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4 09: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拟新建的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将作为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的分校,办学规模为60个班(按新高考标准设置教室间数),学生3000人。按照交钥匙工程的标准建设,总投资不高于4.8亿。由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湘郡未来实验学校联合打造的“超省一类标准的非营利性民办全寄宿制学校”。
1.2用地现状及控规条件
项目座落于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树坡路以南、东临东十线,锦华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124.42亩;总建筑面积约9.6万㎡。地块西北角与西南角高差约3米,西高东低,高差约3米。容积率1.0。
2.概念方案设计要求
2.1功能及经济技术指标要求
(1)总指标要求:
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24.42亩
A.拟规划总建筑面积:96000㎡
B.建筑层数:教学用房≤5层
C.汽车停车位:200个(含地下停车位)
D 学校总人数控制在3000人。
(2)初中教学区:42间教室。
A.符合相关《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满格标准。
B.教学及辅助用房:功能房间内容及使用面积要求详见附表
C.办公用房:功能房间内容及使用面积要求详见附表。教师办公室应考虑独立更衣室及卫生间;一处家长接待区
D.门厅、交通与公共空间、卫生间面积分配由设计自定。公卫间不宜与教室过近,考虑通风情况
(3)高中教学区(含国标班):42间教室。
A.符合相关《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满格标准。
B.教学及辅助用房:功能房间内容及使用面积要求详见附表
C.办公用房:功能房间内容及使用面积要求详见附表。教师办公室应考虑独立更衣室及卫生间;一处家长接待区
D.门厅、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卫生间面积分配由设计单位自定。公卫间不宜与教室过近,考虑通风情况
(4)体育运动区
A.体育馆:功能配置要求:
a.标准篮球场1个,四边各设3-5米宽缓冲带,并符合省级比赛要求
b.沿球场长边单侧设约400座看台坐席;可考虑以收折式看台架。跆拳道室3间、乒乓球室3间、健美操室2间、形体房2间、健身房1间、体操房2间;同时每个功能室旁设置更衣室;每层设置淋浴间
c.体育器材室:使用面积100㎡,服务于整体运动区
d.体育教师休息室:使用面积30㎡
e.卫生间、淋浴间、设备间等辅助用房面积由设计自定
B、体育运动场地:(需结合考虑风雨看台)
a.400米标准运动场(8跑道,其中100米直道为10跑道):1个
b.篮球场:8个
c.其它:单杠、双杆等运动器械场地
d.8人制足球场1个
(5)生活区:
A.教工宿舍:10间(10人/间)
B.教工食堂:200㎡(可结合学生食堂考虑)
C.教师周转住房(单间:30间;双人间:30间):共计60间;均设独立卫生间,参考酒店的标准间设计
单间:高级教师和外教(20平方)
双人间:普通教师(30平方)
D.食堂按3000人就餐考虑。按功能分区全流程设置相关区域及设施;配备小型超市。
(6)学生住宿:
A.可据设计整体布局考虑,尽可能男女住宿分栋布置,据总体布置及建筑形态需要,可进行合栋布置相通,仅宿管可通达的条件设置。
B.宿舍空间,按上下铺、6-8人空间考虑,每间独立洗、浴、卫生间及非开敞阳台;卫生间可考虑双格布置。考虑干湿分离。布局不限于格局化,其中24间按差异化(4-6人)标准。
(7)素质教育区:
A.含舞蹈房、合唱室、钢琴房、民乐室、计算机室、美术教室等。
B.特色功能教室:直录播教室、烘焙室、陶艺室、心理咨询室、3D打印室、其他特色实验室等预留房间。
C.学科教室、直录播室,宜布置在教学楼内,以适应新高考改革后走班便利。
2.2其它设计要求
(1)学校整体风格宜简洁、大方、美观、稳健。设计理念先进,同时考虑共享及实用。力求打造整体建筑群给人视觉舒适感、印象感和冲击感。
(2)体育运动场馆应相对独立,考虑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条件。
(3)图书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及其它辅助用房可集中设置,并结合架空空间、半地下室等进行结合布设,方便共享使用。
(4)教师办公室按年级设置,每个年级一间,与该年级普通教室设置在同一楼层。
(5)结合现行教育改革形式,自主选择主课以外学科的学生走班情况,宜留设学科教室,作一定的空间及富余量的考虑。结合湖南省教育厅文件关于《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湘教发[2016]20号通知文件。
(6)可结合风雨廊功能,开阔栋号间的廊宽等灰空间形式,提高共享空间及利用率。结合景观及内装概念,如在超宽梯步上结合空间设置内廊看台或活动空间。
(7)项目满足绿建一星标准,据情可仅独栋达二星标准。不采用大型集中空调(部分大空间及条件下可采用VIV机组)。需考虑热水到户。
(8)校区内设置小型超市卖场(或若干分散布置),总面积控制在400㎡。
(9)校区主入口位置,应考虑形象大气,设计感强;可结合地形、建筑形态或建筑分层退让等形式体现主入口形象。
(10)由于地块及容积率条件,可考虑以平屋顶、地下空间进行空间利用。如:以屋顶利用,需考虑屋顶绿化的相关处理及屋顶人员活动的空间、活动用电及安全防护条件、本地区气候对屋顶使用的材料及相关技术要求。
(11)因存在作息时间不同,为减少相互干扰和超负荷集中用电、用水,便于管理及使用,教学区相对独立,共用运动场地。
(12)应结合景观、色彩分配原则及消防条件进行总体考虑。
(13)设计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就高不就低。部分内容可据情适当高于标准要求。
(14)留设人防区域,满足相关技术规定,提高人防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15)主次出入口校门处,应设置传达室;传达室配设招生办公室及家长等待休息区。
(16)需要同步综合考虑智能、智慧校园(对生活、安全、教学)。
(17)综合一体化设计(包括标识、景观、内装饰、弱电、色系分配)。
(18)其中24间高中教室按照国标班标准设置(教室内含教师办公区)。
(19)教学区宜采用隔而不断、错落有致的连体建筑结构空间设计,各学习区域以颜色加以区分进行综合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