,二根细长小木面杖边擀边敲,“敲点儿”节奏鲜明有韵,声音清脆悦耳。南头路西的“真光照像馆”,染色的大照片悬满玻璃窗,摄影技术当属上乘。此街东侧门面多不大,除几家小百货店外,是进深很窄且相连的几户布店。济善商场南横街,除西头“佳丽声”鞋店和西门附近的“正大山房”,中段的“本立斋”南号较大外,是小百货店,东门出口对面是陈艺生题匾的蒋氏打字机行,路南的冷食店,“电机”冰棍在保定可算先趋。商场北横街,东头略宽,近北拐处是几家化妆品、小百货和首饰店,北面是中国照像馆。拐过弯就是布德胡同南口、天华市场西口处,路东是经营布鞋出名的“士宝斋”,该店款式繁多的布鞋穿着坚实、舒适、大方,制做的千层底布鞋畅销京津。对门“李公道”和“王公道”的梳蓖、刀剪名气也不小。横街西头北面是亚力袜厂和条件简陋的亚立戏园,南面是二层小木楼,底层多是卖绢花、纸花的小店,楼上开设茶馆书场和小戏楼。
从横街西头北行进入同义商场,经西而北二折便到第一楼。商场两旁多是单间铺面,有小百货、鞋、袜、裱画、书铺,修理钟表、眼镜、手电、钢笔等小店,较大的店面有滨滨照像馆、明道书局和接近第一楼口处的箱包店和瓷器店。
从横街西头南行,下坡即是两益商场,商场经营较杂,相对较冷清,有理发馆、鞋店、茶馆、书铺、牙医、修鞋铺等,还有几间板门紧闭的住户。但一出商场南口,气氛立即大变,来到了马号中最热闹的新市场。
新市场是平民百姓吃喝游乐的好地方。
西侧两益商场出口处以南是五六个接续的书场,全都是木条板凳、布棚遮顶,第一家是蔡宝光、翟丙祥的西河大鼓,梨花铁板铮铮作响,三弦、小鼓声声不断,响彻北部市场。老孙的单口相声,开场的写“沙字”,横、竖、撇、捺一丝不苟,边写边唱“十字歌”,招来游人围观;梁更生的评书,口若悬河,抑扬顿挫,边说边表演,傅荣臣的评书,口齿清爽,语言生动,两人的评书常常听众盈门,使人听的如醉如痴。往南是饭馆、茶馆区,有昌记馆的十锦炒饼,回家馆的肃宁焖饼,恩得顺的馅饼,同义轩的羊杂碎罩火烧等多家,最南头是鸟市,提笼吊杆,鸟雀争鸣。东侧除中部刘福初、戴英才的书场外,是密集的小吃店,有董记倌的饺子、马洛存的炸包丸子,白凤歧的豆沙锅饼,马洛闷的雪菊烧麦,白学铭的馅饼,王书田的棋子烧饼,林茂春的饶阳豆腐脑,东升斋的油酥炸糕,此外还有**炸焦、茶汤、扒糕、凉粉等多处小吃摊。走在这条街上,鼓声、乐声、笑声、吆喝声、烹炒声充耳,肉香、油炸香、酒香、饭菜香扑鼻,使人馋涎欲滴,留连忘返。
老马号这一组别具风格、韵味独特的商业集群,处处散发着浓郁的老保定市俗经济、民俗文化风味。
它辐射的面积除保定地区外,西至察南雁北,南至正定府,东至河间府,外地顾客称:“没到马号不算到保定府”,犹如到北京必到天桥、东安市场一样。
1971年老马号被拆除,改建成了新式的保定商场,但老保定人心目中仍深深怀念“老马号”,怀念这段逝去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