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wk1990

2025年宁波经济发展集中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平台”落地,宁波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实现“家门口”送检

       8月14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与鄞州区经信局合作签约,正式成立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并同步设立柔性服务站。这一“双平台”落地,标志着鄞州区在深化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高地的征程上再落关键一子,为区域医疗器械企业打通创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补链强链构筑起更优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生命健康产业是宁波6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宁波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宁波共有医疗企业500多家,产值规模居全省第二,占比超20%,涵盖有源设备、无源器械、体外诊断等多个领域,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即便如此,宁波还缺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以往宁波企业要送到杭州或省外检验,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增加研发成本。

       此次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的建立,补强了检验检测这一关键环节,让宁波医疗器械企业实现“家门口”送检。“宁波院区的建立将缩短企业研发周期和降低了研发成本,达20%。相当于给企业装上了创新‘加速器’。”鄞州区经信局党 委委员、副局长张亚平说。

       据悉,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院区实验室面积约1万平方米,将建设性能安规、电气安全、材料分析、理化性能、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等专业实验室,配置高端仪器设备,重点引入材料表征、精密测量、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等先进检测平台,为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地区提供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等服务,预计2027年初投入使用

       同时,为了助力宁波医疗企业创新研发,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还成立了柔性服务站。接下来,服务站将联动省级医疗器械专利导航基地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宁波企业提供技术路线规划、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服务,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站还将结合省级医疗器械创新服务联盟,导入“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测注册”的全周期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分类咨询、标准解读、技术法规介绍、检验方法预研、技术难题联合攻关等专业技术服务,以“一站式”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在甬举行

       8月14日,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议在宁波召开。此次会议也是首次由杭州、宁波、绍兴联合举办的联席会议。三地联动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新阶段。会上,杭州与绍兴签署《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城记”合作进一步拓展:杭州市萧山区与宁波市海曙区、杭州市余杭区与宁波市鄞州区分别签署《共同唱好“双城记”合力打造“重要窗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宁波甬江科创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板块,杭甬“双城记”全新拓展,跨越行政边界开启区县协同、科创平台联动。三地在错位发展中各展所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

        杭州、绍兴签署《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打造湾区同城新典范、未来城市新样板”为定位目标。此前,宁波、绍兴签署《共促创新合作新高地 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创世界级湾区创新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湾区”成为三地合作的核心关键词。共创世界级湾区,关键在于城市群协作——核心城市发挥职能与产业外溢效应,周边城市寻求错位发展,最终形成湾区经济发展合力。

       以杭绍甬为核心的杭州湾区域,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三地产业链协同空间广阔,正积极寻求全面对接与高水平融合。去年,以杭绍甬为主体的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产业链条完整,覆盖从“一根丝”到“一件衣”的全流程。

       协同创新释放更大价值。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杭州强于设计,绍兴精于制造与封装,宁波的优势在材料等领域,协同空间巨大。环杭州湾区域正逐步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目前,杭绍甬三地在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的营收占全省近70%,未来将共同推进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城记”合作从市域向区县延伸,轮廓更加清晰。杭州市萧山区与宁波市海曙区同属两市枢纽门户,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质的产业发展结构、成熟的公共服务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区联动,堪称“门户”之间的强强联手。双方明确,加强杭州、宁波国 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同合作,共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经验和举措,高水平建设临空产业高地。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服务能力,合力促进空港能级提升,强化两地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推动空铁、海铁、江海多式联运,共同打造物流大枢纽。

       而杭州市余杭区和宁波市鄞州区的携手,更是被视为强强联合——余杭和鄞州是浙江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区,2024年GDP双双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秦诗立看来,余杭和鄞州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同时都有很好的“双创”融合基础和潜力,有很好的合作想象空间和实现场景。

       余杭强于数字经济,聚集阿里巴巴、中电海康、vivo等众多数字经济企业和四大省实验室等创新资源,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定位正加速其发展;鄞州的制造业更胜一筹,是老牌制造强区,拥有奥克斯、杉杉、乐歌等一批制造业龙头,正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行区。

       此次联席会议上,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甬江科创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牵手。这也是共同唱好“双城记”、联动共建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两地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此次双方携手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联手助力争创杭州—宁波国 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合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高标准打造国 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集群,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

       当前,浙江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甬江科创区更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的“实验场”。比如,浙江大学分别在甬江科创区和未来科技城设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湖畔实验室与甬江实验室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应用研究,杭州的涂鸦科技等企业与宁波制造业企业在数智化改造领域深度合作……

       从市级战略到区县协同,从产业协同到科创突破,杭甬“双城记”正构建起“全域协同”发展新格局。这场跨越行政边界的深度整合,将加快推动环杭州湾区域向世界级大湾区演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6 07:27 , Processed in 0.03089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