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qhyqhy

[江城资讯] 【重磅】湖北互联网:要追赶北上深杭(12.13更新65家批发市场将登陆卓尔云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5 15: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wang_king08


听了一些业内人的分析  的确如此 要烧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IT行业是最不需要自然资源禀赋的一个行业。就像北京,完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就凭借政策和人才这两项优势,就打造了中国最厉害的IT城市。而武汉想在IT业有所发展,最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的做法了。简政放权,出现新鲜事物积极研判,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只要新出现的技术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就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扫除障碍。再加上武汉自身的人才优势以及武汉工商业城市的吸引力,我相信只要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人居环境不断向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武汉定居下来。

举个例子来说,像现在的专车事件,武汉就应该积极商讨对策,努力接受新兴事物。这样才会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看到武汉市政府的诚意,他们才会愿意来武汉投资。来武汉设立总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Bobby12345


    北京的政策跟人才都是全国最优的,这就是最大的禀性,政府的做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依旧需要政策跟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7: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表示,武汉现在是一块创业热土,已经列入全国的金融改革实验区,今年底还能获得内陆自贸区的身份,再加上全面综合改革实验,如今关于针对互联网企业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政策也在考虑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7: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Bobby12345


    说的太对了,互联网行业靠政府的政策,武汉需要有魄力拿出全国最好的政策,吸引创业者来武汉创业和融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7: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ex301

第一,打工人永远是大多数。
第二,认为一线城市发展空间比武汉大的,不妨想想日本的发 ...
coldbox 发表于 2015-11-25 14:01



    1.你没有考虑工资涨幅,北京能提供的高薪职位多于武汉,也许总监下一次跳槽就能涨薪30%,在武汉跳槽都不好跳,职位少。
    2.你没有考虑资本市场的加成,创业公司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原始股的收益抵一辈子工资。北京IT创业环境,创投资本的活跃程度优于武汉。
    3.类比不当。日本发展空间没有中国大,就能得出一线城市发展空间没有武汉大?全国的优秀人才往四大一线城市挤,他们都是傻子?
    4.人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求。一个非湖北人,在北京立足,和在武汉立足,哪个精神满足感更强,不言而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7: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这块和北京上海的氛围差距太大,能赶超一下杭州就很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8: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真的吗 那太好了 是喜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清水混凝土
说了半天还是在讲北京现在比武汉优越许多。没人跟你争这个,俺要说的是,年轻人不能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而忽略大势。如果任正非马化腾王石王卫们因为当时深圳只是个三线城市而不敢投身其中的话,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一线城市好是好,但是离天花板不远了(体制所限,也许中国的天花板还不及日本的高),而武汉的潜力刚开始释放,前景如何各人去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1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跳槽在北京是涨薪的最佳手段。我儿子以及他的同学在北京的公司跳来跳去,薪水每次呈50%的上涨。只要你有点小名气,猎头天天围在你屁股后面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2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qhyqhy


      看了一下,对武汉未来5-10年是否能追上北、上、深、杭,持保留意见。
但已经看到武汉在努力了。
     下面简单聊聊,不对之处大家多多提意见。
     信息产业发展的几个要素:
1.人才    武汉的IT产业和北上广之前的差距太大,所以孔雀东南飞,不足为奇,但北上广的房价、通勤交通、子女教育,开始让一批追求生活质量的中层(可以理解为公司中的中坚力量)在思考是做鸡头还是凤尾了。 二线城市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引进一批“次一流人才”(原谅我没叫二流),各个城市想法不一,有靠招商做大研发中心、区域中心,吸引回流的,有靠政策吸引回去创业的。目前看来,武汉都已经在做了。
      人才分两类,一是创业一把手,即领军人才,这个可遇不可求,中国互联网20年也就那么几个,还有一类是中高级管理人才,这个其实武汉本土的公司不多,而湖北在国内外的大公司中很多(这是个人圈子得出的结论)。第一类是没法在人牛逼后引进的,只能在慧眼识伯乐,在人不牛逼的时候扶他一把。自然他做大了就想着你的好了,武汉的3551即是此类。所以我们重点引进的是第二类——“次一流人才”,第二类人在大公司混了5-10年,有能力、有格局,也面临职场上升通道、成家立业、子女老人。所以关注他们的痛点是能否吸引其关键。

2.资本 资本的力量,已经被重视了,包括吸引科技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创业投资,都想发展金融,但目前这个被ZY严格管制的领域,能否争取到政策,实为未定之数。列为第二,是因为武汉的公司同样可以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只要我们搭好台,不愁没人来唱戏。
   
3.时机   觉得IT产业的发展,从90到2000这十年爆发了一波,目前(2012到未来10年)可能是第二波,从国内外(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日本、中国)争相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就能知道。 能否抓住这个天时,能否在这么多城市的竞争中胜出,说不好。

4.政策 这个武汉能否有优势,就看上层的格局和魄力了,目前看来,HZ和WW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否后继有人,咱就说不好了。
     
     个人浅见,望各位轻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2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xzbd000


    说的有道理,祝福武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部引进人才资金企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力提高本地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非常重要,本地不少企业,特别是国资性质的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不少领导的管理方式还停留在10年前,有的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和沿海企业的竞争中效益只有人家十分之一。强调等级的文化根深蒂固,极不利于发展互联网业务。这方面除了需要引进一大批“狼”给本地企业带来刺激外,政府可以尝试组织一些企业一把手培训,比如请雷军马化腾作报告,不一定都是官员听,本地的董事长总经理也需要洗洗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部引进人才资金企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力提高本地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非常重要,本地不少企业,特别是国资性质的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不少领导的管理方式还停留在10年前,有的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和沿海企业的竞争中效益只有人家十分之一。强调等级的文化根深蒂固,极不利于发展互联网业务。这方面除了需要引进一大批“狼”给本地企业带来刺激外,政府可以尝试组织一些企业一把手培训,比如请雷军马化腾作报告,不一定都是官员听,本地的董事长总经理也需要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5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上广深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但武汉正在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00:15 , Processed in 0.05233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