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6-23 19: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街区被认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本帖最后由 mythDragon 于 2015-6-23 19:30 编辑
4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武汉市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入选。
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公布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并要求各地做好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依法编制保护规划并严格实施,完善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激发街区活力,延续街区风貌,坚决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
两部门将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对由于保护管理工作不力,致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破坏、已经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将撤销其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称号。各地应积极组织开展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扩大保护范围,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为激活老汉口、复兴中山大道商业街,营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繁荣宜人的街道空间环境,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于2013年10月开展《中山大道(一元路至武胜路段)景观提升规划》编制工作,并联合美国伍德公司开展启动段方案深化设计。目前,《中山大道景观提升规划》已圆满完成,规划遵循“历史轮回、再现繁华、彰显底蕴、服务民生”原则,以人为本、公交导向,通过环境重塑,文化回归,业态升级,实现中山大道的“繁荣轮回”。同时着力打造三德里、美术馆、江汉路三个重要示范节点,大量增加绿地空间和步行空间,变“以车为本”的交通性干道为“以人为本”的生活街道,让市民生活因街道变得更美好。
小知识: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