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zhonghewitt

[经济资讯] 深圳总部经济新闻每周更新贴 (更新至2013年05月18日,从593层开始)-周年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5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4# zhonghewitt


    楼主 一直持续不断的更新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0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5# livi


    深圳现在都有超过500辆比亚迪K9了,还有五洲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1: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8# zhonghewitt


    大水冲了龙王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提前达满载产能
http://roll.sohu.com/20121013/n354798007.shtml

中新社深圳10月13日电(记者 陈文)深圳华星光电13日宣布,8.5代液晶面板项目9月份已达月产10.8万片产能,比原计划到年底实现10万片的设计满载产能提早了三个月,同时还成功开发出全球最大110寸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屏“中华之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贺信,祝贺深圳华星光电项目提前达到设计满载产能目标、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汪洋在贺信中希望华星光电以此为契机,探索实践产业转型升级道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当中国信息产业的排头兵。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深圳市市长许勤等出席庆典仪式。

  TCL集团董事长兼华星光电董事长李东生在庆祝会的致辞中表示,华星光电2010年3月动工,用时17个月便建成投产,10个月爬坡满产,创造业界最快纪录。

  据华星光电代理CEO陈立宜介绍,华星光电在投产至今的一年内,成功导入自主创新的HVA技术工艺,凭借高透光率的优点使公司产品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四道光罩制程全面应用于32寸产品,预计明年扩大至其他尺寸产品,并且将导入GOA、COA等先进工艺。另外37寸、46寸面板产品已实现量产,正积极开发55寸等其他尺寸及4K2K超高清面板产品。

  华星光电目前员工总数达到3800余人,核心技术人员达283人,其中去年有两人、今年有一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韩国籍副总裁金盱植最近荣获201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华星光电技术专利方面的成绩更是斐然,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684件,获得授权273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0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华星光电 继续加油  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1: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1# 1788111


    感谢感谢老大给我的再次加分。我刚刚在人人网看到了一个超级厉害的深圳摄影死的作品,美死人了,我联系上了他让他来高楼迷看看,分享分享一下他的作品,以下是他作品的链接,可以看看:
http://photo.renren.com/photo/32 ... 49484537&ff_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0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88111


    感谢感谢老大给我的再次加分。我刚刚在人人网看到了一个超级厉害的深圳摄影死的作 ...
zhonghewitt 发表于 2012-10-14 01:05


这个人知道 它的微博 @咸魚MarkI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01: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3# 1788111


    哇,好厉害,我正想说着,就给你破羹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0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ahssjw2008


    也不能这样说 广州 也还可以的。只是它的任务精力比 深圳 要重 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0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吐槽2012年10月15日的,穿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美日垄断 实现“深圳造”
http://news.sina.com.cn/o/2012-10-14/085925354421.shtml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姝)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应用产业联盟昨日正式成立。记者从成立仪式上获悉,聚酰亚胺材料、芳纶材料、碳纤维材料是当前世界上的三大高分子材料,多年来只有美国和日本具备同时制造这三种材料的能力,但深圳企业实现突破,已制造出其中的两大类。副市长唐杰出席成立仪式。

   据了解,该联盟由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公司瑞华泰和昊天龙邦发起成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航空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7家单位为联盟支持单位。联盟发起公司之一瑞华泰目前的产品已经应用在苹果、三星、中兴等智能手机和神舟九号上;而昊天龙邦是国内唯一能生产全类型芳纶纸的企业,全球唯一拥有圆网生产芳纶纸技术的企业,公司的芳纶纸系列产品,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全球垄断。

   与会专家表示,联盟的成立,将可帮助我国在先进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打破国际垄断;为深圳相关产业的节约10%左右的成本,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飞机、航天、卫星、舰艇、武器装备等国防领域,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战略材料国产化,满足国防安全的需求,

   联盟还将组成“产业应用研究中心”和“专家技术委员会”,组织和参与材料及应用的标准制定,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防安全建设的需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及应用集群。以“抱团占市场、联合创市场、合作占市场”等市场导向,将产业、科研机构与市场、客户和终端用户紧密结合。至2015年,联盟内的骨干企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可为1500亿元以上的应用领域产业带来上百亿的价值。

   唐杰在讲话中表示,先进高分子材料是深圳未来重要的产业,深圳将大力支持。联盟由两家企业发起,希望有更多的产业单位能参加联盟,使深圳、中国的新材料产业能实现腾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综合金融首破迷局 一举成招商基金控股股东
http://bank.hexun.com/2012-10-14/146740448.html?from=rss

五年来,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左冲右突,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10月8日,招商银行公告称,将从外方股东荷兰国际集团旗下的荷兰投资(ING Asset Management B.V)接手招商基金21.6%的股权即4536万股,交易完成后持有招商基金的股权由33.4%上升至55%。从而招商银行一举成为招商基金绝对控股股东,“具体还要看监管层的审批,我们将积极为此做各种申报和准备工作。”招商银行董秘兰奇对本报记者表示。

  招商基金年净利仅1亿多,相对招商银行年盈利正向400亿冲刺来说,其利润贡献可谓“微小”,然而对于招商银行来说此次控股意义非凡,10月11日,招商银行一位高管在谈到综合金融时对本报记者称,“对主要的金融牌照如信托、基金、保险,能够有机会控股就控股,没有机会就做大股东。”如今,招商银行终于有机会在这三张重要金融牌照之中首开迷局,控股基金牌照可期。

  其他保险、信托两张牌照,招商银行仍处于努力争取之中,去年招商银行宣布收购“招商系”的保险公司招商信诺,目前仍无音信;而历经数年收购西藏信托的计划,于7月宣布流产。不过,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收购招商信诺仍处于审批之中,保险牌照或也指日可待;至于信托牌照,招行已向珠海横琴新区申报了新组建信托公司的方案。

  基金牌照天降契机

  金融危机为招商银行综合金融之旅提供了契机。

  荷兰投资持有招商基金33.3%的股权十年,此外招商银行、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分别持有招商基金33.4%、33.3%的股份。“三家持股势均力敌,可见都想日后控股,但是金融危机使得荷兰投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售,这对于招行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接近此项交易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荷兰集团为偿还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获得政府30亿欧元援助资金,需于2013年出售所有亚洲业务还债。今年4月起,荷兰集团着手出售中国香港等地的保险业务,以及基金等投资业务。

  此次荷兰集团悉数清空手中持有的全部招商基金股权,除招商银行受让部分外,其余由招商证券接手。如交易完成后只剩下两个股东,其中招商银行控股比例为55%,招商证券持股为45%。

  对于招行控股招商基金,在兰奇看来对于双方以及双方的客户都有好处,“双方在产品和渠道方面将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上述招行高管认为银行做综合金融,最好获得基金、信托、保险等重要牌照的控股权,使得银行与之产生更深层的关系,从而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实际上,只有控股之后双方才可能贡献各自的优势互补,银行也会更加“无私地”将渠道优势贡献出来。否则,对于其他金融业务来说,要想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产品,就必须付出不菲的手续费用,而唯有控股后互惠互利才会更加深入。从这方面来看,交易完成后协同效应在招商基金身上将会表现更加明显。

  对于此项交易何时能完成,兰奇称要按规定走审批程序,具体以监管层的审批为准。不过,接近交易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预计最快年内有望得到审批,完成交易争取在明年二季度前。”

  此次交易,荷兰集团将获得十年十倍的收益,以公布的交易价格来看,荷兰投资此次出售将获9800万欧元(约合8.09亿人民币),而其初始投资为6993万人民币,其投资收益翻了十倍。那么此次交易招行是买贵了还是便宜了?上述接近交易人士认为不能单看对方获利倍数,来判定价格是否合算,而是双方认为合理就行。

  国际上对基金公司的估值法,采取股权转让价格与管理资产规模比率Price/AUM来衡量,以此为基础双方谈判溢价或折价。以荷兰投资此次约8.09亿人民币出售33.3%的股权计,三方对招商基金整体估值作价为24.3亿人民币,目前招商基金公募资产中固定收益比例接近400亿元,那么此次转让价格与管理资产规模比率为6.07%。从近年基金公司股权出售来看,交易价格都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溢价,大型的基金溢价更高,小型溢价更低或无溢价。“近年来国内基金公司股权交易价格都处在7%左右,甚至接近8%,所以招商基金6%的估值并不贵。”上述接近交易人士认为估值较为合理。

  五年苦旅峰回路转

  据悉,招商银行正在为控股招商基金做各种准备工作,细到如何合规经营管理等。在谈到银行控股基金公司如何规避风险时,招商银行内部人士认为政策成熟。如此交易完成,招商银行将成为首家控股基金公司的商业银行。

  招商基金对于招商银行来说,事关综合金融的战略性布局,而非一日一年短期内的财务收益。从投资收益上来看,招商基金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75亿元,净利润为0.73亿元;而其2011全年净利润也仅为1.71亿。以此看来按权益法计,招商基金一年仅能为招行带来不到1亿收益,与招商银行年盈利接近400亿相比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招商银行却为此准备了五年。

  而今控股机会显现。“短期来看无法给招行带来明显效应,长期来看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可期。”上述招商银行内部人士认为,招商基金的成长空间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0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平安,深圳金融业两大巨鳄!!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6 1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行行长马蔚华:顶级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 ... /111313549190.shtml

招行成立25年来的快速成长,可以说是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5年来,招行艰苦创业,从成立时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和36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0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2.8万亿元、机构网点超过900家、员工近5万人,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当初只有36个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这之间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历程,它的成功之道在哪里,招商银行的发展跟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到底有怎样的紧密关联?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近日在深圳专访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谈艰难并购 借收购实现招行国际化战略

  南方日报:招商银行从当初只有36个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这之间经历了很多重要的转折点,您曾经把招行的发展归结为四个阶段,其中,招行收购永隆银行一事在您看来是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但当时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上,招行对永隆银行的高溢价收购仍受到不少投资者质疑,随后其股价也应声回落。市场对招行的质疑当时有没有动摇过您的并购信心?

  马蔚华:中国银行(2.79,0.02,0.72%)走出去是中国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的必然要求,当中国企业全球化之后,银行也必须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每个银行国际化的速度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国际金融形势和监管当局的态度调整,但总的趋势不会改变。

  市场对招行的质疑并没有动摇我们将永隆银行打造成国际化平台的信心,因为当时市场主要质疑招行对永隆银行的收购价过高,收购产生的约220亿元商誉的减值测试,可能构成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影响利润表。但我们的团队分析后认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主要问题是收购时间,也就是价格问题。

  不过,短期财务指标并不是判断此次收购案成败的标准。银行的投资,不是看多长时间把成本收回,而是看收购后的银行价值多少。招行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光做国内市场满足不了高端客户国际业务与服务的需求,而香港是银行业首选的网络。借永隆银行这个平台实现招行国际化战略才是我们高价收购的意义所在。

  南方日报:并购难度大吗?

  马蔚华:并购过程非常曲折。当年多家银行参加了这场角逐,工商银行(3.91,0.04,1.03%)、建设银行(4.25,0.06,1.43%)、招商银行、交通银行(4.33,0.06,1.41%)、澳新银行等都传出将参与永隆银行53.12%股份的竞购。

  永隆银行竞购战可谓一波三折。在第一轮竞标中,招商银行因报价低而被淘汰,进入第二轮谈判,交行出价最高胜出概率最大,但不久,交行戏剧性地退出。实力雄厚、出价较高的工行将永隆银行揽入囊中,几乎被业内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直到最后一刻,招行重回谈判桌前,并提出以现金193亿港元的对价有条件收购永隆银行53.12%股权。

  而这还不是招行的全部付出。按照香港证券监管法律的规定,招行拿到53.12%股份后,触发对永隆银行的全面要约收购。这意味着招行如果全面要约收购100%地完成,总支出将达到300多亿元。招行最终以360多亿港元并购具有75年历史、在香港本地银行中列第四位的永隆银行,这是大陆迄今最大、香港近9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收购案例。

  南方日报:你们的步伐似乎迈得很快,继收购永隆银行后,招行在2008年10月8日又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心纽约,开出美国17年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中资银行分行。但随后,国际金融危机深化,金融股权估值一路下滑。时机是不是有点“背”?

  马蔚华:想要做中国顶级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招行人追求的是“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并购也好,设立招行纽约分行也好,都是我们长远的战略,不会因短期价格波动影响战略考虑。英国《金融时报》当时这样评述我们当年的并购——“对大多数中国的国有银行而言,这个案例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招行的商业化程度远远高于国内同行。”

  招行纽约分行的设立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曾列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内容,成为美国自1991年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批准中资银行成立的第一家分行,中资银行从此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

  谈深圳感情 深圳改革氛围造就了招行

  南方日报:作为总部设在深圳的银行,未来您的总部是依然立足深圳,还是会移到上海或其他城市?

  马蔚华:深圳造就了招行,招行对深圳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招行的发展得益于深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

  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年轻的、改革的、创业的、开放的城市。深圳人敢闯敢干,领全国改革创新之先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改革创新的氛围和意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首屈一指;深圳是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高度密集的地区,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目前私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5%,居全国前列,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数均位居全国第一;深圳毗邻香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对外开放交流十分活跃,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3%,占广东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45%,连续十七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总之,深圳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为招行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

  南方日报:招行是深圳的本土企业,一路走来,从小企业到知名企业,您有怎样的感触?

  马蔚华:作为总部设在深圳的银行,招行一直努力为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成立25年来,我们累计向深圳市缴纳各项税收超过280亿元。目前,招行除总部外,在深圳设有一家一级分行、68家支行、205家自助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占全行总数近10%;深圳分行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在招行系统内始终位居第一,占全行资产规模的比重超过14%。

  因为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多年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为深圳发展献力。招行对深圳的地铁、公路、大运会、港口、房地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万科、华为、中兴通讯[微博](8.47,0.01,0.12%)、华侨城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居民消费都给予了有力的信贷支持。除了信贷支持外,我们还为深圳的众多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财务顾问、现金管理、公司理财、企业年金等金融服务。

  谈城市未来 国际化城市要有国际影响力

  南方日报:深圳近些年一直在谈要打造国际化都市,你心目中的国际化都市是什么样的?

  马蔚华:一个城市能否称之为国际化城市,主要看其是否具有相应的国际影响力,是否拥有一些享誉全球的品牌产业。纵观当今国际知名城市,其所拥有的金融产业几乎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提起纽约,我们就会想到财富天堂华尔街,想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纳斯达克[微博]、纽约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以及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巨擘;一提起伦敦,我们就会想到那片方圆仅仅1平方英里,但却汇集了25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家外国证券公司和100多家跨国保险公司,被誉为“全球经济动力之都”的金融城。

  这些城市为什么能够培育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产业品牌,我认为有三方面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优越的地理区位;二是独特的城市文化;三是及时的产业转型。

  南方日报:深圳具备这三方面的条件吗?

  马蔚华:对照深圳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上述三点要素深圳都具备。

  在地理区位方面,深圳地处太平洋(5.91,0.08,1.37%)海上交通要道,面朝东南亚,背靠珠江三角洲和华南腹地,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海陆空口岸兼有的城市,尤其是具有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在城市文化方面,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年轻的、改革的、创业的、开放的城市,非户籍人口占比高达近73%,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深圳人改革创新的氛围和意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首屈一指,而且对外开放交流十分活跃,这些特质造就了深圳特有的城市文化;在产业转型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主导产业,其中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拥有上述条件和优势的深圳,完全可以立足于自身实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金融产业品牌。
南方日报:您刚才谈到未来提升金融产业品牌的问题,能具体点吗?

  马蔚华:深圳提升金融产业品牌的努力方向具体而言是打造三大中心、建设一个市场,即离岸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金融要素市场。

  深圳要成功打造上述三大中心、建设一个市场,关键在人才。为吸引各类优秀金融人才入驻,建议深圳应致力于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城市,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人才战略。当前,国内不少地方政府为吸引和留住高层次金融人才,实行了许多优惠政策,如上海、天津就chutai了针对关键骨干人才特别是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较大幅度的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希望深圳市政府能够借鉴有关做法,形成明确、规范的制度政策,对总部在深圳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按其上年所缴个税的一定比例,以补贴形式返还个人;对金融机构高管的企业年金缴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张西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3 15:05 , Processed in 0.05337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