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5-1 22: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市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
一、概况
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处于大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是无锡历史城区南侧的传统商贸重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一,是无锡传统河街空间的代表性区域。街区于2016年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起永乐路,南抵南水仙庙,西至金钩桥路,东至祝大椿故居-向阳南路,总面积47.74公顷。规划范围即为街区保护范围。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四、历史文化价值
(1)无锡运河“水弄堂”的精华段落
(2)无锡工商业发展史的典型代表
(3)传统与近代建筑共存的突出见证
(4)传统文化与乡绅精神的特色体现
五、功能定位
以文化旅游、特色商贸、传统生活为主导功能,形成运河文化的展示弘扬示范地、无锡生活的特色体验集中区、活力精致的青春风尚新聚场、居客共融的文旅休闲融合区、乡绅精神的教育传承新基地。
六、街区历史文化保护
(1)保护范围划定
街区保护范围北起永乐路,南抵南水仙庙,西至金钩桥路,东至祝大椿故居-向阳南路,总面积47.74公顷。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核心保护范围:北至跨塘桥南侧,南至南水仙庙南边界,西至张家弄西入口-定胜桥-黄浩庆宅-薛南溟故居-南水仙庙大雄宝殿西边界、东至祝大椿故居东边界,面积为18.78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永乐路南侧、南至南水仙庙南边界,西至金钩桥路东侧,东至祝大椿故居东边界,面积为28.96公顷。
(2)保护对象
重点保护富有历史意义的历史要素,包括:传统空间格局与肌理、河道水系、世界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保护格局
保护“两街夹一河”的整体河街空间格局、鱼骨状的历史街巷格局及其空间特征、尺度;延续以南长街、南下塘、大窑路等街巷为骨干,向两侧纵向延展开的空间形态;保护以大运河、伯渎港为骨架的水网体系;保护街巷、河道、建筑、码头、桥梁、庙祠、牌坊等形成的河街并行、枕河人家、桥河相映的特色“水弄堂”文化景观;保护传统商业-居住、窑场-居住、近现代工业三类特色空间布局。控制滨水、街巷界面及建筑高度,控制观水、观桥廊道。
(4)保护风貌
保持街区传统中式建筑、近代居住建筑、近现代工业建筑等多时代风貌特征共存的建筑风貌特色,提出分类建筑风貌控制引导。
(5)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包括无锡城区运河故道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6)文物古迹的保护
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4处;保护历史建筑60处;保护工业遗产4处(其中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历史建筑)。
(7)环境要素的保护
重点保护窑址、桥梁、码头、牌坊、古井、古树。加强对其它环境要素的整治引导。
(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街区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无锡道教音乐在内的传统曲艺,清名桥灯彩在内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以及相关的砖窑文化、美食、传统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商贸文化、地名文化、乡绅精神文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