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zhonghewitt

[经济资讯] 深圳总部经济新闻每周更新贴 (更新至2013年05月18日,从593层开始)-周年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hewitt 于 2012-7-5 20:27 编辑

深圳前海新政或再次让基金公司北雁南飞
http://finance.qq.com/a/20120705/005591.htm

21世纪网
     深圳基金公司北迁局面,或将因为前海金融改革新政的chutai而发生扭转。
     2012年7月3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批复前海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的消息,而在此之前已经有拟成立基金公司把目光瞄向了这片改革之地。
     2012年6月29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正在申请成立的基金公司名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拟设立的基金公司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个拟任股东西安开源证券、北京市中盛金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长和世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都来自于深圳以外的公司。
     前海对于新设立的基金公司有何吸引力?
公募基金公司中第一家在前海注册的红塔红土基金相关方面人士,向21世纪网透露,现在看来在税收上有优惠,而以后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争取开展一些新业务。
     前海吸引设立金融机构总部
     7月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指出,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
其中在第二项关于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政策第八条指出,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和其他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促进前海金融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据21世纪网了解,在国务院批复消息公布前,前海方面对于金融改革政策创新政策批复很有信心,同时已经有拟成立金融机构对在前海注册有很大兴趣。
     “已经注册在前海的基金公司家数还没统计,但肯定有不少了,其中公募基金有好几家。”前海管理局招商处的相关人士向21世纪网透露。
     红塔红土基金是第一家在前海注册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红塔红土基金于2012年5月10日获得证监会批准设立,公司注册地址在深圳前海,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其中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49%,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6%,北京市华远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5%。
     “目前来看在所得税上是有优惠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何优惠还有待确认。”红塔红土基金相关方面人士表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争取开展一些新业务。
国务院的批复函指出,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支持前海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其中表示在制定产业准入目录及优惠目录的基础上,对前海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在前海工作、符合前海规划产业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取得的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的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近几年深圳基金公司北迁话题多次被媒体提及,这是希望建成“基金之都”的深圳官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此次前海金融改革政策chutai能否扭转基金公司北迁局面?
能否改善基金公司北迁境遇
     正在证监会申请设立的前海开源基金可能更能说明前海对于公募基金的吸引力。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前海开源基金三家股东分别为开源证券、北京市中盛金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长和世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股东分别来自陕西西安和北京,按常理说把拟成立的基金公司注册在北京的可能性更大,但最后决定把注册地设在深圳前海,并在股东方毫无前海背景的情况下,在名称中加入“前海”字样。
     在过去几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反倒是深圳基金公司北迁的话题多次被媒体提及。
     深圳基金公司北迁开始于2005年,当年长盛、银华两家基金公司总部由深圳迁往北京,之后又有基金公司在北京和深圳设立两个投研中心。
     而2008年10月在深圳成立的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已经于2011年将公司的投研是市场部门搬至北京。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发政治优势,在获得信息的速度和层次上都占优势。
     相比之下,上海对于基金公司的吸引力在于其政策优惠上。一位上海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此前向媒体透露,上海浦东新区为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设立总部,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如基金公司总部落户浦东,3年内公司所有员工个人所得税减免60%,公司的办公租金按每平米给予上千元的补贴。
     上海chutai的政策对于基金公司吸引力,可以从2010年证监会再次审批设立基金公司以来,成立的基金公司注册地可窥一斑。
     从2010年至红塔红土基金获批之前,证监会一共批准成立了11家基金公司,其中注册地在上海的便多达6家,而仅有2家基金公司选择注册在深圳。
     此次前海新政策chutai,能否增加深圳对于基金公司的吸引力?
     “我们对于金融机构设立的优惠政策正在细化,但现在已经又不少包括公募在内的基金公司在前海注册,很多都是看好这块的前景。”前海管理局招商处相关人士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0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的霸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4: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hewitt 于 2012-7-6 14:47 编辑

深圳高新区发展质量居全国前列
http://gd.qq.com/a/20120706/000061.htm

     如果问,深圳最大和最重要的创新容器在哪里?答案很明确:深圳高新区。截至6月底,这里不仅培育了7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世界知名企业、81家上市公司,而且每年培养的研究生超过12000名,拥有两院院士5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2名,每万人年度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量高居国家高新区首位,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方面率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今年前5个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34.60亿元,同比增长17.65%;总收入1297.93亿元,同比增长19.56%;工业增加值358.78亿元,同比增长25.53%,比我市整体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深圳高新区发展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推动深圳发展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实现了良好开局。

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1200亿

     深圳高新区(特指位于深圳湾园区的国家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系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全国试点园区和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0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市指导下,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式创新集聚高端资源,率先探索和建立创新生态体系,科技和金融、文化、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互动相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全服务链;以打造深圳质量为标杆,建设人文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的“三态融合”,园区、校区和社区的“三区融合”,智慧、智力及智能的“三智融合”,土地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三资融合”的新型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根深叶茂,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建设“深港创新圈”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据介绍,2011年园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236亿元、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净利润91亿元、税收70亿元、出口创汇70亿美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091吨标准煤,约相当于深圳市万元GDP能耗水平的20%。在科技部对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的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三,在广东省科技厅高新区考核中位居首位,单位面积产出超chutai湾新竹科技园。

全科技服务链“散技播叶”
     10多年来,深圳高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市政府先后与清华、北大和哈工大合作成立研究院,创设深圳虚拟大学园,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建设深圳大学城,启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合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高新区创业投资服务广场,建立全国首家区域性非公开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实施“孔雀计划”等等。
     据了解,目前这里汇集了国内外53所院校,设立了42所高校深圳研究院,累计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71个,IC基地设计产值101亿元,居全国第二,创投广场聚集了1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300亿元。

转型升级促发展方式转变
     深圳高新区在企业培育方面坚持内生成长,以自主培育为主,战略性引进为辅。建区以来产业结构从建区之初的副食品、电子元器件加工等产业链低端向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记者了解到,2011年,深圳高新区获认定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聚集了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58家,内生培育和孵化成长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行业龙头,华为、中兴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强,腾讯跨入全球互联网业前三强,迅雷跃居全球BT市场第一软件,迈瑞成为全球医用诊断设备的创新领导者。
     在这里,企业早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11年科技项目支出总额为217.30亿元,占园区总收入5.20%,其中227家企业科技项目支出总额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园区年度PCT申请量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园区有6家企业名列全球PCT申请500强,占上榜中国企业的50%、
     从引进资源到外溢发展,是近10年发生的新变化。一批成长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在珠三角和全国各地战略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深圳高新区产值过亿元的高科技企业在全国各省市设立生产基地或分支机构1309个。华为在东莞成立全资子公司聚信科技,负责华为技术网络通信产品的生产、制造,预计5年后每年可为当地贡献产值1000亿元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5# harry_chao


    希望华夏银行也可以通过此项目给深圳贡献一栋新大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6: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沪深交易所竞争IPO全面打响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084912495752.shtml

     本报讯(记者敖晓波)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4日表示,上交所将既服务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也服务中小微企业,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上交所市场。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说,为进一步发挥交易所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上交所近期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微企业服务工程纲要》。从2010年起,上交所调整上市平台,公开发行规模由原来的1亿元降到5000万元以上,扩大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覆盖范围。近几年,在上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规模在不断降低,2009年公开发行的平均规模是5.2亿元,2010年为2.8亿元,2011年为1亿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此前上交所的定位在打造大蓝筹的主板市场,中小市值公司归属于深交所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平台。此番上交所总经理的言论则意味深长,或许意味着双方竞争IPO的战役将全面打响。
  记者注意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深交所IPO数量为88宗,位居全球之首,占全球总数的21.8%,位列全球第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基金公司创新能力羸弱 规模排名沦落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120706/040312492950.shtml


    这是一个让深圳基金业尴尬的数字:如果将产品部设在北京的诺安基金(微博),产品研发人员主要设在上海的国投瑞银剔除,无论是一类创新还是二类创新,深圳基金公司上一次较大力度的创新还停留在2010年3月的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设立之时。
  把时间拉得近一些,回顾今年风生水起的创新型基金,也找不到深圳基金公司的身影,而相应的是深圳基金在行业中的地位全面下降:根据海通证券统计以资产管理规模计算,博时基金从一季度的第4名下降至第6名、大成基金从第8名下降到第10名、招商基金从12名下降到14名、诺安基金从15名下降至17名、景顺长城从21名下降到22名、国投瑞银从23名下降到25名、长盛基金从25名跌落到30名。
  在前30名基金公司中,深圳基金公司名次上升的只有南方基金(微博)(从第5名升到第4名)、融通基金(从20名升至19名);鹏华基金(微博)和长城基金(微博)保持在13和28名。
  深圳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下降跟其他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有很大关系。汇添富凭借短期理财产品从14位挤进行业第八,直接把大成基金、招商基金的名次拉了下来。华泰柏瑞从40名晋升23名,受到影响的有国投瑞银和长盛基金。
  即将发行的鹏华发起式基金或可挽回一些颜面,但深圳基金公司创新能力羸弱已是现实。这同深圳打造创新型城市以及金融中心的设计路线并不匹配。

  深圳基金过去的辉煌
  在全部入围“创新榜”的19家基金公司中,深圳的基金公司从数量上并不占下风,占据7家之多,分别是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国投瑞银、诺安基金、博时基金、长盛基金,从数量来看占比36.84%。
  从分数来看,“创新榜”的全部产品得分合计69分,当中,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合计得分22分,占比31.88%。而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共计17家,截至5月底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有基金公司72家,占比23.6%。
  无论是入榜的深圳基金公司占比还是得分占比,都超越了深圳基金公司数量占行业的总量,说明全行业诞生14年来,深圳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是具有优势的。而深圳的基金公司给行业贡献了第一只LOF基金、分级基金,这类均系基金公司自主研发为主导,而非高层授意设计。
  但这种优势更多的是过去的辉煌。
  深圳基金公司创新大佬南方基金,在2004年10月份成立第一只Lof基金后,没有特别突出的创新产品;而作为行业第一批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诞生初期,有非常多的外资股东人员进驻,带来了许多海外公募基金创新的思路,将伞形基金引入国内,并且较早上报了货币基金。但后期创新也明显乏力。
  更让深圳基金感到惋惜的是,深圳基金业产品设计人员的外流以及整个产品部门的搬迁。
  比如今年3月份,大成基金原金融工程部总监高贵鑫北上上海,加盟国泰基金(微博)担任首席产品官。一上任,高贵鑫就主导巨潮行业指数相关产品的创设。
  此外,深圳两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核心人员并不在深圳本地。一家是诺安基金,从华夏挖走王清后,就将产品部扎根在了北京。另一家是国投瑞银,虽然深圳也有产品部的人,但核心却在上海。
  此外,原民生加银全部人员都在深圳,去年10月其核心团队都搬迁至北京。

  人才流失之虑
  民生加银核心部门在搬迁至北京后,该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股东在北京;二是深圳的基金人才优势不如北京;三是公司的专户理财等机构客户在北京比较集中。
  而国投瑞银内部人士也表示,之所以在上海设投研和产品的网点,也是考虑到了人才的情况。
  事实上,许多深圳的基金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同意公司员工异地办公,比如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均不勉强北京或者上海招聘的人赴深办公。
  但北京、上海的基金公司则很少有这种现象。虽然北京、上海的基金公司也多有在深圳设点,但是其人员几乎都是销售,而鲜有投研人员。
  人才成为阻碍深圳基金行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曾透露过一组数据,2010年上半年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人才需求同比增长55.3%,北京增长了101%,上海增长了78.5%,广州增长了69.3%,深圳只增长了46.4%。
  “如果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给你更高的薪水,你愿意来深圳吗?”记者问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如果溢价不到30%,我应该不会去。”这位负责人答复,理由是自己的生活在北京。而当问及为何生活在北京,他解释说,因为上学就在北京了。
  环顾基金业四大聚集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深圳高校数量少得可怜。
  在一次聚会上,深圳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十多年前,深圳基金业人才济济,其原因是过去深圳金融业发达,有众多券商等金融机构给基金公司输送人才。如君安、汉唐、大鹏、巨田、南方等。它们后来都消失了,但是流出来的人支撑着早期的深圳基金业。如肖华等人。还有诸如光大证券)原来注册地在深圳,后搬迁至上海,这种变动导致不愿离开的人才流向了基金业。比如大成基金的基金经理杨建华等。
  当这批人渐渐离去,深圳基金业人才优势便成了短板。
  事实上,在基金圈内都知晓,同样工种,深圳基金公司给的待遇是高于上海和北京的,但愿意来深圳的却仍然有限。
  “去深圳就是为了赚钱,没有归属感。”有上海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内人士总结出来的隐性原因影响到了深圳基金公司的创新。
  “相比上交所,深交所是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对深圳本地基金公司没有关照。”深圳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比如今年的两类创新基金,跨市场和跨境ETF,深交所合作对象是两家北京的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而上交所选择了一家上海本地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和一家广州基金公司易方达。
  此外,上海金融管理层对创新的鼓励更为明显,上海每年都会进行金融创新的评奖,上海多家基金公司都有获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信证券上半年17单IPO项目6.58亿夺承销商冠军
http://money.163.com/12/0709/07/85V3OP9I00253368.html

国信证券17单IPO项目6.58亿收入夺冠,45单在审项目遥遥领先
IPO争夺战是场瞬息万变的战争,2011年位居第二把交椅的国信证券发力,今年上半年发行了17个项目,赶超平安证券跃居第一,募资额合计137.64亿元,并将6.58亿的承销保荐费揽入口袋。
其中,最大一笔承销费6672万元来自创业板的慈星股份,慈星股份是上半年创业板最大的IPO项目,实际募资21.35亿元,相当于最小的创业板公司荣科科技的10倍有余,募资额超过了大部分主板公司。

17个IPO项目赶超平安
在上半年的IPO承销战中,国信发力占据了先机,以17单首发项目跃居券商承销榜榜首,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6.32倍。
其中有8家创业板、6家中小板及3家主板,这17家IPO公司共募资137.64亿元,平均超募率达44.61%。
2011年,国信保荐了29个IPO项目,仅次于平安证券屈居第二,承销规模245.77亿元,赚取了12.5亿的承销费。
而今年,国信显然底气十足。上述17个IPO项目共为国信带来6.58亿元承销保荐收入,平均个项目为其创收3872.71万元,平均承销费率为9.18%。加上已申报的储备项目就有45个,比平安和中信都多出一倍有余,其中三家是主板公司。
一向以中小项目为主的国信今年在主板上也不甘落后。上半年共有17家主板公司发行,实际募资规模共计270.8亿元,占总募集资金的36.58%,国信、中信各揽得3家。
不过就议价能力,国信比中信还稍逊一筹。国信最大的一笔承销费也就是慈星股份贡献的6672万元,单个项目创收3872.71万元,而中信证券虽然只有11个IPO项目发行,其获得的承销保荐收入却达4.85亿元,平均每家达5384.84万元,最高的吉视传媒承销保荐费高达8382万元。
国信的保荐团队一直以来比较稳定。目前有注册保代155人,在行业排第一。不过今年以来,国信前后也有8个有项目的保代发生工作变动,他们分别是吴卫华、吴军华、彭晗、龙敏、陈日甫、范信龙、石引泉、曲文波。

慈星股份募资21.35亿 创业板最大
慈星股份是上半年创业板最大的IPO项目,计划募资19.34亿元,实际募资21.35亿元,募资规模相当于最小的创业板公司荣科科技的10倍有余,甚至超过了大部分主板公司。
它为国信证券今年上半年创收6672万元,签字保代为郭熙敏和林郁松。
而中小板的京威股份计划募资4.9亿元,实际募资15亿,超募率高达206%,是上半年中小板中仅次于西部证券的第二大项目。
在汽车市场黯然的情况下,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能募到15亿实属不易。从2007年起,为了上市,这家公司就开始了重组和改制征程。
中介机构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摸底,发现京威股份同业竞争问题突显,其汽车零部件业务与中德两方股东业务都有冲突。中介机构商议后决定从两方面解决:一是通过收购,尽量将中环投资所有汽车零部件业务注入京威股份;二是与德方股东德国埃贝斯乐股份划好市场。
起初,京威不愿意,但国信保代和北京嘉源律师等中介结构认为证监会在同业竞争上审核要求严格,坚持通过举证建议京威股份收购这块业务,前后“耐心”沟通长达半年的时间,才达成了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战略超前发展,深圳总走在前列
http://news.sina.com.cn/o/2012-07-08/082024734176.shtml

     为吸引好人才,留住好人才,深圳频使新招。前不久发布的《2011中国创新城市评价分析》显示,我市综合创新指数总排名第二,而且“人才实力”与“创新产出”两项指标独占鳌头,更从侧面印证了深圳的创新人才与自主创新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深圳自主创新全国独领风骚
   驾车行驶在深南大道高新区路段,一个个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走马灯”似的映入眼帘,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深圳自主创新的“神话”:在11.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产生了华为、中兴、腾讯、朗科、迈瑞等世界级企业,和任正非、侯为贵、马化腾、邓国顺等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
   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就是由5个年轻海归人才在2009年创建的,如今,当你走进这里时,他们已拥有超过300人科研团队了,这其中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耶鲁、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比比皆是。
   为什么深圳的自主创新能在全国“独领风骚”?自主创新的人才实力从何而来?事实上,溯源深圳成长史,正是得益于“人才”这个要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抢跑型”人才战略吸引着众多干事创业的热血青年。
   一串串数字诉说着深圳近年来取得的成绩:2008年,深圳成为国家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1年,深圳获得国内专利授权39363件、发明专利授权1182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933件,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5.4%,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深圳高新区孕育了全球第一个U盘、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张亚洲人基因图谱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才战略超前发展
   “30年前,深圳只有两名技术人员,一个拖拉机维修员,一个兽医。”深圳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的一句话,折射出这座城市科技人才资源的先天不足。而如今,深圳的研发人才已经约有30万,研发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靠什么弥补了先天不足?首先靠经济特区和改革创新的金字招牌。
   但是,要让“孔雀”持续东南飞,光靠牌子是不行的,关键还要好的制度。从特区建成一直到今天,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始终将吸引好、使用好人才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将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部署中去。坚持改革创新,突破条条框框,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一系列开风气之先的“人才新政”,形成了人才引进的“波浪效应”,吸引了大批有抱负、敢创业的人才来到深圳——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制定了明显高于内地的工资待遇薪酬制度,率先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服务公司,率先实施吸引出国留学生的特定待遇;90年代,率先由政府组团赴海外招聘人才,率先实施干部录用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率先探索“技术入股”等引才新措施。
   2000年以来,率先建立网上人才市场,搭建中国国际高新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国际性人才交流平台,完善科技人员持股经营等知识资本化激励机制,率先开辟面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个人申办渠道;最近,更进一步chutai并大力推行“孔雀计划”,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扶持和培养起到了“磁力”作用,仅一年内就吸引6个核心团队和13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还有,从今年开始,放宽实行应届毕业生无限制引进入户,所有用人单位人才引进无指标限制……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才战略超前发展,深圳总是走在全国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发一条
生命人寿增资至94.3亿元

继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发次级债融资后,生命人寿也于近日获批再度融资。保监会网站昨日公布生命人寿的增资批复,生命人寿注册资本从去年的84 .5亿元增至94 .3亿元。

  事实上,大股东增资、发次级债等方式是保险企业融资输血的重要手段。生命人寿则多次获得大股东增资。生命人寿在《2011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称,生命人寿股东三次增资投入资本金,发行次级债,实现了综合收益,同时公司业务发展相应增加了最低资本要求,以上四项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偿付能力保持充足。

  此前,由于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生命人寿曾经历过偿付能力危机,2 0 0 9年末偿付能力降至144%.经过多次增资,生命人寿2010年和2011年的偿付能力均达到200%左右,高出保监会二类监管要求的150%.据其2011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生命人寿总资产626亿元,2011年实现保费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1 .5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曾将保险公司当下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称之为“成长中的烦恼”。据其分析,保险业融资需求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保险业的快速增长以及股市的持续低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5# 强弱联手


    哇,好消息,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汇石油首艘VLCC“ Glory”号交付

光汇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光汇石油”或“集团”;股份编号:933.HK)于今年6月22日在韩国现代重工集团(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的群山船厂为集团第一艘超大型油轮(VLCC)举行命名仪式。光汇石油第一艘油轮命名为“Glory”,寓意光荣、荣耀,象征光汇石油的油轮运输业务蒸蒸日上。当天,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薛光林博士和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贵宾出席了仪式。

光汇Glory号的设计载重量为31.8万吨,计划于今年7月首航前往新加坡。集团目前拥有五艘超大型油轮,其余四艘油轮正按计划全力建设中,将于2013年上半年建造完成及交付。届时,集团将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油轮船队,总载重量超过200万吨。预计船队每年将运输约2000万公吨石油。

油轮运输分享经济复苏前景

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薛光林博士表示:“集团第一艘超大型油轮的交付,是光汇石油在油轮运输业务的里程碑。光汇Glory号及其余四艘正在建设中的油轮均能够跻身全球最大型油轮之列,这是集团油轮运输业务的重大成就。为了完善优化购买、运输、供应原油及其产品的整体策略,光汇正在组建油轮船队,为集团提供将货物从来源地运输至付运点的全线服务。”

光汇石油管理层透露,“增加5艘超大型油轮之后,就可以直接从欧洲和委内瑞拉购买燃油,而不必从新加坡购买燃油,以大大节省成本;此外,自有油轮将保障集团降低油轮运输的旺淡季波动风险,为集团成为全球主要海上供油商奠定基石。”

挪威最大投行DNB本月发布油轮行业乐观预期称,油轮业未来或触底反弹,2012年油轮运价将平均上涨20%,2013年上涨23%,2014-2015约为13%。这意味着一旦世界经济触底反弹,光汇的油轮运输业务将于需求复苏中分享增长潜力。

提升中国能源海运实力

油轮产业一直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光汇石油积极把握油轮价格回落的机会,布局筹组国际性船队,打造供油业务的完整供应链,支持集团石油产品交易业务的迅速发展,提升国家能源海上运输的实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石油进口仍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90%以上进口的石油依靠海上船运,且运输量多由外轮承担。这种单一而漫长的运输方式令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并一度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呼吁加快推动运输安全建设。

为破解海上运输难题,积极参与海上运输业务,光汇石油先人一步,开创了民营油企组建油轮船队的先例。集团抓住“2008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一度低迷,油轮价格大幅回落”的时机,透过收购、租赁和租购等方式,全力整合旗下油轮及船队。在已拥有总载重共40万吨的4艘远洋油轮基础上,光汇石油于2010年8月再次订购5艘每艘载重吨为31.8万的超大型油轮,预计将于今年7月至明年3月集中交付使用,为集团运输及国家能源运输的海上航线保驾护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8: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维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6%


6月29日,创维数码发布的2011年(从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额达28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增长6.6%至12.52亿元。
  点评:调整产品结构及优化产品组合,巩固了农村及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地位,是创维彩电销售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数字机顶盒业务、液晶器件业务和白家电业务的贡献持续上升,也带动整体营业额稳步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7# 强弱联手


    这应该不是深圳的企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8: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百分百的深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8: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部在深圳,业务在深圳,大连,舟山,新疆以及新加坡

在香港上市,除此之外无半点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4 05:39 , Processed in 0.04765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