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8 15: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是一座工矿城市,城市建设带有明显的工矿城市特征,依矿、依厂建镇,点多线长。整个城市大分散、小集中,形成分为三大区片,东部以田家庵为主体,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西部谢家集、八公山连成一体,以谢家集为中心构成西部城区骨架;北部以袁庄为中心,是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区。
形成了 “彩带串明珠”的组团城市格局,东西百里,所以号称“百里煤城”。
解放前,号称“淮南三镇”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市政设施基本为空白,仅有十几条街道,大部分为土路明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建国后,作为华东地区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城市建设随着工业发展逐步拓展,旧有城区不断扩大,新建城区迅速形成。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东部城区市政设施有了很大发展,西部城区已经形成规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矿区城市的特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指导思想,先布经纬后织锦,以城市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了建设步伐。先后新建、拓宽了一批城市主干道。洞山西路、洞山中路、陈家岗路、龙湖路、国庆中路等一批路幅宽40-60米的城市道路把东部城区连为一体;以蔡家岗路、八公山南路为主的西部城区主干道,沟通了城区间的联系,有效地改变了城区面貌。1990年,拥有主要干道113条,总长度149公里,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295米,人均拥有道路2.9平方米。市内公共交通方便,18条公共交通线路联结东、西、北三个城区,营运线路总长达307公里,营运线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9公里。城镇有自来水厂8座,日供水量17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民用煤气从无到有,已拥有6.4万立方米储气能力,日供气15.3万立方米,用户2.2万户。市境还拥有龙湖公园、谢家集文体公园、八公仙阁、八公山儿童乐园以及洞山森林公园、八公山风景区、谢家集卧龙山风景区(孙家花园)等一批公园和游园,市境以公园、街心花坛和街头小游园,道路绿化所组成的点、面、线相结合的绿化格局已经形成。煤矿城市的脏、乱、差状况已有明显改观。
淮南城市是在70年代中期随着煤炭大批开采而壮大起来的,70年代后期淮南城市人口就达到40--50多万人,至80年代城市人口就达到60--70多万人,进入90年代城市人口就达到70--80多万人,在21世纪初终于突破100万以上人口进入特大城市。2011年末,淮南市户籍总人口为245.6万人。城市人口113.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名副其实的“双百”城市之一。

现淮南市下辖6区一县,是安徽省辖区最多的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