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4 0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钓鱼爱好者黄阿伯眼中的上海河道——“阿拉的河浜越变越清爽了” ( 2012年5月12日 )

黄中甫在家中整理渔具
“我是一个钓鱼爱好者,虽然年过八旬,但还能经常和邻友们一起到郊区河浜钓鱼。每次相聚,我们就会商量下次钓鱼的去向,聊聊上海的长河短浜在这些年里的变化……”日前,记者收到长宁区居民黄中甫阿伯写来的一封信。在这群钓鱼爱好者的眼中,上海河浜究竟有什么变化呢?记者来到黄阿伯家里,和他聊起这几年钓鱼遇到的新鲜事儿。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钓鱼。”别看黄阿伯年近耄耋,身板仍硬朗得很,回忆起钓鱼的经历也是娓娓道来。上世纪60年代从老家来到上海后,休息天就喜欢骑着脚踏车,在北新泾一带的河浜钓鱼。“脚踏车骑不远,就在家附近转悠。”每次都有斩获,黄阿伯垂钓的兴趣越来越浓。可随着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那一带的水质越来越差,“杂草丛生”、“河水臭黑”是黄阿伯的印象。“找来找去,附近能钓鱼的河浜几乎都没了”。
退休后的黄阿伯喜欢坐上公交车往西边走,与一伙钓友老兄弟到青浦、嘉定一带。崧泽、桃园、黄渡等地名他如数家珍。那边的水质虽然不错,但垂钓并不方便。“一个是路程长,再一个太冷落。”这么多年下来,黄阿伯练就了一双“看水识鱼”的火眼金睛。“我们到了一处河浜就开始看,一边看一边走,根据水质、流速等判断是否有鱼、鱼有多大。”有时候一条河道不行,再往里走找第二条河道。
现在,这些臭河浜都变样了。
2006年以后,电视里不断播出关于苏州河整治三期工程的新闻,黄阿伯十分关注,感受也十分明显。他指着地图告诉记者,以前仙霞西路外环高架附近的小河浜,河水臭不可闻,里面没有活物。但随着河道开始疏浚,眼看着水质一点点变清。有一天路过时仔细一看,粼粼波光下游动的不是一尾小鱼嘛!“天山西路过外环那边的河浜,变化也很大。原来我们只能花钱在私人鱼塘里钓鱼玩,如今也可以在小河浜里一展身手了!”黄阿伯开玩笑道。不过他钓鱼很有原则,只要旁边立有“禁止垂钓”的牌子,他坚决不下钩:“钓鱼本来是白相相,这样被人看见了,丢人口伐?”
河水越变越好,不是黄阿伯一个人的感受,熟悉的钓友们也很赞成。“就拿北新泾这边来说,房子越造越多,但河水却比以前更好,这说明政府是下了功夫的啊。”记者还特地随黄阿伯沿着苏州河一边走一边看,了解哪条河浜是苏州河的支流,哪条河浜从前些年开始有活物游动了。
黄阿伯印象最深的,还是松江佘山一带。“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河岸如廊,水清如画,鸟歌蛙唱,鱼虾成群,真漂亮。”他回忆,以前坐公交车到那边垂钓,要靠自己在乱树丛中找路寻位置,冷落得不得了;现在好了,有河堤、亭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最关键是还通了地铁,比以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听说以后青浦也要通地铁,那就更方便了!”
河道清爽了,鱼也多了,每出去一趟,黄阿伯都能有所收获,“1斤2斤不嫌多,2两3两不嫌少”。大家还约定,“小猫鱼”一律放生。就在前几天,他还和钓友们一起去青浦方家窑垂钓。“在一处新农村小区附近,房子修得漂亮,里面环境也安静。”钓友聚在一起,总是特别高兴,经常聊起自己又去了哪条河浜,感觉如何,收获几何。这些感想聚集在一起,都快汇成一张“上海河浜口碑图”了。当然,黄阿伯眼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河浜还要治理污染,有些河浜里的鱼种少了,还有些河浜消失了。
“其实我去钓鱼,主要还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黄阿伯总结道:最快乐的不是别的,是看见上海河浜越变越清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