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9 01: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忘川浮生若梦 于 2023-1-9 01:18 编辑
1月7日和8日,2022年度湖南考古汇报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在8日举行的湖南考古汇报会上,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夏笑容所作的《长沙天心区朝阳巷遗址宋至明清遗存发掘收获》披露,在解放西路贾谊故居南侧工地发掘了长沙地区目前发现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南宋时期天井院落。此消息引起湖南广大文物工作者和广大文物爱好者的强烈关注。
夏笑容介绍,长沙市文物考古所从2022年6月底开始在长沙天心区朝阳巷工地的考古发掘。该考古工地位于解放西路与太平街交会处东北角,北邻贾谊故居,处于长沙第一批第1号文物埋藏区(长沙古城文物埋藏区)内。该工地考古发掘至今为止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发掘了一大批宋代至明清时期遗存。
该工地目前共发现宋元至明清时期房屋建筑基址22座、灶4个、灰坑196个、沟24条、井15口、路面2处。这批房屋建筑群均由多座不同规模房屋建筑基址、路面等构成,另发现有明清时期水井群等。
夏笑容特别提出,这批建筑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为编号为F8的南宋时期的天井式院落,该院落为一处坐北朝南的两进天井式院落,第一进面阔四间,进深两间;中间为大天井,天井周围为回廊,东部有一个小天井;第二进为较高的台基,台基南部用规整的条石包边。该天井式院落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造极为精美考究,推测可能是南宋时期五品或具有一定等级的官员或富商的生活宅院,这种天井式院落在长沙城区尚属首次发现,体现出长沙地区宋代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
重达76公斤的麻石球记载元军攻打南宋长沙城的历史
夏笑容还提到该工地的还出土了一批麻石球,这些麻石球大小不一、轻重亦不等,最轻的有21公斤,最重的达76公斤,应该是南宋末年蒙元进攻长沙时所用回回炮与投石机炮弹,对于研究宋蒙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清时期古井、灰坑等遗迹也出土了大量铭文砖,绝大多数为残砖,铭文大多记录烧制单位及人役。这些烧制有长沙县、善化县、平江县、华容县、衡阳县的明洪武铭文青砖近年在长沙各处工地有大量发现,现亦在坡子街火宫殿、开福寺内有同类青砖展示,这些铭文砖应为明初修建南京城所用,最后遗留在长沙,它们为研究湖南地区明代砖窑分布、劳役制度、基层组织、职官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象棋、围棋、骰子等文娱用具见证解放西路的文娱繁华
长沙天心区朝阳巷遗址还发现了丰富的宋代至明清时期遗存,尤其是宋元时期多个建筑基址群的发现对了解长沙各时期城市街道建筑布局以及历时性变迁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建筑大多遵循坐北朝南的分布,或可推断南宋时期长沙城内已形成朝阳巷。
该工地还出土了一大批精美文物标本,主要有陶瓷器、琉璃器、铜钱等。宋元时期瓷器尤其丰富,既有大量本地窑口器物如衡山窑、衡州窑、棋梓窑、醴陵窑产品,同时有丰富的外地窑口器物,如龙泉窑、景德镇湖田窑、吉州窑、耀州窑等,为研究长沙地区瓷器分期断代、瓷器贸易与市场消费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除陶瓷器外,该遗址还出土了造型精美的琉璃钗饰、大量铜钱以及象棋、围棋、骰子等文娱用具,反映了长沙地区这一时期繁华、活跃的商品经济和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在本次湖南考古汇报会结束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郭伟民点评2022年度的二十项重大考古发现时,着重提到长沙经历了1938年文夕大火,地面历史建筑荡然无存,长沙朝阳巷南宋时期的天井院落基址保存得特别完整,在建筑考古、古城街巷考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考古发掘十分难得,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活见证。
看这个考古发现,感觉贾谊故居二期真要往后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