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1 07: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公选破例留下
半年后,一件事让还有半年就能回沪的洪玉龙犯难。
2005年,红河州成为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要举行校长公选。红河县领导提出:能不能让洪玉龙这位上海教师参加公选?支教教师留下来做校长,此前没有先例,而且,如果被选上,意味着洪玉龙要在红河县再留三年多。
洪玉龙犹豫了。在上海有自己的家庭,况且孩子读高中,两年后要参加高考。走,还是留?那些天,洪玉龙反复进行思想斗争,但一看到孩子和老师期待的眼神,他不忍心拒绝。就这样,他走上了公选校长的竞聘演讲台,最终从9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2005年2月,洪玉龙成了红河县一中校长。他希望,用三年多时间能让学校脱胎换骨。
上任首件事,充实教师队伍。学校教师队伍断层,老教师占六成以上,主课教师尤其缺乏,十年来,更是没新进一个大学毕业生。洪玉龙给县政府打报告,希望得到财政支持,招聘新教师。当年暑假,洪玉龙亲自面试,招聘了19个大学应届毕业生,给英语、数学等学科补充了新鲜血液。
“红河县一中教师有干劲,但是教育方法和观念比较落后。”洪玉龙说,关键是视野不开阔,“闭关”教学。他发现,由于地形地势所限,当地几乎没有教育教研活动,县城学校之间很少交流互通。洪玉龙联系了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些专家,请他们来红河听课、指导,启发教师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他将教师“送出去”,每年派出8名红河一中教师,到奉贤高中、曙光中学等校,挂职学习三个月,跟随上海教师听课备课。云南教师深受触动,有教师给洪玉龙发邮件说:“没想到课堂上还举行分组讨论、PPT展示,教学观念和思路都被更新了。”洪玉龙还拨出经费,购买各地的题库和试卷,让教师学习出题,给学生精练。
爱心义工心系大山深处
红河一中悄然发生改变。2008年高考上线率达到56%,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当地老百姓称赞:“上海校长果然名不虚传,真有一套好办法。”
2008年8月,洪玉龙任期已满,即将回沪。临走前,红河一中的学生和老师依依不舍。不少家长闻讯赶来,走了几小时山路,挎着竹篮,装了几十个新鲜土鸡蛋。学生们给校长塞了厚厚一叠信:“洪校长,你还会来吗?”“我们不会忘记你”,“你就像我们的天使”……红河一中的教师送了洪玉龙一套亲自缝制的哈尼族衣服,“别忘了这里,别忘记我们。”
每次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洪玉龙总会想起云南红河,仍然牵挂大山深处的他们。如今,他每年都要回红河,看看孩子们和曾经共事的教师。他陆续带回红河一中280多名贫困生材料,在奉贤区牵线搭桥帮困。奉贤区齐贤、华亭、古华、实验等中学,每个班级与一个云南学生结对,学生每年掏出5元零花钱,帮助云南孩子完成学业。洪玉龙另外每年资助几名红河一中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这次全国扶贫先进个人获5000元奖金,全拿出来资助了5名云南孩子。同时,他联系奉贤团委,将红河县爱心助学网挂靠在团委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河贫困生状况,传递爱心。
“今年春暖花开后,我要再去一趟。”洪玉龙一直有个遗憾:四年里,没在当地建一所希望小学。他游说了一些企业爱心人士,打算今年带他们去当地走走,筹建一所希望小学,“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育是滋润心田的阳光雨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