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18 2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6-2-18 21:55 编辑
谈近代洋务运动,沪津汉是三大基地,三大洋务运动大臣的领地,淮系李鸿章以江南为主,上海著名的江南制造局(江南重工的前身)就是淮系一手扶植。张之洞督鄂,汉阳成为国内最大钢铁基地和军工基地,当然也有汉口的金融贸易体系。袁世凯则是天津卫洋务运动的推手。
中国是典型的政治经济不分家,经济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所以上海天津武汉三大近代都市就是这么崛起的。而此前即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家通商,所谓13行。所以洋务运动的结果是沪津汉的崛起,取代此前的广州、南京、杭州、扬州、成都等内陆传统大商埠。
沪津汉三大都市在辛亥革命后也发生分化。武汉因为受到北洋军队的战火(六渡桥以西汉口华界被战火屠城,元凶就是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当时统帅北洋军只听命袁世凯,不听从清廷),两次大战役,包括武昌也没有幸免,破坏极大。而天津上海则没有经历战乱,所以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迅速扩大对津门、汉口的领先优势,真正确立大上海在远东的国际地位(我老外公就是20年代末期很小就去上海,国际饭店正在打桩)。
北伐军时代,武汉三镇是北伐战役中战争破坏最严重、死伤最多的。由于牺牲惨重,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后,第一件事就是拆除武昌老城墙,因为攻城让铁军伤亡惊人,战火又一次破坏。上海是GCD发动武装起义,没有攻城激战。天津更是再一次避免。这一段时间上海是囊括国内进口贸易主要份额的口岸,也是全国最大轻工业基地(重工业在武汉沈阳),直到30年代末期淞沪会战,大上海都是黄金时代。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上海、天津、武汉都达到了巅峰,武汉是因为由留学归国的饱学之士担任领导,所以在30年代达到工商业与文化的巅峰(这段历史可以参看池莉的《老武汉》)。
但是,抗战爆发后,武汉遭遇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大工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部搬迁到重庆,造就了今天重庆的工业脊梁重钢、长安、建设等工业集团。武汉会战历时一年,是中日之间最大的一场会战,这场大战耗尽武汉元气。抗战胜利后,武汉直到1949年,工商业和城市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转。我外公家族就是从上海西迁武汉,再西迁重庆,战后回到武汉。
建国初期,国内有6大都市,其中城区人口突破200万的是上海、天津、北京、沈阳。超过100万,接近200万的是武汉、广州。再往后面是哈尔滨、重庆。组成八大城市。再往后是南京。这是家里老书柜里1954年的老地图册看到的,有依据。至于是西安还是成都进入所谓十大城市,就不考证了。毕竟不是家乡。
建国后直到80年代,武汉与沈阳广州都是一个梯队,彼此之间交替领先,仅次于三大老牌直辖市。无论工业还是总产值、财税等,都是这个水准。
要说上海的变化,就是建国后,土共照办苏联计划经济,压制市场经济。上海在远东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功能受到极大削弱,沦为一个工业制造基地,成为共和国财税的最大来源,排在后面的是辽宁、天津等老工业基地,再后面是武汉广州重庆等工业基地。上海在文革前后,有200多万人输往全国各地,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武汉不是重点,真正重点是西北西南,以陕西、四川、甘肃、重庆、贵州为重点,多数是军工和国家重点工程。武汉在三线建设时期也输出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船舶系统,我父母家族就是这样去西北和西南的。这个系统除了上海人多,就是武汉大连的人多。北京建国后,根据老毛要变消费中心为生产中心要求,布局首钢、燕山石化、大型机床厂、棉纺厂等,也成为新兴工业中心。
这些才是国内大都市传统产业的发展轨迹。于是出现前面我所阐述的现象发生。
而新经济时代,随着80年代初期广东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建设,到90年代初期沿海大开放。不仅广东崛起,江苏浙江传统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再一次大爆发,北方是山东回归。形成今天东部沿海的发展格局。湖北在80年代陈丕显主政时,曾一度是内陆工业化最好省份,经济总量全国第七(现在也在回归)。
目前最大的变化是,互联网经济兴起,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看借助互联网发展最好的是北京,其次是深圳,再就是杭州。北京是因为建国后,将国家主要管理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产业资源,都聚集在北京,几大削弱了上海过去在这方面的领导地位。所以最近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利用行政优势,再一次聚合优势资源大发展的十年。而上海除了传统产业比北京强,证券因有交易所比北京强,其实金融中心只是个招牌,真正中国金融中心依然在北京。谁掌控了金融,谁就是经济中心。这就是我说的真正的总部就在京沪。广深都排不上。
北京在科技教育资源集中,又有行政优势的条件下,互联网经济远远领先上海。所以在北京的传统产业外迁下,服务业比重全国最高,三产高达70%,这样的产业机构沪深杭都望尘莫及,何况武汉。
天津和重庆武汉本来都是重化工产业城市。但这三个城市中,武汉教育科技资源最丰富,转型也早。所以我看好武汉,也是这个因素。重庆在这块不如成都、西安,甚至互联网产业还落在长沙之后。天津也好不到那里去。
新经济这块,前几年中西部最强是成都。随着武汉在这些资源优势的发挥,迅速赶超,成都优势不在。而传统产业武汉本身就不比重庆差,只弱于天津,所以我前面说看好武汉,就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