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BU_David

[文物保护]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0-6-1 11:09 编辑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大众胡同和旅舍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9-11 09:37:44

大众胡同位于市府前街东段路南,南北走向,东与城隍庙街平行,南端西连秀水胡同东西街。
路长90米,原称三庆胡同,因胡同中有浙绍会馆的三庆戏园而得名。
保定解放后,三庆戏园改为大众戏院,胡同亦更名为大众胡同。
大众胡同斜对过,北隔市府前街,原贡院东邻有一条路长70余米的死胡同,因此胡同中曾建有绍兴旅舍,而得名旅舍胡同。

老保定人一提到这两条胡同,立刻就会想到浙绍会馆,尤其是大众胡同两侧的宅院原来都是会馆的房产。
会馆建于清嘉庆十四(1809),正门开在市府前街,坐南朝北,临街一米多高的台阶上建起歇山顶牌楼式三楹大门,
门楼南北各有四根明柱支撑,门上方和两侧全部为木雕刻饰,门楼上方高悬金字大匾,门楼两侧是燕尾脊形磨砖对缝的画廊,阶前一对石狮高蹲,整座会馆门面气势非凡。
会馆院落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胡同相隔,正对街门是东部主院区,第一进是接待院,后部是倒座二进院,内大门开在西侧胡同底部,
进门左侧是垂花门,门内房高屋大,进深宽绰,环廊精饰,瓦石细雕,内大门右侧是会馆的戏楼,楼内戏台面北,当中是池座,东、西、北三面环以楼廊。
胡同西部是独立的三套院,北院是环廊四合的二进院,中以月亮门相隔,南院是前廊展伸的三进院,其跨院尤为雅静。
此外,会馆还在旅舍胡同建有留宿房舍,并在该胡同口西侧建有王守仁祠。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死后谥文成,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创阳明学派,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
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传到日本。该祠是一组四合院,院中建有碑亭。

浙绍会馆是保定浙江籍人士的“同乡会”,每逢春节、端午和中秋都要在 戏楼进行集会,看演、聚餐。
光绪二十六年(1900)戏楼重建,题名“三庆戏园”,对外经营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市**于1954年接收了会馆,戏楼改为大众戏院,后由市话剧团占用。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慎失火烧毁,后重建新楼,由河北梆子剧团占用。

2000年大众胡同和旅舍胡同这一片建起了永华园小区和永华小区,这两条胡同的名称也就成了历史的遗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东、西元宝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9-08 15:23:36

城隍庙街西北侧,有两条南北走向的胡同。
东边一条路长320米,叫东元宝胡同,西边一条路长近百米,叫西元宝胡同。

传说清代乾隆年间,这里住着一户姓柳的员外。
他虽然没做什么大官,可家大业大,骡马成群。生有一子名叫柳和。
柳员外生性豪爽,慷慨好客,专好交朋会友。
因此,每天宾客来往不断。他除了管吃管住,临走还赠送盘缠。

一天,从陕西西安来了位客人,名叫皇甫明,长得浓眉大眼,仪表堂堂。
宾主经过叙谈,柳员外见他博学多才,决定留他做柳和的教师。

皇甫明见柳和只有七八岁,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每天除了教他读书写字,课余时间就领他到院子里玩埋银子的游戏。
他们从外边拣回许多碎砖烂瓦,埋在院中的角落里。皇甫明一边埋一边说:“只要勤劳作,黄土能变金。”今天埋一堆,明天埋一片。
时间长了,柳员外的院子里,犄角旯旮到处都埋上了碎砖烂瓦。

一年以后,皇甫明要告辞回家,柳员外挽留不住,只好送他不少银两做盘缠,一家人和他洒泪而别。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柳员外家不幸失了一把天火,把个偌大的家业,烧了个片瓦不留。
柳员外又急又气,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柳家由富变穷,原先的宾朋客友再也不登柳家的门边了。
孤儿寡母,生活艰苦。柳夫人只好靠给人家浆浆洗洗,缝缝连连,勉强挣几个钱,供儿子念书。

转眼之间,柳和十七岁了。经过县试,考中了秀才,不久柳和与小时曾定亲的(娃娃亲)安平县黄家庄村黄员外之女黄桂荣结为夫妻。

自从桂荣来到柳家,终日帮助婆婆缝缝洗洗,料理家务。柳和见她勤劳贤慧,学习更加刻苦。小两口你恩我爱,日子虽说穷困,倒也过得有滋有味儿。

这一天,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柳和夫妻二人商议,准备在院中掘地种菜,也好节省点粮食。
柳和拿起镐头一刨,只听“咚”地一响,他弯腰一看,是块白花花的银子,柳和高兴地跳了起来。
桂荣跑过去一瞧,果然不错。再一刨,又是一块。
这时,柳和忽地想起了十几年前皇甫明教师教他在院子里玩埋银子的游戏,并多次说:“只要勤劳作,黄土能变金。”
唉呀!莫非那些碎砖烂瓦如今全变成了元宝?试着又一刨,果然地下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于是柳家马上又富足了起来。不久府城举行了乡试,柳和考中了举人,门前挂了块“文魁”大匾。
这一年,柳和刚满十八岁,由一个穷书生一下子变成了举人老爷,全家人都乐得合不上嘴儿。

因为从柳和的院子里挖出过许多银元宝,他居住的这条胡同就叫成元宝胡同。

后来,柳和生下二子,长大成人后,分家各过。
大儿子分在东边的胡同里,二儿子分在西边的胡同里。
从此,东边的胡同就叫东元宝胡同,西边的胡同叫西元宝胡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布德胡同与天华市场和老马号
保定方志 2017-09-05 15:49:46

布德胡同在城隍庙街南口斜对面的西大街南侧,东连原天华市场,西靠西德记茶庄,南通老马号,路长40多米,宽约1.5米,俗称布袋胡同,亦称博带胡同。

布德胡同在1971年以前一直存在。
1971年保定商场建成后,布德胡同旧址连同商场西侧的小街道更名为商场街。
提到布德胡同,自然会想到“马号”。
在老保定人的泛指中,“马号”是一组市场群落,包括天华市场、济善商场、两益商场、同义商场、新市场和第一楼,是老保定的商业中心区。
其实,准确地说马号应指济善商场,最多包括两益商场、同义商场和新市场。
在这片市场群落中,建成最早的是天华市场。

天华市场原址是一座倒坐关帝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保定邮局成立,不久便在这里建起西大街支局。
1912年3月,袁世凯发动兵变,使保定市面惨遭毁坏。兵变后,为重振商业,把这里建成商场,因其位于城隍庙街南口的牌坊“天华牌楼”,命名为天华市场。
市场为南北长的长方形建筑,北面和西南角各开一门,场内四周是规整的铺面,一律檐板屋檐,屋檐之上,建起二米多高、四周通联的玻璃天窗,天窗之上是人字形梁架封顶的顶棚,给人以高耸、明亮的整体感。
进市场的北门,两侧是西式玻璃窗的店面,经营干鲜果品和糕点食品,陈列讲究,品种多样。
里面多是联板店铺,以经营日用百货和文具纸张为主,较大的门面有西侧的信美斋、东华斋鞋店,东侧的庆丰绸缎店,丰来阁书店,最南头是华成电料行,由此出西门便进入济善商场。

济善商场是名副其实的“马号”,此处原是保定府衙西侧广场,供饲养保定府、总督署及金台驿站马匹之地(共180匹)。
1922年由“全节堂”、“育婴堂”等慈善机构负责筹建起商场,名济善商场。当时的商场,东西侧是颇具规模、装饰讲究的大、小铺面,中间是背靠背的货架和简易棚铺。
1928年3月2日,鸿升和百货店店东邀人在店中打牌反目,将屋内火炉撞倒,引起了一场大火,席卷了“马号”,把这里几乎烧成一片废墟。
火后,商民捐资,用了二年多时间重新在这里建起商场。这次的建筑规模,不仅局限在原址,还陆续把西侧夹在直隶总督署和马号之间的武庙胡同(因胡同南口处建有武成王庙得名)占用,并往北通联起第一楼,建成以南北三条街为主的大马号。
这三条主街北高南低,北端起坡,坡上是一条贯穿东西的横街。
济善商场居东,占两条街及横街,两益商场在西,占西街北半,南半是新市场,横街西头北向通第一楼段为同义商场。
济善商场两街之间有二条短巷互通,南端是另一条东西向并向东延伸的横街,横街近西端和东头向南略拐后各开有通街门。
新市场北头和中间向东各有一短巷通济善商场,商场南头通街。
大马号中,除新市场和同义商场第一楼南口的东西段外,街面店房基本是檐板前伸的单层,铺面有的紧邻街面,有的缩后留廊,门窗格式有通体玻璃的,有中式格扇的,还有连板门面的。尽管各店面形式多样,装饰的五花八门,但檐板之上架起的玻璃天窗和天华市场一样整齐统一,通联全街,有楼的店铺除北部横街上的外,其楼都隐于天窗之后,称做“暗楼”。

老马号中最繁华的是济善商场,尤其是东街,日用百货、生活用品样样俱全。
大的字号多建在街东侧,其中经营百货的“有盛”、“裕大”、“茂记”,落地大玻璃橱窗陈列讲究,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经营鞋帽业的“华记”、“凌云”,雕梁画栋的门面,彩色水磨石地面,多姿多彩的橱窗摆展,落地的大试衣镜,处处耀人眼目,还有以自制皮鞋款式新颖、规格齐全、经久耐磨的“万里皮鞋店”;经营化妆品的当属“荣记”,充满馥郁清香的店内,彩色图案拼组的光滑锃亮的地面,闪烁光亮的霓虹彩灯,把满店堂进口、国产化妆品照射的五彩缤纷;还有文具大全的“本利斋”,线装书、洋装书挤满店堂的“文德堂”书店等。街西侧多是经营日用杂品的小门面,北端是几家绒花店,以南是小百货、针线、瓷器等,较大的有“隆昌百货”和“西记瓷器店”。

济善商场西街虽不及东街繁华,但几家大店却很有名气。
北头路西紧连着四家大布店,二层楼、水刷石西式门面的“隆昌”,经营高档丝绸、布料,品种齐全;格扇门窗的“复隆”,棉、麻、毛织品货真价实;连板铺面的“玉林”,各类布匹应有尽有;“义丰厚”,五颜六色的花布令人眼花缭乱。中段路西通新市场小巷内南侧有一小楼,面积不大,不足200平方米,曾是落子馆。小巷东口两侧是以经营猪肉**和牛肉**出名的“天义斋”和“白运章”。天义斋**半发面,提摺的似朵朵白花,肉馅肥瘦适度,风味极佳。白运章的**,肉馅成丸,色香形味上乘,尤其是临街隔窗即见的制做**的面案,包者,捏扔飞快,擀皮者,二根细长小木面杖边擀边敲,“敲点儿”节奏鲜明有韵,声音清脆悦耳。南头路西的“真光照像馆”,染色的大照片悬满玻璃窗,摄影技术当属上乘。此街东侧门面多不大,除几家小百货店外,是进深很窄且相连的几户布店。济善商场南横街,除西头“佳丽声”鞋店和西门附近的“正大山房”,中段的“本立斋”南号较大外,是小百货店,东门出口对面是陈艺生题匾的蒋氏打字机行,路南的冷食店,“电机”冰棍在保定可算先趋。商场北横街,东头略宽,近北拐处是几家化妆品、小百货和首饰店,北面是中国照像馆。拐过弯就是布德胡同南口、天华市场西口处,路东是经营布鞋出名的“士宝斋”,该店款式繁多的布鞋穿着坚实、舒适、大方,制做的千层底布鞋畅销京津。对门“李公道”和“王公道”的梳蓖、刀剪名气也不小。横街西头北面是亚力袜厂和条件简陋的亚立戏园,南面是二层小木楼,底层多是卖绢花、纸花的小店,楼上开设茶馆书场和小戏楼。

从横街西头北行进入同义商场,经西而北二折便到第一楼。商场两旁多是单间铺面,有小百货、鞋、袜、裱画、书铺,修理钟表、眼镜、手电、钢笔等小店,较大的店面有滨滨照像馆、明道书局和接近第一楼口处的箱包店和瓷器店。

从横街西头南行,下坡即是两益商场,商场经营较杂,相对较冷清,有理发馆、鞋店、茶馆、书铺、牙医、修鞋铺等,还有几间板门紧闭的住户。但一出商场南口,气氛立即大变,来到了马号中最热闹的新市场。

新市场是平民百姓吃喝游乐的好地方。
西侧两益商场出口处以南是五六个接续的书场,全都是木条板凳、布棚遮顶,第一家是蔡宝光、翟丙祥的西河大鼓,梨花铁板铮铮作响,三弦、小鼓声声不断,响彻北部市场。老孙的单口相声,开场的写“沙字”,横、竖、撇、捺一丝不苟,边写边唱“十字歌”,招来游人围观;梁更生的评书,口若悬河,抑扬顿挫,边说边表演,傅荣臣的评书,口齿清爽,语言生动,两人的评书常常听众盈门,使人听的如醉如痴。往南是饭馆、茶馆区,有昌记馆的十锦炒饼,回家馆的肃宁焖饼,恩得顺的馅饼,同义轩的羊杂碎罩火烧等多家,最南头是鸟市,提笼吊杆,鸟雀争鸣。东侧除中部刘福初、戴英才的书场外,是密集的小吃店,有董记倌的饺子、马洛存的炸包丸子,白凤歧的豆沙锅饼,马洛闷的雪菊烧麦,白学铭的馅饼,王书田的棋子烧饼,林茂春的饶阳豆腐脑,东升斋的油酥炸糕,此外还有**炸焦、茶汤、扒糕、凉粉等多处小吃摊。走在这条街上,鼓声、乐声、笑声、吆喝声、烹炒声充耳,肉香、油炸香、酒香、饭菜香扑鼻,使人馋涎欲滴,留连忘返。

老马号这一组别具风格、韵味独特的商业集群,处处散发着浓郁的老保定市俗经济、民俗文化风味。
它辐射的面积除保定地区外,西至察南雁北,南至正定府,东至河间府,外地顾客称:“没到马号不算到保定府”,犹如到北京必到天桥、东安市场一样。

1971年老马号被拆除,改建成了新式的保定商场,但老保定人心目中仍深深怀念“老马号”,怀念这段逝去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纱帽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9-04 10:40:45

保定城里,法院街北端东侧,有一条曲溜拐弯挺不起眼儿的小胡同,叫做纱帽胡同,路长90余米。

说起它的来历,还和严嵩的一段传说故事有关呢。

明朝嘉靖年间,朝中有个宰相,名叫严嵩。提起严嵩,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说他是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浓——简直坏透咧。

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蕃,比他老子还混帐,抢男霸女,胡作非为,是有名的“花花太岁”、“京都一霸”。俗话说,“什么老子养什么小子”,严氏父子狼狈为奸,一唱一和,那真是“高粱地里套禾子——一道苗”。老百姓恨他们恨得牙根儿疼。

相传,一天,恰逢嘉靖皇帝的寿辰,朝中文武百官都去朝贺。嘉靖看了半天,惟独不见严嵩,心里很不高兴。他想,朕乃当朝天子,朕的寿辰,朝中大小官员谁敢不来朝贺?莫非他严嵩吃了豹子胆不成?于是,便派一心腹太监,前去相府暗查严嵩的动静。

太监来到相府,一进大门,先是吃了一惊,为啥?因为这相府里新盖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十分壮观。那样式,那规模,那气派,比那金銮宝殿不在以下。再一看,整个相府,处处彩灯高挂,人人喜气洋洋,府中的家人,使女,端盘的、洗碗的,忙得不可开交,三亲四戚、宾朋客友,陆陆续续,纷纷前来。太监一问,才知是严世蕃的寿辰,全府上下,都在忙着庆贺哩!他立即回宫,禀报了嘉靖皇帝。

原来,这严世蕃和嘉靖皇帝不仅是生于同年同月,而且生于同日同时,因此这小子早就有了篡位的野心。在他老子的怂恿和支持下,不仅盖好了皇宫,还暗自做好了龙袍,单等时机一到,他就要黄袍加身,取代嘉靖而成为皇帝了。

这件事虽说嘉靖早有耳闻,但他一直认为严家父子对他忠心耿耿,忠心不二,不会做出越轨之事。这次听了太监的禀报,再和过去的传闻联系起来,不禁龙颜大怒,立刻宣严嵩父子上殿。尽管严氏父子老奸巨猾,百般抵赖,但在那桩桩铁证面前,只好耷拉下脑袋,活像一对丧家之犬。

后来,经过嘉靖皇帝的御批,抄了严府所有的家产,判处严世蕃极刑,削除严嵩职务,令其回家为民。但嘉靖皇帝念其过去的情份,赐给他一个银碗讨饭。严嵩手拿银碗,满面羞愧,出了京城,一路向南讨要而来。

这天,严嵩来到保定府,一路劳累,更觉腹中饥饿,他拿着银碗,一连赶了十几个门口,连个饭粒也没要到。严嵩又气又恼,羞愧难当,他长叹一声,“咕咚”倒在地上,气绝身亡。严嵩栽倒时,头上戴的破纱帽一下子轱辘出去二尺多远,人们看着滚到路边的破纱帽,又好气又好笑,就给这条胡同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做纱帽胡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双井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9-01 10:20:45

过去保定城内居民吃水非常困难,那年月,城内住户不过几万人,几乎都吃井水。
城里的地下水多卤苦,不可食,打出眼甜水井很不容易,所以,便有了以井为名的街巷。
今中华路西侧有个胡家井,原后卫街对过有条井儿胡同,这里只说说西门里的单井胡同和双井胡同。

通往火车站的大西门,是当时保定的交通要冲。
进城后的西大街除了南北马道外,路北第一条胡同便是路长250米的双井胡同。
它西侧斜对面是因一眼水井而命名,路长160米的单井胡同。
双井胡同是因原先有两口相距不足一丈的水井而得名。
南段笔直,北段拐两个弯,才通到双彩街。
这条胡同里有个张氏园,是明末为朱家王朝对抗李自成的大顺军而殉葬的张罗彦的故家,在保定很有名气。

张家是缙绅大户,其父张纯臣武进士出身,作过参将、副将,是从二品武官。
兄弟六人,老三罗士早卒,老二罗彦、老大罗俊先后中进士,老六罗辅是武进士。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亲率大军经大同、宣化、居庸关进逼北京,派刘芳亮出固关(今井陉西南)由南线北进,义军所到,明守将大多开门迎降,真定(今正定)游击谢嘉福杀死巡抚徐标,投降义军。
而已被免职的光禄寺少卿张罗彦为首的张氏兄弟和御史金毓峒、保定府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纠乡兵二千”,罗俊守东城,罗彦守西北,罗辅当游兵,拿出私财,困兽犹斗。
明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已降了义军,率亲军为内应,义军攻破保定城,罗俊、罗辅在混战中被杀,罗彦吊死园中井亭,老四罗善投井身死,仅老五罗哲从北水门逃跑,全家老幼“一门死者凡二十三人”。

清王朝得天下后,为笼络汉人,巩固其统治,对此大做文章。
为他们在正史立传,康熙六年(1667),在西关外杨继盛祠西侧修了“忠烈祠”,给他们树碑。
康熙二十八(1689),直隶巡抚于成龙捐俸赎回已归他人的张氏园,重修了已圮的井亭,题名“不改亭”,并亲撰《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宣扬这种“忠烈”精神,让人们为新的封建王朝效力。
这些碑现都保存在莲池碑廊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帅府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8-30 16:34:36

帅府胡同南达西大街,与唐家胡同相对,北接双彩街,斜对法院街。

路长220余米,因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重建保州城时,把他的都元帅府建到这条胡同的东侧而得名。

从元代到今天,旧城区由于城垣所限,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主框架,始终没有多大变化。
依据元好问所写的《顺天府营建记》,对张柔的帅府,以西大街为基点,可有个大致的了解。
元好问说:“为北衙,为南宅。宅侯所居,工材皆不资于官,役夫则以南征生口为之,至别第悉然。”衙在北,宅在南。
至于他的别第,疑为是元文提到的“种香园”。它的位置该在帅府的西边,园中还修了座“南楼”。
元好问称:“因保塞故堞(即宋金旧城墙)而为之,位置高敞,可以尽一州之盛;西望郎山,如见吴岳(山名,在陕西陇县西南)于汧水(渭水支流)之上,青壁千仞,颜行而前,肩骈指比,历历可数,浓淡覆露,变态百出,信为燕赵之奇观也。”
这说明张柔重建的保州城比原来的大,要不那座位于城内的帅府别第怎能在故堞上建楼呢?
元好问特意描绘了“西望郎山”的奇观,若不邻近西城是难见此景的。

张柔为灭金侵宋卖了很大力气,但他是汉人,蒙古贵族对他并不信任,在忽必烈中统二年(1261)致仕(即辞官),八子张弘略于蒙古宪宗五年(1255)任顺天路总管,因讨李璮,以其弟弘范代行顺天路总管府。
李璮被平定后,张弘略被借机解除兵职,宿卫京师,顺天路总管府就移到今清直隶总督署那块地方了。
原张柔的帅府,清代曾为前营游击署,此时大门由帅府胡同改在西大街。
清末改为政法学堂。日军侵占时期为日军宪兵司令部。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保定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驻此。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市公安局、省公安厅、中共保定 市 委驻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秀水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8-29 11:13:37

在西大街万宝堂对面有一条十字形胡同,叫秀水胡同。

北通市府前街,西通永华北路,路长320余米,相传在清代嘉庆年间,这条胡同只住着两户人家,胡同东边的一户姓丁,胡同西边的一户姓贾,当时,人们就叫它丁贾胡同。

丁家大少爷在北京城里做官,手中有权有势;贾家大公子在北京城里开一座钱庄,家中富丽堂皇。两户人家都是有名的朱门富户,一东一西,隔街相望,彼此互不来往。

那工夫,这条胡同只有三尺来宽,行人不能并排走,车马不能对面行。

有一年,丁家翻盖房子,把房基向西展出了一墙,使本来就窄小的胡同显得更加狭窄。贾家知道后,火冒三丈,厉声质问道:“你们这样做,也不怕别人戳脊梁骨吗?”

丁家依仗自己的权势,毫不示弱:“那是官道,与你有何相干?”两家互不相让,吵的脸红脖子粗,最后,丁家打破了贾家的鼻子,贾家抓破了丁家的耳朵。

官司打到清苑县,县官一看状纸,心想:丁贾两家都是有钱有势、财大气粗的主儿,谁也得罪不得,弄不好,连这纱帽翅也得搭进去,不敢受理此案。

丁家一看,县官不敢过问,就连夜把状纸寄给了在北京做官的儿子,要他给丁家撑腰,壮一壮丁家的门面。

丁家大少爷接到家中寄来的状纸后,反复观看,觉得乡邻之间,为一墙之争,伤了和气,太不值得,于是就挥笔在状纸上题诗一首:

两家相争为堵墙,让他五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谁是当年秦始皇?

丁家接到回信满心欢喜,打开书信一看,不由一愣,经过反复琢磨,觉得很有道理,满肚子怒火顿时烟消云散。第二天,他把墙基向里挪进五尺,并主动向贾家表示歉意。贾家一看,很受感动,当天下午,贾家也将墙基向里挪进六尺。

这样,这条胡同就由原来的三尺来宽,一下子展成了一丈多宽,车马行人,畅通无阻,直到今天,这条胡同也还有一丈多宽,据说,就是当年丁贾两家各自向里展出来的。

保定人赞赏这种礼让之举,便称它丁贾胡同。至于臭水胡同一说,缘于胡同东侧一条排泄城内生活污水的明沟,天气一热,蚊蝇孳生、臭味四溢而得名。清同治十年(1871)修了下水道,将明沟改成暗沟,且改名秀水胡同。



若说这条胡同有名,其实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民国以来,胡同北口西侧建起了保定邮政局,虽是卧砖到顶的一色平房门面,但有白帆布遮阳的洋式门窗,在当时仍是够气派的。门口西侧,长年有几个代写书信桌摊。这老保定俗称的“信局子”,堪称此处独特景观。

二是20年代初期,胡同北口稍南东侧建起了北洋**陆军中将宋焕章的宋氏祠堂。宋焕章是清苑樊庄人,字岂臣。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了协约国,宋焕章奉命率部队出境作战,以寡敌众,获得胜利,受到了几个国家元首赠予的宝星徽章。1920年,率部归国,授陆军中将衔。这座祠堂该是这年10月修建的。内分南北两院,北为套院,屋廊相通,构筑严谨,南院为偏院,较为简陋,共有祭祀、住宅用房50间。

三是可见证老保定经济缩影。它全长不到500米,胡同东侧,宋氏祠堂北边,便是梁斌等名家笔下写过的源生当,带钉的铁门,一人多高的砖柜台,典当人当物均得跷脚扬手递当物的场面,至今老人们还历历在目。那会儿,祠堂成了天昌银号,对面是义恒昌银号,西胡同路南还有家蚨兴银号,足见其在保定金融界的地位。胡同南口到中间,成衣局、裁缝铺大小有三家,西边有洗衣坊,东边有洗皮货的铺子,各种衣着连做带洗,一应俱全。东胡同口外的两家纸店,从窗户纸、粉连纸、元书纸到手纸应有尽有,大都是富昌一带农村抄纸作坊的产品。抗日战争时期,这条胡同中还曾有一家日伪特许的土膏店(即大烟馆),公开贩毒,多少人在那里吞云吐雾,弄得倾家荡产乃至妻离子散。

有些回忆既苦涩又辛酸,但这是历史,是这条胡同确曾有过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唐家胡同
保定方志 2017-08-28 14:43:19

原大西门往东,头一个十字路口南侧便是唐家胡同,胡同全长721米,如今由裕华路分南北。

退回到五十多年前,南北唐家胡同是由西水门通莲池那条河上的桥划分的

说起这胡同的来历,跟城防有关。
清初,明大宁都司及所属保定左、右、中、前、后卫被裁撤,原来在卫守城的任务,就由驻防旗营及绿营分别承担了。
守备(正五品)则负具体责任,共辖马兵81名,步兵112名,守兵171名,担当城防。
其保定城守营守备衙署便在唐家胡同路西小察院北侧。
据传有位姓唐的守备为离衙署近便就在这条胡同安了家,唐家胡同因此得名。

这条胡同随着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通车,唐家胡同北段因临近大西门,是坐火车来保的外地人进城的近道,办起了很多客栈,变得繁华起来。
民国初年,客栈达20余家。它们可分两类,大多为旧式宅院,也有少数中西合璧的楼房。1918年10月6日,毛 泽 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从北京到保,看望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湘籍同学,就下榻北头路西的第一客栈。
他们留保数日,10月7日,和湖南全体同学游览莲池,并合影留念。
毛 泽 东 还登上保定城墙,周览了城内外景色,对保定留下深刻印象。
这座和原保定第一楼结构相近的二层楼,已在原址附近照原样复建,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我们留下了民国初旅店建筑的实物资料。

胡同中段路东有几处建筑精致的宅院,革命先烈谢光沛曾住在其中的一座内。
他15岁考入育德中学,和早期***员王锡疆、安志诚、张廷瑞等同学交往,接受革命思想,1921年加入****青年团。
1923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结识陈毅,任北京学联宣传部长,不久转为**党员,在北京、唐山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5月,出任**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9月19日因叛徒告密,在“石家花园惨案”中,他和**高风等12人被捕。
1927年1月,被保释出狱。4月6日,和李大钊同志等一起在北京苏联使馆被捕。在狱中双腿被打断,指甲被掀掉,但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后虽被保释出狱,终因伤重而牺牲,年仅23岁。

走过这条胡同,想想有多少像谢光沛这样的先烈,抛弃富裕的生活,献身革命理想,并为此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前仆后继,英勇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想想先烈,我们该怎样做人处世不是很清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胡同趣闻——金线胡同内的大宅门
保定方志 2017-08-27 17:43:35

金线胡同原有大、小之分,是两条走向弯曲变化的小巷。

大金线胡同西接唐家胡同,东通永华南大街,长340多米;小金线胡同北连大金线胡同,东至永华南大街,长近200米。

这两条胡同因明代绣制的金线工艺品著称而得名。

金线胡同因邻近西大街和总督署,闹中有静,而多深宅大院,官邸、名居、商宅、旅馆颇多。开在大金线胡同西段路南的金堂旅社,客房宽大、讲究,路北的汇丰客栈,客房多、院深阔,很有名气。
大金线胡同东段路北有爱国将领商震故居,三进大院后带花园,新中国成立后用做金线胡同小学。
小金线胡同西侧原籍浙江绍兴的贺氏太史第,宽大的门楼额悬“进士及第”匾,并列两套四进大院,前后门相通。

胡同中的商宅当首选小金线胡同西叉巷内的盐商巨富王春霖宅,其宅为两进建筑豪华、雕梁画栋的大院,另带一套山石曲径的花园庭院。
王春霖因掌管天津“盐商”专卖权而发迹,在天津租界区置有寓所,但常年住居保定。王有五子,第四子名元龙,五子次龙,两子自幼专好耍枪弄棒,并酷爱戏曲和舞狮,练就一身京剧功底。
元龙后去天津居住,经媒人介绍与盐商李家议婚,预先安排由李家小姐乘敞篷马车上街,元龙及时路过以相亲,双方感到满意,于是父母包办成婚。
不料迎娶过门,始知新娘是拐子,元龙气恼之下赴沪不归,后来进入电影界成了明星。
其弟次龙不久也进入电影界,曾与蓝苹合演过著名喜剧《王老五》,名声极响。
1927年北伐胜利后的冬初,白崇禧援资明星影业公司到唐山拍《木兰从军》,该公司北上途经保定,人员全部下车到王家作客。
元龙带来多部影片,借小察院青年会礼堂放映,免费招待乡亲,著名影星胡蝶、舒绣文、阮玲玉、徐来、郑正秋、王献齐、龚稼农等均到场与观众见面,盛况空前。
王春霖在保定深居简出,很少交往,病故后其丧礼非常隆重,使用了久不动用的清朝丧葬遗制“穿心龙杠”,专绣“棺罩”、“头水”,发丧时幡伞纸絮布满长街,为保定多年少见的“出大殡”,轰动全城。

小金线胡同再应提到的大宅是“保义水社”,此宅院大屋高,四进院落连通起永华路和金线胡同。

这两条大宅汇聚的胡同,2002年后按城建规划拆建成新楼小区,两胡同名称亦合并成一金线胡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老街的记忆——北大街追忆
保定方志 2017-08-27 08:26:31

北大街约建于宋淳化年间,是通往北城门的南北交通要道,长680米。

北达北城门,南接东大街,街口正对大慈阁。

清代此街曾设参将署、保定营务处、京旗粮调局、北洋电报局和军器库,民国年间曾驻保定军法处、河北银行、河北日报社。

北大街是保定第四大商业街,从建筑风格上看,琅瑚街以南段,民国初年以前是骡马市,后骡马市迁往北关,只留下骡马市胡同为记,这段路是商业气息最浓的街段,在梁家胡同以南,两侧门面以中式板门或窗格式门窗为主,梁家胡同到琅瑚街段铺面以中西合璧式建筑为主,并间有二层楼房。

琅瑚街以北的店铺则为中式店面和中西合璧式单层门面并存。

从城建格局上看,北大街相连的岔路胡同多,除与九条通达的街巷交叉外,还分支出多达十五六个长短不齐的死胡同,反映出民居的密集和大院的纵深。从商业分布上看,多为单间、小铺面,以经营日常生活所需各业为主,有饭馆、茶馆、烧饼铺、小吃店、干鲜、糕点、粮店、油坊、杂货、酱园、烟铺、理发、织布、针线、车行、客栈、煤店、灰厂、木厂、铁厂、焊接、油漆、诊所、正骨、抬埋、棚彩、当铺、银号,还有火会、澡堂等等,可谓五行八作俱全。大的商号有德成、德茂、恒源酱园及万兴客栈、体仁堂药房、大兴木厂、万顺银号、裕兴当铺等。

北大街既是一条商业街,又是一条官绅巨贾宅第聚居的街道,整条街从南到北分布着许多官邸豪宅。
有名的大院有原明朝征西将军、保定卫指挥、锦衣卫千户贺虎臣府第,俗称“贺家花园”,是一组面东向西延伸至大纪家胡同西口的四合院群,十多套大院廊庑相连,建筑精美,其西南后半部为花园区,园区苍松翠竹、花木葱茏、亭台山石、曲径通幽。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省艺校,后由制帽服装厂占用。
因修建卢汉铁路时发家、号称“东半城”的程老茂,在北大街南口东侧有店铺30多间,住宅夹在其中,临街双扇黑漆大门雄阔,进门深胡同底建起一座高高直立、花边雕饰的照壁,侧旁两个并排的大门楼面南齐立,院内瓦房高深、环廊四合、红漆抱柱、雕梁画栋,室内地板满铺,并建有宽大的地下室。

接近北门的德茂酱园,临街十一间店面,店后是储藏院,再后为住宅院。住宅院另从街面辟胡同门,胡同内坐北面南两套二进四合院,还有一跨院。两套院中西院建筑尤其讲究:前院正房是高大宽阔、前廊后厦的客厅,客厅两侧建有走廊直连后院厢房,后院三上四厢房,上房两侧各带一耳房小院,后院十分宽大,窗前满种石榴、海棠。耳房东部又有一跨院,院内五间前廊宽伸的北房,庭院丁香花芬芳幽雅。

靠卖烟发迹的王氏宅,客房院与内宅院截然分割,其前二进院是客房院,中间以垂花二门相隔,院内客厅和配房以走廊相连。三进四进是内宅院,宅院与前部以空院、垂花门和花墙分离,宅院房高屋大,环廊互通,花格围护的大玻璃窗,十分美观。宅院后部是花园,园内堆土为山,上建凉亭,山下两侧建花厅、书房,环境清幽雅静。

省税务局曾占用过的院,则是三组套院另带二个跨院的整体建筑。坐东面西的黑漆大门,正对砖雕装饰的照壁独成一院,院中东、北各开一二门,北进二门是第一组院,院分二进,以垂花门分隔,里院房三上六厢,走廊互连,正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东进二门至一组院后为第二组院,院房为五上六厢,环以走廊,庭院宽大。此院后部为第三组院,第三组院与前二组院格局不同,为调向南北的二进小院,前后院均为“L”型室内连通的二上三厢房。

团**驻过的院,则为后宅绕以胡同另起内大门的三进大院,一进院房为五上十厢,二进院房为三上八厢,带耳房院,三进院为三上四厢,带耳房院。万字会院则为一套三进院,每院均为五上六厢环廊的高房大宅,房周除一面临街外,其他三面环院,院中遍植林木花圃,既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园林美。还有四进大院旁带假山亭台花园的钱宅、前厂后宅三进宽阔大院的石宅等等,这些深宅大院,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方整于外,寓变化在内的风格。

保定解放后,人民**首先接管了敌伪房产,并逐步进行了私有房产的****改造,使这些高门大院伴随着破旧的老北大街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近年来,经过城市规划,不断建设,这些各具特色的连片四合院住宅群随着旧城改造化做一种历史的追忆。

如今北大街两侧一栋栋新式居民楼拔地而起,新的北大街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出商业大街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老街的记忆——南大街谈往
保定方志 2017-08-27 08:22:10

南大街是保定府城中心贯穿南城直通南关的惟一通道,是仅次于西大街的第二大商业街。

南大街初建于宋淳化年间,路长近千米。

北起东西大街交界处的税务角,南到大南门。

其间,在裕华路与南大街交叉处的北侧街中有保定八景之一“横翠朝晖”的鼓楼。
鼓楼初名横翠楼,后改丛胜楼,相传始建于北宋,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复建。
鼓楼下部是一座高约8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的台城,台城当中南北开一券门,台城上是一座高约12米、明三暗五、双檐歇山式阁楼,头层北面檐下横架一面大鼓,南面檐下悬挂“丛胜楼”大匾,二层檐下悬挂一方乾隆御书“福”字匾。鼓楼与南面城楼遥相对峙,甚为壮观,尤其清晨,旭日东升,照临其上,霞光耀目,不愧八景之誉。南大街从鼓楼下穿过,楼北俗称鼓楼北,街道狭窄,街面铺户除临近鼓楼两侧有几座二层小楼外,均为单层。西侧多为中式板面、木格窗式建筑,东侧则以中西合璧式建筑为主。鼓楼南曾称过甘石桥,原亦狭窄,1921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建曹家花园(今南关公园),为便于车辆通行,拓展了此段街道,使之成为当时城内最宽的街道。临街店铺多以中西合璧式单层建筑为主,为数不多的二层小楼点缀其间,各店门面立面造型多姿多彩,女儿墙、假看墙形形色色,在街上纵目一览,给人以变化万千的直观美。


提到南大街,老保定人立即会想到广泛流传的民谣:“沧州狮子,定州塔,保定府的大裂瓜”,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和南城的“八丈高的大卧佛”。

大裂瓜在安祥胡同对面店铺的柜台下,传说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下界捉拿偷逃的九个司火神,二郎神肩担两座大山追了九天九夜,终于在满城地界将司火神捉住,二郎神在放扁担用山压他们时,不小心把扁担楔甩出落到保定府,两座山就是满城的南、北眺山,扁担楔便是南大街上的裂瓜石。现在这裂瓜石陈列在钟楼内,供人观赏。

保定铁球:据传铁球古代就已有之,只是个极小,当做武林人打人的暗器使用。到了唐宋时期,铁球个略大了些,用做武术界习武健身的器具,这时保定开始盛行起铁球。明朝时铁球已做成鸡蛋大,都是实心球。当时保定府南郊有一性格耿直、手艺超群的张铁匠,因路见不平打死了恶霸而经了官,正值知府是本地人,为官清正廉明,查清原由后,从轻判了张铁匠。后来该知府升迁进京任御史,不久被奸相严嵩陷害而锒铛入狱,严嵩势败后,宋御史得出牢笼,但身体衰弱,辞官回乡,张铁匠见其体弱多病,准备送去舒筋活血的铁球,又考虑铁球太重,于是巧尽心思,精心琢磨,反复锤打,用了七天七夜,终于打出了带有不同声响的空心雌雄铁球。不久铁球传入宫中,被皇帝用做赏赐大臣的专用礼物。十多年后,铁球才得以在民间流传,但一直是张氏密不外传的独家制作技术,打制的铁球全部委托甘石桥附近铁匠铺代卖。新中国成立后,张氏家族献出制球绝技,使铁球制作得到普及。如今,保定铁球已成为风靡海内外的强身健体的器物。

“八丈高的卧佛”:据传明朝重修城墙时,满城石匠刘全义在施工中发现一块坚石,于是抽空先将石块凿成城砖型,再在上面精雕细刻出一尊栩栩如生的卧佛,把它砌在人来人往的城门洞内。
此事传开后,哄动了全城,整天观者如云,把石佛摸得油光发亮,有细心的人和好事者,用手丈量卧佛恰好一巴掌高,于是以“巴掌”的谐音“八丈”传扬开去,就有了“保定府南城门有八丈高的大卧佛”之说。
这块石佛砖在20世纪50年代初拆除南门城墙后就渺无下落了。


作为保定第二大商业街的南大街,街面商铺鳞次栉比,行业范围小有规律,鼓楼北以刻字,打磨玉石烟袋嘴,卖火镰、烟荷包、戏装头盔和缝制成衣的小铺面为多,安祥胡同口南北一段为铁匠作坊和铁器铺集中地,整日炉火熊熊,锤声叮当不绝于耳,刀、剪、锄、镰一应俱全。兴华路东口以南多为荆编作坊,南关大桥的府河段泡满一捆捆荆条供作坊使用。当时南大街上大店名号遍布,有福兰斋、桂林斋、真素斋、一品香的糕点铺,有庆兴裕、全顺和、涌源号酱园,有庆丰义布庄、涌隆油漆店、东德记茶庄、万宝堂药店、荣记化妆品店、清新池澡堂,有大丰、永安自行车行和二十九军办的保定最大的官办汽车行,有名牌孟字剪、王三能菜刀,还有一条龙的**、恩玉轩的牛肉罩饼、大南门的红豆腐罩火烧和“六国饭店”小吃等等,难以计数。

新中国成立后,南大街按统一规划,进行多次街道改造,如今已成为楼群汇集、街道宽阔、服务行业集中、市井繁荣的商业新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 15: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恢复保护这些历史文化,毕竟满河北省有历史的地方都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 23:0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历史文物古迹,该做做规划好好保护利用传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 23:3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殡丧一条街、电动车一条街,别的城市求也求不来的历史街,在保定成了这样,足以见得目前的领导多么不思进取,这样是放在石家庄,估计石家庄弄得和西安一样好,不得不说,保定的领导思想还是很无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 2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zxc446923993 发表于 2020-10-2 23:33
殡丧一条街、电动车一条街,别的城市求也求不来的历史街,在保定成了这样,足以见得目前的领导多么不思进取 ...

把河北省给正定投的钱,给的土地指标,都给保定,保定也能整成西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14:19 , Processed in 0.04857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