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金刚郎

[公告互动] 重磅!“古泉州(刺桐)史迹”将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 丰州古城列入古城历史城区范围

来源:海丝商报 2017-05-22

近日,备受关注的《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规划相比,本次修编将丰州古城列入古城历史城区范围。泉州市域的整体保护结构为“一核、两轴、九片区”,“一核”指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核心范围总面积约7.08平方公里,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新增丰州古城0.67平方公里。

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古城格局

丰州古城范围由护城河外围控规路网围合而成,约0.67平方公里。丰州周围山体与古城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的古城格局,具体保护要素包括九日山、晋江、丰州古城及其空间联系。

在古城格局保护上,方案提出,将围绕丰州古城,打造环城绿带,强化古城形态;通过路径指引与标志展示,强化“一山、一水、一城池”的空间感知;优化九日山-晋江-丰州古城之间的路径空间环境;保护九日山生态环境、山体轮廓线,以及九日山摩崖石刻、延福寺、昭惠庙、石佛、唐丞相姜公辅墓等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点;禁止晋江丰州段进行填江造地行为,对其进行定期清理;对晋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等。

根据方案,丰州古城将保护原有城垣形态;保护与展示原城门位置,与城门对应的现状桥梁、桥址,以及以城垣等走向一致的街巷;构建“一环两水两轴带、一核一片四城门”的保护展示结构。“一环两水两轴带”即古城环城绿带、南门东西水塘、古城历史文化轴、古城生活轴;“一核一片四节点”即古城文化展示核心(城隍庙、书院组成的)、丰州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片(院落集中区域)、四个城门节点。

针对丰州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方案提出,将尽快编制《丰州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完成街区申报工作;保护片区内宗祠、祖厝、宫庙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居民意愿,进行适当文化展示与利用;街区内不得擅自改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保持或恢复传统肌理、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等。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

对于古树、古井、古桥保护方面,方案提出,对符合古树名木标注的进行挂牌保护;加强古井保护,尤其是仍在使用的古井,不填埋或占压,古井周边建设风貌不得与古井氛围相冲突,通过古城水资源综合整治提升古井水质;重点对甘棠井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打造开敞空间;保留古桥及桥址。

针对丰州古城现存交通问题,方案提出过境交通外绕,内部车辆限行;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历史保护区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3个解决策略。

在用地思路调整上,方案提出开发强度大的现代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置于古城以东,古城内打造生活居住、娱乐休闲主导的历史城区,按照保护整治、保留提升、整治改造和渐进更新四类更新模式对丰州用地进行调整。

在人口思路调控上,方案提出了近期疏解、远期调控的不同调控思路。近期,疏解环城绿带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所涉及人口;引导古城内本地居民参与家庭旅馆、民间文化博物馆、特色餐馆等类型的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人口从业结构的转型;远期,古城内不得新增居住用地,借以控制人口规模,尤其是新迁入人口数量,以确保原住居民为主导的人口结构,延续社区生活、传承本土文化。

丰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古城保护基础上,丰州还将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民生教育、医疗卫生发展,使得古城保护和丰州新城发展相得益彰。希望丰州民众能自觉参与到保护古城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8: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申遗进行时|遗产点现场展示馆形式设计方案讨论会

泉州人十分珍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批自觉保护、深入研究的地方精英,使一大批海丝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史迹遗址得到保护和传承。近几十年来,泉州人民不间断、持续地进行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深深地根植在泉州人民的血液之中。泉州人希望这些珍贵的海丝文化遗产,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人民分享,并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的传承。

按照申遗工作有关部署,结合展示馆建设进度,5月13日下午,申遗办在海交馆召开遗产点现场展示馆形式设计方案讨论会。八个现场展示馆业主单位负责人,陈列大纲编撰者、设计公司代表和展示组全体成员等近30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邀请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吴翠蓉、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杨条沯、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陈小茜等专家参加讨论,会议由文广新局副局长、展示组组长丁毓玲同志主持。

会议逐一就八个遗产点现场展示馆的形式设计方案展开集中深入的讨论。现场展示馆设计单位对各自设计方案进行充分阐释后,结合业主单位和大纲编撰者的相关意图表述,与会专家把握简洁大方、流线明晰、突出特色、经济实用等原则,针对方案的设计概念、色彩搭配和展示手法、多媒体应用等方面与设计公司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最后展示组组长丁毓玲同志就展示馆建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会后,设计公司要把握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交流,尽快理清完善方案的方向和思路,抓紧时间完成设计方案的修改完善和深化设计工作,确保现场展示馆陈列布展工作按时开展。第二,进一步强化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感。展示馆建设工作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有关业主单位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自觉承担督促进度、确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在当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单位应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及时与设计施工公司沟通协调,按照严格落实倒排时间表的要求,合理拟定施工时间进度表,倒逼进度,落实责任;第三,加强沟通合作。申遗办、业主单位以及设计施工单位要保持密切沟通,遇到问题应及时反馈,按合同及时推进施工进度,共同推进加快展示馆建设步伐;第四,抓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建设安全,确保所有展示馆建设任务在6月30日前圆满竣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8: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旅游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 全域旅游显雏形

来源:东南早报 2017-05-23

  本地人乐游,外地人爱来,泉州旅游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

  人气榜上成常客 全域旅游显雏形

  2012年某天,因着杂志上那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武汉的朱小姐开启了泉州之旅。此后5年她7次来泉,而且每回都呼朋唤友,带来一拨又一拨人同游古城。

  朱小姐经历的这5年,也是泉州旅游蝶变的5年——

  这5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古城徒步”、“海丝环湾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泉州在城市深度营销中名气大增;

  这5年,古城老街巷口、古民居前有了二维码标识牌,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它就会讲述街巷故居的“前世今生”,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这5年,全市旅游景区争先创A,“十二五”期末全市A级景区达到34家,比“十一五”新增17家;

  这5年,泉州全域旅游渐露雏形,全市游客接待量从3246.8万人次跃至5858.9万人次,而旅游总收入从351.5亿元增至717.15亿元,翻了一番多……

  【讲述】

  5年七游古城 “来100次也看不腻”

  “国内再也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有如此丰富的宗教文化,让你来100次也看不腻。”今年3月份,来自武汉的朱小姐第7次踏上泉州。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2012年的一天,朱小姐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泉州的文章,开头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她。作为一个宗教和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她细细研究了泉州的宗教和历史文化资料后,爱上了这个被称为“佛国”的城市。2012年11月,她和两位在“豆瓣”上认识的、同样热爱宗教文化的朋友来到泉州。那一次,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在泉州找庙宇,从天后宫开始,关帝庙、元妙观、开元寺、承天寺、少林寺……3天时间里,她都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个庙宇。

  在朱小姐眼中,泉州这座城市,走几步就有一座庙宇,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还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拜王爷文化,都十分有趣。除了走不完的庙宇,美味的小吃和物美价廉的住宿条件,也让朱小姐乐于一次次深度游泉州。

  “这些年来明显感觉泉州在国内的知名度提升不少,城市营销力度上来了,旅游配套也在逐渐完善。”今年11月朱小姐还会带一帮人来泉州,“也许泉州的旅游部门应该给我颁个贡献奖!”

  二维码标识牌

  更易“读懂”泉州

  市民小戴是个文艺青年,在他眼里,“穿过一条条小巷,感受古城一景一物,是人生一大乐事”。

  小戴说,曾经有驴友称,泉州的知名景点较为分散,深度游古城显得有些奔波,还称“泉州的老城区只能暴走,如果你到泉州来,请准备好一双好走的鞋子”。如今,随着旅游基础配套逐步完善,这一情况得以改观。“小黄人”和共享单车的普及,以及古城社区电瓶巴士“小白”的投用,让深度游古城更绿色更便捷。

  去年6月,由泉州古城办、泉州市旅游局与东南早报联合举办的“首届泉州海丝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掀起全城旅游热潮。这场大规模城市运动中,徒步游吸引了海内外上万人,也包括他自己。“一天看尽泉州的人文风貌,太赞了!”

  自此,小戴更喜欢到背街小巷,领略泉州的人文积淀。而古城尤其是西街、东街、中山路等街头巷尾出现的二维码标识牌,让他更容易“读懂”泉州。

  泉州知名度大增

  民宿常一房难求

  “开业至今仅两个月,但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全部满房!”杨桃公馆负责人吴志超说,由于从事旅游行业,这些年来他更能感受到泉州旅游一点一滴的变化。

  吴志超说,5年前,他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开了慢山庄,主要提供餐饮服务,这些年来随着游客增多,营业额一直在增长。去年,等待多时的“良机”来了。“央视猴年春晚分会场设在泉州府文庙,春晚效应让泉州备受世界瞩目,泉州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去年6月份,首届泉州海丝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让泉州人气高涨。”这一切,都让吴志超体会到,泉州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上来了,于是他在西街开了民宿。

  “去年以来,西街的游客大幅增加。前年‘五一’小长假,西街的人流量还没有那么多;去年‘五一’,西街试水步行街,还举办了很多展览,人群开始喧闹、熙熙攘攘。”今年“五一”,吴志超的民宿乃至整条西街的民宿“几乎都满房”,入住率100%。

  吴志超觉得,这5年来泉州的旅游基础配套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很多文化遗产点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二维码标识牌、智慧语音导游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节庆活动,都使泉州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

  【部门】

  完善旅游配套

  全域旅游露雏形

  泉州市旅游局介绍,5年来泉州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业态和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辐射与聚集效应逐步增强。

  2013年8月,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助力,让“文化泉州”的金字招牌更加璀璨。央视画面上的泉州、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泉州,以及亚洲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推介活动和城市营销,使得泉州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得益于旅游方式的转变,泉州作为古城的优势逐步体现出来。2016年,泉州市旅游局率先建设语音导游系统,在古街巷头尾、老宅故居前设置二维码标识牌近400块,系统收录古城区内300个语音导游点,基本覆盖了古城范围内所有知名文化类旅游景点,时至今日系统访问量已经超过10万次。与此同时,设置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完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泉州“旅游厕所革命”见成效,泉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出台的《泉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泉州将构建“一城二带六集群”,全域旅游渐露雏形。“一城”即做强泉州中心城区,“二带”即蓝色滨海旅游休闲带和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带,“六集群”即打造“时尚工旅”、“滨海雕艺”、“茶+旅”、“香+旅”、“瓷+旅”、“石+旅”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9: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8 23: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2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我们大泉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8 2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ijjnews.com/system/2017/06/18/010999680.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3:5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新潮来泉调研 全力推进申遗工作再细化任务再落实

2017-06-19        来源: 泉州网

郑新聪康涛参加

泉州网6月19日讯

16日至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率队来泉调研“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实地考察我市申遗遗产点,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部署下阶段工作。

调研中,宋新潮先后察看海上航标万寿塔、六胜塔,前往石湖码头、草庵、晋江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九日山、府文庙、德济门、天后宫、真武庙、江口码头、洛阳桥,实地调研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对遗产点的本体保护、现场展示、标识监测、管理体系建设等业务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座谈会上,宋新潮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泉州市委、市政府以极强的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举全市之力精心组织,高效运作、全面落实申遗工作,成效明显。下一步,要继续本着“申遗为民、申遗惠民”的精神,过细工作,做好保护项目扫尾,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工作,全社会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提高保护意识,提升管理水平,着力优化申遗展示馆大纲设计,精心筹备专家现场评估迎检工作,梳理提升申遗的主题价值,充分展示包容、开放、多元的特性,通过申遗,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市领导郑新聪、康涛、周真平参加相关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7 15: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福州也是一起申请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2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海洋葱 发表于 2017-6-27 15:48
好像福州也是一起申请报的。

福州没有,这个可以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2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成功,对泉州来说是一大步啊!加油,泉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21:4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和话语权 只要是国家推荐的 肯定是能过的 坐等好消息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1 1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石狮申遗点展示馆开始布置

今后,市民走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石狮申遗点展示馆,便可以了解万寿塔、石湖码头、六胜塔的相关历史文化。记者从石湖码头保护管理站了解到,经过前期准备,备受关注的“古泉州(刺桐)史迹”石狮申遗点展示馆进入展馆布置阶段,专业人员正对展示馆进行第一期布置。

据悉,石狮申遗点展示馆将展示万寿塔、石湖码头、六胜塔相关的实物以及文字、文献、图片。共分“林銮古渡通异域”“万寿宝塔指航程”“六胜春色满刺桐”“文化共享永传承”四部分,全面展示古代有识之士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历程以及丰富厚重的海丝历史文化遗产。

(来源: 石狮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09:5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申遗遗产点将有口述档案 采集工作启动

2017-07-12    来源: 泉州网

为申遗提供翔实档案佐证

泉州网7月12日讯

为留存历史记忆,展示古城风貌,日前,市档案馆正式启动对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过程中16处遗产点的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和制作工作。

开展遗产点口述档案视频采集制作工作,是市档案馆收集、保存古城历史档案和服务“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市档案馆已采集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江口码头、真武庙、老君岩造像、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洛阳桥、九日山祈风石刻等8处申遗遗产点的口述档案视频。待口述档案全部采集、制作完毕后,人们可以从视频中,看到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述说祈风石刻的千年故事;通过视频保存,洛阳桥的“活字典”陈德杉终于能兑现他的承诺,把桥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为做好此项工作,市档案馆通过提前准备与筹划,选定熟悉16处申遗遗产点历史情况的权威人士,逐一采集视频,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后期加工制作。全部完成后,这些珍贵的口述档案,将被收入市档案馆永久保存。对申遗遗产点进行口述档案采集,不仅丰富了我市关于古城历史风貌的档案资料,起到保护、传承古城历史文化的作用,也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提供了更为翔实的档案佐证。

口述档案是以抢救和保护历史记忆为目的而存在的原始记录。它的核心,是保存消失了的“声音”。从狭义上说,是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调查的结果,表现形式通常为录音磁带、录像及其解释说明的文字信息;从广义上说,包括新闻采访、会议录音等一切有保存价值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07:4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陆续划定各申遗遗产点遗产区缓冲区

2017-07-20   来源: 泉州网

我市陆续划定各申遗遗产点遗产区缓冲区——

立界桩树界碑 保护更加到位

泉州网7月20日讯

日前,在石狮的石湖码头丁字坝东侧附近,施工人员安装了一块刻有“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区界桩 泉州市人民政府立”字样的界桩,这块编号尾数为“A001”的界桩,与其他界桩、界碑一起,将遗产区与周围环境区隔开。

记者了解到,我市16个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遗产点已陆续启动界桩、界碑安装。目前,石湖码头、六胜塔、德济门、天后宫等多处遗产点周边的界桩、界碑安装工程业已完毕。预计本月底,所有界桩、界碑安装均将结束。

不同的桩碑,用于区隔遗产区、缓冲区与周边环境的边界。据了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对遗产点周边进行划界、限控,将更有利于遗产保护。为切实加强对“古泉州(刺桐)史迹”16个申遗遗产点的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和申遗工作要求,我市陆续划定各申遗遗产点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对保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严格管控、严格审批程序,并以立桩树碑的形式进行明确和标示。

在安装前,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先进行近一个月的现场勘点、设计,对每个界碑、界桩安装位置划定,并通过GPS定位每个点位的准确经纬度,同步开展数据录入。在界桩、界碑之上,设有二维码,通过手机的“扫一扫”功能,即可了解该申遗遗产点的中英文介绍等相关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场安装环境,我市采取界桩与界碑结合安装的形式,在野外环境下,多采用三角柱界桩,在一些居民、行人稠密区,则更多采取不影响居民出行的嵌入式界碑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9 07:53 , Processed in 0.04403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