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5-11 18: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议保定与雄安的关系:互为表里,难分彼此?yes or no?
1.京津冀本质上是京津保,难点就是如何推出保定,现在的推出方式是各方能接受的,不致引起太多震动。
2.雄安新区无论近期远期都以保定三个县为主,是名副其实的、事实上的保定新区,而整个保定未来都是北京的新区(非首都功能拓展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3.无论名称叫什么,没有哪个国家级新区不依托一座城市,其他国家级新区除个别边海(舟山)新区外,大多以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为依托,河北雄安新区的叫法是平衡各种矛盾的权宜叫法(百度更新很快,在百度词条“国家级新区”下,雄安新区已赫然在列,而对应的“主体城市”就是保定!也只能是保定)。许多人指深圳,脱胎于惠阳但长大后独立出母体且更加光辉耀目,让人只知深圳而不知惠阳(今惠州),问保定会否如此,绝对的说不会没有这个底气,但雄安没有自己的历史,其历史都是依附在保定的厚重历史之中的,而保定的历史是依附于直隶概念之上的,基于这样的历史脉络,把雄安作为首都的一部分也未为不可,而作为保定的一部分则更加自然,就是通行的“属地原则”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的不可割裂性。
4.不可想象“京津雄”能支撑起首都圈,必是“京津保”从历史厚度上能够相互匹配。雄安给现实的保定增加了匹配筹码而已。我认为这就是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主任说的“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就是要强化保定这京津保第三条腿。因此保定和雄安互为表里,难分彼此。
5.以目前中央给雄安新区的定位,保定市作为一个地级市,是无法与京津平等的沟通,保定前期与北京的沟通也有很多,也有些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不能让中央满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北京方面认识的逐步转变的过程,有河北方面方方面面的想法。关于保定的这种无能为力,前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的文章中有所表述,目前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那就是提高集中承载区的定位,把建设集中承载区的任务责任上移,名河北新区,使河北省成为新区的主体责任承担者,将来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归并或者重新定义北京、天津、雄安、保定之间的关系,谓之优化首善地区的省、直辖市结构,这样减轻了保定单独面对的压力。但同时也使得保定与雄安的关系显得模糊也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同时也使雄安到底姓啥的问题暂时被搁置,有利于顶层意志的及时实施。
6.那么,雄安会否如深圳一般真的从保定独立出去成为京津冀河北侧的一级。这个选项的道德压力太大了。深圳是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的,是真正的一穷二白,而雄安则是保定的心肝,是华北之肾,是原汁原味的青山绿水,尤其其与京津距离适中的位置,这些是任何条件都换不来的宝贵资源,这也是雄安被选中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独立雄安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不可能的。雄安新区目前还只是区,如果哪一天公布其单独设市,其规格就一定比保定地位高,那保定就只能无可奈何了。如果归保定,怎么归?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保定的地位提高到与拥有或者说管理雄安新区所适当的地位。所以,推出雄安,这只是保定副都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其未来更受世人期待。
7.最后,这两步走,为什么不反过来走,就是先提高保定定位,再进行集中承载区建设,似乎也是符合逻辑的选择,但这个新定位的落差太大了,难于统一认识,同时也无法突出这一切围绕着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这一命题。而未来母凭子贵,保定或可重新拥抱雄安共同服务于首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