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wk1990

2025年宁波经济发展集中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7 14: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憋屈啊!经济放缓,打球垫底!没存在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29 1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 发表于 2025-10-24 18:56
宁波前三季度GDP为13492.9亿元,同比增长5%

浙江省内增长最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29 1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nbyzh 发表于 2025-10-17 08:56
确实宁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西枢纽规划未得到发改委批准,甬台温高铁省里不准备上。
甚至省里智库在进行浙 ...

这个很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29 1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ori 于 2025-10-29 18:56 编辑
nbyzh 发表于 2025-10-17 08:56
确实宁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西枢纽规划未得到发改委批准,甬台温高铁省里不准备上。
甚至省里智库在进行浙 ...


智库算个屁,宁波本来就每年交省里至少50亿

如果宁波全部上交省里,按照比例,要真支持宁波,真金白银至少把杭州20%的资源搬到宁波

宁波没计划单列的时候,有个屁资源支持,还不如温州,浙江医学院都搬温州,才有现在温医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市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10月26日上午,宁波市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道家哲学、中国古典学、翻译传播等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甬城,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研究新平台的诞生,围绕道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展开深度对话。

       宁波大学副校长戴世勋在致辞中指出,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东方智慧。他表示,宁波大学作为扎根地方的国 家“双一流”高校,始终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古典文化研究迈入“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 ‘道’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概念,更是当代世界理解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宁波市社科联主席傅晓在致辞中强调。他提出,研究中心应立足“四个定位”:打造中国学深度研究的“地方阵地”、文明互鉴的“国际窗口”、传统创新的“实践平台”,以及传统文化研究的“传播高地”,推动道文化从宁波走向世界

       作为中心主要依托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党 委书 记翁华星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多语种、跨文化研究优势,建设“道文化多语种数字传播平台”,组建翻译与传播专项团队,推动道文化经典的国际译介与传播,让“道法自然”的智慧被更多国际受众理解和认同。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八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围绕道文化的哲学内涵、地域特色与全球意义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大学陈鼓应教授指出,儒释道三种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人道情怀;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系统阐释了浙东文化在近现代的精神气质;美国学者邰谧侠(Misha Tadd)则从全球视野出发,指出道家文化已成为理解中国与世界文明关系的关键纽带。

       此外,龚缨晏、姜秋霞、陈霞、何益鑫、郭美星等学者,分别从宁波地域文化中的道文化印记、敦煌多元思想融合、道家智慧的国际传播、儒家人性论演变、老子“德”论等角度展开多维解读,展现出道文化研究的时代活力与学术深度。

       据悉,该中心是第二批宁波市重点文化研究基地,未来将整合校内外学术力量,围绕道文化与浙东学派、阳明心学等地方文化脉络开展系统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宁波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级大桥刷新进度条,杭甬复线宁波三期甬江特大桥首个主塔封顶

       10月31日,浙江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三期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甬江特大桥迎来重大进展:首个主塔(P60主塔)顺利封顶,为年底实现全部三座主塔封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封顶的P60主塔高217.5米,相当于70多层楼的高度,采用结构复杂的钻石型塔身。从地面抬头望向塔顶,主塔巍然屹立,颇为震撼。

       甬江特大桥全长1730米,主塔最高223米,主跨570+540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三塔不对称斜拉桥。大桥建成后,将跨越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与甬江,串联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及杭州湾南岸产业带,成为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体系的关键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Y-Laber | 知名有机功能材料科学家方磊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

       下午两点半,甬江实验室D栋科研楼。刚结束一场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面试,方磊把来自麻省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应聘者的简历叠好。就在不久之前,方磊团队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短短几天内收获上万次阅读,数十份简历从海内外纷至沓来。

       当我们问起方磊在面试中和应聘者多次提到的“梯状聚合物”时,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线,接着一笔一笔的在两条线中连上了横线。“链子是软的,梯子是相对刚性的。传统聚合物容易弯曲扭转,梯状结构把分子‘拉直’,就能让电子传输更高效、更稳定。”方磊和我们解释道。

       这架分子“梯子”,正是这位国际知名有机功能材料科学家在甬江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今年春天,方磊辞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职务,结束了在美近二十年的学习、科研与教学生涯,回国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创建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2006年夏天,硕士毕业的方磊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科研道路上的长期引路人——世界顶尖化学家Fraser Stoddart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深深的体会导师极其严格又无比自由的风格:一方面,对各类文稿有着无比严格的规范,标点符号、语法、格式、排版、色彩,也包括核磁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ChemDraw结构式的键角和键长,等等。因此,课题组给外界呈现的材料都很有辨识度;

       而另一方面,Stoddart教授在具体的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上,对学生完全放手,无为而治。正如他对方磊所言:“我不管你做什么,努力工作就对了,我相信你一定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四年间,他日渐理解导师的哲学:规范是筑基,自由是空间,这也深刻影响了方磊日后对科研与团队管理的理解。

       方磊亦不负师门期许,成功创制出由分子机器聚合而成的 “分子肌肉纤维”,并实现了协同累积式的分子收缩/伸展可控运动,为基于分子运动机理的人造肌肉研发奠定了关键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方磊的这项研究恰是Stoddart教授日后斩获诺贝尔奖的核心贡献领域之一

       2025年春天深夜,德克萨斯州。一座别墅的窗外是几盏路灯在夜色中闪烁,这是方磊在德州寓所的最后一天。在此之前,经朋友介绍,方磊听说了一个位于祖国甬江畔的新型研究机构。经过几轮沟通的快速推进,他接受了来自甬江实验室的offer,做出了回国全职加盟的决定。

       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怎么就想回国了?他的答案是:从踏出国门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而这些年他感受到国内科研生态实实在在的变化:基础研究得到长期稳定投入,跨学科协作日益深化,产学研协同越来越紧密,“时机成熟了”。

       为什么是甬江实验室?“简单说,就是匹配。”方磊解释,甬江实验室的定位很明确:既要做从0到1的原创突破,也要让硬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而宁波的制造业底子厚,供应链完整,工程能力强,“能把实验室里毫克级的发现,真正做成工厂里的公斤级乃至吨级生产——这对我们做材料的人来说,太关键了。”

        生活,很快在宁波扎根。新学期开学,他把两个十来岁的孩子送到学校门口,上个学期,他们还在美国德州的校园里,如今一家人把生活重心完全锚定在宁波。住在东部新城中心,生活配套完善,每天早上校车在小区门口接孩子,他在家里窗前就能看见。孩子们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交到了新朋友,中文阅读、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家安在这里,心也安在这里。”

       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作为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他正在搭建一条从分子到器件的完整创新链,以实际行动回应自己提出的“三问”——既进行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又推进从1到10、再到100的应用放大,更让应用实践反哺基础研究,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中心围绕精准合成、结构-性能关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等关键挑战攻关,推动有机材料向“能用、好用、量产”方向发展,力争在电子器件、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绿色环保及新能源等领域早日落地应用。

       两位正高级研究员——擅长有机电子材料的郭子豪、专精超分子合成与表征的宋波——已经到位。中心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场域”,实验室里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从分子构型聊到器件挑战,思维的碰撞在这里时常发生。“团队现在20多人,年底还会引进十多位博士后,明年预计50人。”方磊介绍道。



2006年圣诞节与导师Fraser Stoddart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3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国际学术会议背后,有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10月24-26日,第三届Stoddart分子与超分子科学研讨会(M3S 2025)在甬江实验室举行。这场以诺贝尔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教授命名的分子与超分子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瑞士等9个国 家的百余位高水平学者汇聚甬江之畔,共论未来。看研讨会名称,可能有些费解、难懂。其实,Stoddart是个人名,他就是世界知名的分子科学学家、分子机器研究的开拓者之——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分子是微型机器,是构建未来世界的基石。2016年,因对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领域的巨大贡献,Stoddart教授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他还当选了英国、美国等多国科学院院士。学术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toddart教授在五十余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总共培养了近五百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及华裔弟子累计有数十位。

       除了积极培养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之外,Stoddart教授还亲身投入到中国的科研建设中,与国内多所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获得中国政 府友谊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荣誉。这一届学术盛会选在“年轻”的甬江实验室举办,正是源于Stoddart教授的两位重要弟子——方磊教授与宋波研究员,他们已全职加入甬江实验室

       “他们不仅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思想,更带来了Stoddart学术大家族的紧密纽带和全球网络。”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说。正是这条坚实的纽带,让甬江实验室成为连接全球分子科学的桥梁。本届研讨会主 席、甬江实验室有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方磊表示,研讨会的举行有力地证明了Stoddart教授与中国科学界的深厚而持久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他的慷慨、指导和远见。”

       2008年至2010年,方磊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受教于Stoddart教授,此后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他回忆说,导师总是一丝不苟——对你手稿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幻灯片上的每一个空白都非常关心,而且绝对禁止在你的句子中使用“due to”这个短语。然而,他从不限制我们在实验室里想要探索的东西。

       在严谨和自由的独特平衡中,Stoddart教授塑造了弟子们的学术品格和独立精神。“通过纪律,他为我们奠定了基础;通过自由,他释放了我们的创造力。对我来说,教授从来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花板,而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方磊说。这是国际友好交流的故事,是科学精神传承的故事,也是人才成就发展的故事。

       “我们深信,科学的繁荣源于开放的交流与合作,伟大的发现与创造,从来都不是在孤岛上诞生的。”本届研讨会主办方、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向海内外科学家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一切有利于科学进步与价值创造的开放合作。这份开放的姿态,也正是分子科学的终极魅力所在: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无形中创未来。

       第三届Stoddart分子与超分子科学研讨会期间,举行了2025年度“Stoddart科学基金化学家奖”颁奖仪式。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凭借其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为其颁奖。

       Stoddart科学基金化学家奖,是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国际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该及相关交叉学科中取得杰出成就并做出卓越贡献的顶尖科学家。该奖项面向全球,每年通过匿名提名和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一位55岁以上的获奖者,以确保其权威性与公正性。此前,2024年度和2023年度的该奖项得主分别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David Leigh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nathan  Sessl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聚酯之王”中国破局!全球最大一体化装置在宁波开车成功

       近日,位于宁波石化区的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万吨/年PDO/PTT一体化装置顺利投料试车并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作为该园区列入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的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的成功投产不仅为园区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更标志着我国在聚酯新材料领域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PTT被誉为“聚酯之王”,凭借优异的回弹性能、染色性能和环保特性,广泛应用于高端纺织、工程塑料等关键领域。而PDO作为生产PTT的核心原料,其核心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直接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发展。

       此次宁波巨化建成的装置,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DO/PTT一体化生产项目。企业采用先进的化学法工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突破技术壁垒。相较国际主流的生物法路线,该技术在工艺稳定性、原料供应保障等方面优势显著,不仅摆脱了对外技术依赖,更构建起全流程高效闭环的循环生产体系。

       “目前生物法工艺是国际主流,但技术难度与经济效益不匹配。我们的PDO/PTT一体化项目,可填补全球化学法工艺的技术空白而且在工艺稳定性、原料供应保障等方面表现突出,能构建起高效闭环的循环生产体系。”宁波巨化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是企业多年深耕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此前,宁波巨化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工程化多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技术,并实现单原子催化剂的全球首次工业应用。相关成果荣获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本次项目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宁波石化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园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优化创新生态的综合实力,也为后续引进和培育更多“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树立了标杆。


全球单体最大PDO/PTT装置宁波开车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网塑科技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塑化供应链第一股

       10月22日,网塑科技(NPT)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塑化行业供应链领域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该公司不仅是余姚市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是宁波市第151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网塑科技开盘后股价一度冲高至5.15美元,涨幅达3%,但受大盘波动影响,收盘微跌1.8%,报收于4.91美元。截至最新数据,公司股价为5.07美元/股,总市值达1.11亿美元。

       本次IPO,网塑科技的发行价为每股5美元,共计发行19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950万美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撮合算法和可视化风控体系等平台技术升级,拓展华南及中西部市场,加强客户服务网络建设,并补充日常运营流动资金。

       网塑科技的上市主体为母公司 Texxon Holding Limited(简称“德克森”)。资料显示,德克森于2022年1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作为网塑科技的实质控股公司,通过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实现了境外上市。股权结构方面,德克森在IPO前,持股5%以上的股东包括 EXCP QQG 控股有限公司、EXCP WW 控股有限公司、EXCP XCH 控股有限公司和 EXCP HJ 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9.82%、29.19%、16.85%和13.43%。

       网塑科技作为德克森在中国境内的实体运营子公司,被誉为塑化行业的“独角兽”。公司主要为塑化产业客户提供赊销、代采、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是一家综合性塑化产业生态服务商。

       公开信息显示,网塑科技注册于余姚中国塑料城,其前身为2004年创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塑化产业电子交易平台——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2011年,在余姚市政 府主导下,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国有控股的浙江网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原实控人余姚中国塑料城物流有限公司完成退出,同年7月,网塑科技正式启动上市流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网塑科技已拥有约2553家供应商和4704家客户,这些合作伙伴均符合公司的特定要求和资质,获准在平台上注册。平台产品涵盖约4100个SKU。目前,网塑科技运营的“浙塑仓单交易平台”是国内唯一的中远期仓单交易平台,也是塑化行业首个引入期货理念以规避经营风险的电子商务模式。此外,公司旗下子公司——河南网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企业,年产能达60万吨。

       招股书显示,通过“产业互联网+实体制造”双轮驱动,网塑科技在2023财年、2024财年(财年截止日为每年6月30日)以及2025财年前六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3亿美元、6.73亿美元和5.10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02.22万美元、95.36万美元和95.57万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均胜电子港交所敲钟,成为宁波首家“A+H”上市企业

       11月6日,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均胜电子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全球共发行股份总数为绿鞋前约1.55亿H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2港元,总募资超34亿港元。均胜电子就此成为宁波首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企业。董事长王剑峰在上市仪式上表示:“香港上市是均胜电子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创新驱动,依托‘A+H’双资本平台优势,用全球科技与智造,助力打造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的未来。”

      均胜电子成立于2004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两大领域,涵盖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和车身域等主要汽车域,为全球整车厂客户提供跨域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去年总收入计,均胜电子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第41位,是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的智能座舱域控制系统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供应商

       早在2011年,均胜电子就在A股主板上市,并一直在推进“业务+资本”联动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再次在港股成功上市,就此形成“A+H”股双资本平台上市格局。

       招股书显示,本次港股上市募资计划用于公司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智能制造升级与供应链优化、海外业务拓展及潜在标的的投资与并购,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智能汽车与机器人赛道的领先地位。具体包括建设位于中国的创新工业基地,以及海外工厂扩建与生产线优化,持续提升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与运营效率;继续扩大公司海外业务市场占有率,并与整车厂客户合作实现海外拓展。

       均胜电子对此表示:“香港上市不仅能增强全球资本运作能力,更好满足国际投资机构投资公司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品牌形象,为公司在前沿技术研发和全球智能制造升级等方面提供新动能。”

       坚持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均胜电子年均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在全球拥有超6300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13.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得益于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公司近期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多联屏等汽车智能化领域持续突破,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新获订单金额超预期达402亿元,创下近年来新高

       今年初,均胜电子“官宣”将企业定位升级为“汽车+机器人Tier1”,将汽车领域的研发与制造经验,不断拓展至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目前,其机器人部件业务已经搭建成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并与智元、银河通用等国内外多家知名机器人公司达成合作及供货。

       通过“Local for Local”的全球布局策略,当前公司已实现与全球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同步配置供应链、生产和销售网络。截至4月,其在亚洲、欧洲、北美等汽车主要产销地,拥有超过25个研发中心及60个生产基地,为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提供产品及服务,包括中国及全球前十大整车厂。

      均胜电子方面还表示,将持续推动“业务+资本”的全球化战略,全方位增强全球核心竞争力,与全球伙伴携手推动智能汽车与机器人行业发展,以科技创造和全球智造,助力打造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的美好未来。



均胜电子机器人零部件布局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真正“能干活”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企业星际动力落户宁波

       约180cm高,全身涂装钛金色复合材料,“说话”时,脸部一条横向呼吸光带时隐时灭,颇为酷炫。11月3日,人形机器人企业宁波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宁波,首款机器人产品“Star Dynamics星际1号”一经发布就吸睛无数。

       记者了解到,星际动力由宁波基建行业龙头企业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矩阵超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宏润建设持股60%,矩阵超智持股40%。双方将借助各自的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创新迭代,“让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故事,而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与人类协作的伙伴”。作为基建行业一家老牌知名企业,宏润建设为何要投资机器人?

       “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宏润建设从创业起,就极其重视对高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落户仪式上,宏润建设集团董事长郑宏舫如是表示。得益于长三角城市基础设施的增长需求,宏润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涉足轨道交通业务,截至目前已承接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20个城市的轨交项目。宏润建设还是国内第一家进行城市轨交地下盾构施工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宏润建设加速向科创和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在光伏新能源、低空经济、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主动出击。对星际动力,郑宏舫充满信心,“这是宏润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创业,未来将全力支撑星际动力做大做强,引领中国机器人走向世界。”

      日趋白热化的机器人赛道,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据介绍,星际动力拥有国内唯一来自特斯拉机器人原班人马的创业团队,从产品设计、模型算法再到机体工艺,技术功底相当扎实。作为特斯拉首款机器人Optimus的研发参与者,矩阵超智创始人张海星的目标是“做出与FigureAI、Optimus一样,能干活、能复制、能交付的真正机器人。”

       一款好用的机器人,必须拥有一双灵巧手。“我们研发的灵巧手有22个主动自由度以及5个被动自由度,不像工厂里的机械夹抓,它既能穿针引线,也能灵巧地使用工具,”张海星介绍,他们还将负责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关节像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这就让机器人既有大力士的承重能力,又具备体操运动员般的灵活性。

      张海星认为,人形机器人应该能听懂“人话”。为此,星际动力将赋予机器人“能看会听能说、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大脑。这个大脑分成两部分:一个负责思考规划的云端大脑,就像人的司令部;一个负责精准执行的本地小脑,保证动作毫秒不差。“我们把核心控制代码从几十万行精简到3000行以内——代码越少,意味着出错概率越低,系统越稳定、越可靠。这也是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张海星表示。

       为打造可以自由组合的标准化产品,张海星带领团队独创“硬件抽象层”技术,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这意味着,星际动力产品系统可以兼容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未来,所有行业都可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机器人。例如,服务物流场景可以选择强负重腿和抓取型手;如需做精密装配,就换上高精度灵巧手。”在张海星看来,这有望彻底解决机器人造得起但用不起的难题。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是生态共赢。“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款机器人产品,更是一套智能平台+解决方案。”张海星透露,星际动力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目前全球范围内意向订单已达数千台


“Star Dynamics 星际1号”机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大宗天团”出道,全国首个配置枢纽核心区亮剑

       11月3日上午,宁波市大宗商品全产业链联盟成立预备会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甬召开,标志着宁波在推动大宗商品产业生态整合与能级提升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注入强劲动力。

       宁波市 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等联盟指导单位到会指导,宁波开投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投控股集团、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宁波财经学院等17家联盟发起单位共同参会。会议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和理事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及理事长单位名单,为联盟后续规范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盟将建立“秘书处例会、理事会会议、联盟大会”运转机制,保障信息畅通、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同步启动成员单位“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梳理,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让合作落地见效;研究成员共性政策诉求,形成高质量“宁波提案”,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擦亮宁波产业名片。

       去年11月,国 务院批复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将宁波作为核心承载区,明确了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发展目标。宁波大宗联盟的组建,是深入贯彻党中 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市 委、市政 府指示要求,积极协同省级联盟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保障联盟成功运作和长远发展,会议明确了各方职责定位:理事长单位切实发挥好行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牵头制定好联盟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好各项活动、协调好内外关系,团结带领全体成员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积极参与联盟的重大决策,执行好联盟的各项决议,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联盟持续健康发展;秘书处扎实做好活动组织、服务协调和成果报送等各项工作,保障联盟规范高效运行;各指导单位将立足自身职能,认真履行指导协调职责,在政策引导、资源协调、环境营造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确保联盟起好步、行稳致远。

       会上,宁波市商务局介绍了联盟筹备背景情况,各指导单位作表态发言,对联盟筹备工作及未来发展构想给予高度肯定,并一致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开展工作,共同为宁波大宗商品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7: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亿基金+十大场景+七大片区,宁波海曙抛出重磅“投资大礼包”

       11月4 日下午,宁波海曙区开启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一场汇聚各界精英的盛会,以“七大片区、八大服务、十大场景、百亿基金”为核心焦点,向广大投资者、企业家和各领域尖端人才发出了一封面向未来的“开放式邀请函”——崭新的海曙,将以全域开放的胸襟、共建共赢的生态,向全球的创新智慧与创业力量发出诚挚邀约,共同起笔属于这个时代的“发展故事”。

       在这里,每一份蓝图都能落地生根。会上,七大片区集中亮相,构筑未来城市新画卷。丁家湾的区域总部集聚蓝图正全面铺展,月塘东的品质生活新愿景加速照进现实,泛罗城推动历史文脉与现代商业共融新生,姚江南岸激荡着甬江发展的科创活力,桃源湾在青山绿水间精筑科创智谷,四明山依托绝佳生态禀赋绽放文旅芳华。海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聚焦聚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高地。七大片区共同呈现出海曙高质量发展的宏阔版图,为各类企业提供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理想舞台。

       本次大会最具焦点的环节,当属“十大场景”的全面开放。海曙走在创新前列,围绕水域治理、文体场馆改造、罗城空间活化、人形机器人应用等,推出“十大场景开放应用平台”,企业可通过这一数字化渠道,精准对接场景对应的主管部门,快速融入海曙的发展进程,共同解决城市与产业升级中的现实问题。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顺应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建设大趋势,也预示着海曙的招商理念实现了从“给政策”到“给机会”的深刻转变——主动定义发展机遇,开放新质生产力领域真实场景,以场景为纽带构建起政企协同、优势互补的共建机制,推动企业从“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交上了一份丰富充实的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海曙也积极培育企业成长的沃土,构建一个充满温度的创新生态。本次大会发布的“八大助企服务事项”,实现了从产业对接到技术攻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首批“驻企专员”接过企业颁发的聘书,见证了政企关系的全新定义;“产业链供需速配”通过“资源库+需求排摸+对接撮合”闭环机制,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打通产业链协同脉络;“技术云超市”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效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

       另外,海曙倾力打造的“青创空间”在大会上正式揭牌,总投资超5亿元、总体量超10万平方米、最长3年免费场地孵化……这一创新载体不仅提供优质的办公空间,更配套了包括创业辅导、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为年轻梦想提供了“背包创业”的粮草弹药。更有多家头部投资机构共建的投融资联盟,更撬动百亿资本,为企业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选择海曙,意味着选择一份“发展无忧”的承诺。这里不仅有包容试错的温度,更有精准赋能的速度,海曙正以全方位的坚实支撑,让每一位奋斗者在此安心扎根、放手拼搏、赢在未来。

       产业引擎轰鸣,发展动能澎湃。会上集中表彰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云山动力、霍曼科技等八家优质产业项目,有的企业聚焦技术突破,在关键领域实现“从0到1”的跨越;有的企业以其强大的链主优势,吸引上下游配套集聚;有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以工匠精神定义行业未来。这些兼具前瞻视野与硬核实力的企业,正以其强大的链主效应与创新活力,为海曙的产业链条注入全新动能,牵引区域经济向更高能级迈进。

       此外,本次大会共有39个项目签约,其中场内签约项目24个,场外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约207亿元,涵盖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现代商贸、总部经济、数字文旅等多个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15 16:53 , Processed in 0.06112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