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1 15: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最近几年中国百姓的普遍心态,无论什么工程规划,不在五年内完成就是罪过。无论什么规划一定要马上立竿见影,而且必须是高大上的,我觉得这种心态很不健康。
武汉这次规划的是商业服务区的建设,别觉得这是和cbd一样的多么高大上的建设规划,这就是明确了住宅地区和办公区的分开的规划。就是每个区1-2个专门的明确的商务办公区罢了,与cbd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只不过武汉领导喜欢这种高大上的词,每个规划都要带上一个中央什么什么区,别把这当回事,一种政绩宣传罢了,真在建设时的资源投入与真正的cbd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
武汉以前一直到现在的城市规划就是个典型的苏联模式城市,什么概念?一个大院一个国企,里面几栋办公楼,十几幢厂房,十几栋住宅,然后围墙一围,前后左右几个门一卡。整个城市的格局就是这样一个院一个院切割开来,汉口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武昌这边非常明显。武珞路沿线,中南路的各个院,武锅院,各个学校的院,军区大院,总医院一个院,对面以前还有个石牌岭医院又是一个院。中北路的武重就占了一大半了,水果湖那块更是各个省府大院一个又一个。整个武汉市大概就是哪里工作哪里居住都定好了,根本没什么住宅区商务区的概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在武汉越来越深入,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大,公司企业越来越多,以往根本就没一个明确的办公区规划写字楼的建设,几乎全是东一个西一个,慢慢的才有了中南路和街道口的一点点集群效应,但是终究不是政府规划的,各项基建跟不上,更不用说什么商务区里的优惠政策这种说法了。所以间接导致了武汉的民营经济一直难以得到发展,私人企业在哪办公?在哪可以有优惠政策?现在可能还好一点,10年前真的是非常难。印象中整个洪山下就一个亚贸和兆富国际算启蒙时期的写字楼,然后广埠屯集中了一些公司。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武汉的民营经济有多差。
现在规划名称是服务业规划,很明确了,提供民营企业一个集中的,良好的办公区,这个区内,商业,商务办公的引入落地以及基建都会有一定的跟进,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中央商务区,中央这两个字就说明了还有个地方咧。武汉现在是几年的摸索发展已经有点初具规模的商务地段发展起来了,比如中南徐东街道口等,还有初具规模的新住宅区也出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规划政策跟进,比如公共交通的设置,电网的规划等。先把各地方的商务区规划出来提供给越来越多的私企一个专业的良好的办公环境,然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