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皖江第一隧”建成“启程”
2025-07-02 01:37
八百里皖江两岸,架桥能过,隧道也可穿!7月1日上午11时,首批车辆分别从芜湖市江北新区龙湾路、弋江区大工山路驶入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标志着安徽首条过江隧道正式通车(如图)。
“2000多天,1000多名建设者迎难而上,终于建成了长江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盾构隧道。”在一辆由北向南通行的车上,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苗成回忆起隧道建设历程,心潮澎湃。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位于长江芜湖段大拐弯处,全长6009米。“长距岩高水压大、地层复杂施工难、穿越断层风险高、可燃气体滩底藏”是工程面临的四大难题。为应对江底“地质博物馆”,其中近4000米的盾构段,采用两台15.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同向掘进。
“盾构机始发后,技术创新贯穿全过程。”乘坐一辆建设者专车进入双向6车道的盾构段隧道时,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盾构工区盾构副经理郭建豪介绍,在穿越复杂地层和江底最深处,项目团队成功实施了多项国内首创技术。如首次运用水刀切割刀盘限径板、首次在常压下更换滚刀闸门。据统计,隧道建设期间共取得发明专利38项、工法5项,出版行业标准2项,总结形成20余项核心技术,为世界复杂地质水下盾构隧道建设贡献了“安徽方案”。
“在环保方面,我们同样走出了创新之路。”建设者专车继续平稳前行,郭建豪接着说,双线隧道共产生的430多万立方米废浆经新型工艺处理,分离出来的尾水经过滤后,回用于工地降尘、泥浆调制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仅5分钟,首批车辆就从江北收费站到达江南主城区。与此同时,一批自南向北行驶的车辆也穿江到达江北新区。“不用从芜湖长江三桥绕行了,回江北老家快多了。”家住弋江区的袁泽林在广州创业,此次体验过江隧道的通畅后,回芜湖发展的信心更坚定了,“现在芜湖有了4条过江通道,跨江交通能力明显提升,江北江南抱得更紧了”。
作为芜湖“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意义不止于交通。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任以胜表示,隧道通车将进一步加快江北沿江城市与芜湖的经济联系,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流动,促进 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