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奔流不息,行至芜湖从容转身,一道气势恢宏的天然弧线,勾勒出大龙湾的雄浑轮廓。湾内,舟楫往来,汽笛声远,诉说着黄金水道的千年繁忙;江底,长龙深潜,贯通南北,一项改写长江安徽段无水下通道历史的重大工程建成。
2025年7月1日,安徽首条过江隧道——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正式通车。这不仅是建设者们面对复杂地质用盾构机掘出的工程奇迹;更是城市能级跃升、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落笔。
壹 破浪 承载一个穿江梦
芜湖,因江而兴,是八百里皖江的璀璨明珠。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曾用名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早在2004年国 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长江干流过江桥梁(隧道)建设规划》中,即被列入安徽省12条过江通道之一。彼时,穿江而过,对芜湖市乃至安徽省来说,只是一粒梦想的种子。
2011年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芜湖城市格局迎来历史性跨越。长江之北的原巢湖市无为县与和县沈巷镇划入芜湖版图,不仅拓展了城市空间,更按下了过江通道建设的快进键。2015年初秋的铁山宾馆,芜湖市人民政 府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落笔签约,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注册成立,负责隧道的投资、建设、运营等。2017年2月28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核准芜湖城南过江隧道项目。八百里皖江首条过江隧道的梦想,从蓝图迈向现实!
在长江大拐弯处建一条全长6009米的隧道,挑战巨大。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曾这样评价该隧道:目前长江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盾构隧道。具体有四大重难点——
1 长距岩高水压大
江底需长距离穿越近1800米基岩段,最大水深达75米,最高水压力约7.5巴,相当于一片指甲盖大小承受7.5公斤的重量。
2 地层复杂控制难
穿越10余种软硬不均的混合地层,不仅有黏性如胶泥的泥质粉砂岩地层,还有硬度高达113.4兆帕的石英砂岩地层,堪称“地质博物馆”。
3 断层破碎风险高
35米断层破碎带及近120米影响带岩体破碎、自稳性差,易引发江底冒浆、掌子面坍塌等重大风险。
4 可燃气体滩底藏
长江南岸江滩600米范围存在沼气甲烷,易造成中毒、爆燃等重大危害。
纵有千难万险,决心矢志不移。2019年11月6日,在沉寂的江北无为大堤下,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开工的第一声号角吹响。
贰 贯通 打赢一场地质战
如何在波涛之下,穿越长江天堑?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定制了两台15.07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由北向南掘进。这个一次性可开挖五层楼高隧道的“钢铁巨龙”,具备滚刀齿刀互换、主驱动伸缩、有害气体探测等功能,是世界顶尖的智能掘进设备之一。
然而,江底“地质博物馆”的复杂远超预期。自2022年5月右线盾构机、2022年9月左线盾构机先后进入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后,频繁遭遇刀具偏磨、刀盘裹泥、环流不畅等棘手难题。带压进仓人员冒险拍摄回来的视频画面触目惊心:巨大的刀盘表面,95%以上区域被黏稠如膏的泥饼牢牢“吞噬”,力大无穷的“钢铁巨龙”寸步难行。
困难催生创新。施工团队火速成立专家组展开科技攻关。一项项国内首创的技术诞生:首次运用高压水刀精准割除刀盘肋板,提升开口率;首次成功在常压下更换滚刀前闸门,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盾构机每前进1米都是智力与耐力的较量。在江面以下75米最深处、最高风险断裂带、600米可燃气体层……技术创新贯穿全程。据统计,隧道建设期间共取得发明专利38项、工法5项,出版行业标准2项,总结形成20余项核心技术,为国内外复杂地质水下盾构隧道建设贡献了宝贵的“安徽方案”。
在盾构工区总工程师杨民强的日志里,还记录着一组震撼的数据:1228天盾构掘进、3800余次带压进仓清理泥饼、5000余刃特制刀具的更替、超400万立方米废浆经新型工艺处理再循环利用……重若千钧的一个个数字,刻录着建设者们在江底鏖战的岁月。
终于,2025年1月26日,凝聚无数汗水与创新的左线“钢铁巨龙”顺利抵达长江南岸,破壁而出。江底爆发出的欢呼声,如春雷般穿透长江波涛——安徽首条过江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叁 脉动 奔向一片新天地
双线贯通是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控制性节点,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设者们欢呼时,守护隧道北出入口的保安郑得林也激动不已。郑得林是鸠江区二坝镇蛟矶村的村民,2017年,因隧道建设,他家50多年的老屋被拆,“这么重要的交通工程,再不舍得也要舍得”。
不舍之后是惊喜!拆迁后,郑得林和邻里被安置在江北新区西湾花园,环境舒适,日子越来越好。如今,看到老屋原址建起隧道重要“呼吸系统”的风塔,见证隧道迎来通车,郑得林倍感自豪,“隧道开通后,从蛟矶村开车到长江南岸只要五六分钟,比之前快了30多分钟,我得和江南的亲戚朋友好好聊聊老屋的变迁”。
一江之南的居民同样期盼皖江首隧通车。“不用挤芜湖长江三桥了,去江北上班更快了,带孩子去大龙湾沙滩也方便,省时省力”“江面行船、江底通车、江滩游憩,城市幸福感更强了”……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不仅便捷两岸交通,更打通经济动脉,推动江北江南联动发展。“隧道开工建设期间,正是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后快速发展的5年。”江北新区产业发展部(招商部)副部长谷先斌介绍,目前,江北新区聚焦“三智一新”(智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主导产业,已招引重大产业项目超百个。隧道通车及配套道路的完善,助力江北新区建成“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利于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集聚,积蓄江北新区发展新动能。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作为芜湖跨江发展的战略支点,江北新区承载着芜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宏图。芜湖龙湾长江隧道——这条深潜江底的新通途,也将承载安徽省域副中心的发展期盼,从大龙湾奔向更广阔的长三角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