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shanbj

北大街 青石路 青石西路将更名并入中山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2 2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街改名中山路”被保护的老地名消失?
“北大街和青石路难道要成为历史了?”昨天,一则《北大街、青石路、青石西路拟合并更名为中山路》的消息(详见本报4月11日A3版),在锡城网友当中炸开了锅。改与不改,众说纷纭。更有热心读者致电本报,指出“北大街”位列无锡首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疑惑更改其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从历史角度进入城市文化建设,让城市“会说话”,拥有“叙事”的能力,地名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对象。而老地名作为历史的言说,该如何让它“接着讲”,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记者翻阅资料发现,“中山路”建于1938年,初名国父路,是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北大街”旧时是无锡北城门外至莲蓉桥的一条大街而得名,现延伸至春申路。“青石路”则是因青石桥而得名。2011年,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搜集和多次专家论证,无锡市地名办向社会公布首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经过筛选后,专家们按照古悠度、知名度、文化含量度、文化独特度、文化普遍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六个方面等,确定了保护名录名单,并将最终定稿交由市政府审批。在这批保护名录中,“中山路”、“北大街”均位列其中。   

  4月11日,北大街、青石路、青石西路更名论证会举行,拟将这三条道路合并更名为中山路。“也就是说,被保护起来的‘北大街’还是要消失了?”读者孙先生昨日致电本报,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他认为,很多城市都有一个“中山路”,几乎要审美疲劳了,而“北大街”对于无锡来说却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况且设置保护名录的意义,不就是为了防止老地名流失掉吗?”   

  为此,记者昨日联系了无锡市地名办有关人士,工作人员表示,《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中确实有相关规定,“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在用地名不得更名”,但是规定也明确了,“因特殊情况需要更名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此次更名流程还是符合规范的,相关单位也经过了前期摸排,对更名将涉及的沿街408户居民、399家企业单位、558家个体工商户等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8%的居民和93%的企事业单位是支持更名的。”工作人员表示,论证会结束后,还将经过专家论证、结果公示、上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因此,是否更名并没有最终确定。另外,即使确定更名,有关部门也会考虑合适的方式来延续历史地名的文化,如设置醒目的标志牌,以演示老地图或交待地名的演变过程,或者在周边路巷更名时,重新启用老地名等。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4/12/01688126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0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带动北塘的人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5: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塘区回应北大街改名:会保护历史
日前媒体报道北大街、青石路和青石西路合并更名为中山路,引起市民和网友的热议,不少人出于对北大街历史文化的保护,不赞同更名。16日,北塘区政府进行了公开解释,并对更名后的一些规划进行了再发布。一位老无锡名人也道出了北大街近代的历史变迁,并赞成北大街的更名,希望重现老街昔日风采。

  政府解释

  更名将充分考虑

  城市记忆的留存与延续

  近几日,在无锡当地一家论坛上,关于北大街等更名为中山路的讨论很多,其中不少网友不赞同更名,原因多是出于对老地名和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

  网友“冰雪融水3269”说:“老人没有了往昔的信物,年轻人没有了孩提时的印象,眼前一切新的东西很是单薄,信息量并不大,人们的感情去哪里寄托?”

  16日,北塘区委相关负责人和民政部门对此再次做出了解释:“更名的具体方案还在制定,并不一定只把北大街直接改为中山路,也可能是‘中山路(原北大街)’,同时一定会保留好历史印记,做好相关保护性措施。”

  北塘区民政局局长陆芳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做了详细介绍,她说:“我们在推进更名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充分考虑城市记忆的留存与延续。青石路、青石西路因为比较新,拟在路口竖一块碑,留下一道印记。北大街历史地名承载了老百姓深厚的情感,拟在莲蓉桥堍竖一块碑,介绍北大街的历史。充分挖掘北大街、北塘大街、接官亭弄和天主教堂的悠久历史和里弄文化。此外,我们考虑在沿街的店面、写字楼、住宅楼等标注标准的中山路门牌号的同时,在门口放一个小牌子,上面标注‘原北大街××号’。我们将多吸纳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做好北大街地名的保护工作,使北大街历史元素得到更好的延续。”

  未来规划

  新路将连接两大新商圈

  遥相呼应“水上中山路”

  接官亭弄街区是运河北塘段上一个重要节点,是这段运河上目前仅存的历史风貌较完好的老街巷,“接官亭弄古街区保护性修复”已被列入重点项目,在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基础上,不仅设艺术家工作室、文化创意设计室,还将引进高档中西餐厅、咖啡馆等。

  北塘区还将在运河北塘段重点推进“城市中央文化休憩商业圈”,打造祠堂氏族文化产业区、都市创意休憩广场、现代时尚商业集群和物联网宜居小镇四大板块,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特色城市功能区。古运河风光带将成为一条风格独具的“水上中山路”,恢复“枕水人家”的民间建筑特色和“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更名后的中山路可以与古运河“水上中山路”遥相呼应,使得文气与商气相结合,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除了文化保护外,陆芳还表示,北大街等三道路更名后,北塘区目前正在打造的胜利门商圈和吴桥中心文化广场商圈将串成一线,形成一个商业带,有利于提高无锡市北片区域的商贸服务业业态格局,为北片居民提供更加便利、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陆芳表示:“北塘区还将对北塘大街进行重新改造包装,莲蓉桥至吴桥段是古运河无锡段最开阔的地方,曾聚集了米市、钱庄、布庄等商家,是无锡古运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我们将规划打造北塘大街三里桥‘左岸’,设置游船码头,开设水上旅游航线,引进老字号商铺,恢复昔日小三里桥的繁荣盛景。”

  老无锡

  北大街很有历史

  但已“名存实亡”

  老无锡孙炳卿,曾担任过无锡国际贸促会常务副会长,也是《北塘老店铺》一书的责任编辑,今年82岁的他,祖祖辈辈生活在北塘区,他见证了北大街多年的变迁。

  “虽然北大街在唐朝时就有了,它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山路,不过现在的北大街其实已‘名存实亡’。”孙炳卿说,“1928年,北大街起于胜利门,止于莲蓉桥,全长130米,街两边有绸缎庄、米行、药店等58家名店,是当时无锡最繁华的地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街曾改过一次名,把当时的北大街及莲蓉桥以北的湾巷、江阴巷、后祁街等共190米的路段整合,改名中山东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又重新改回北大街。虽然还叫北大街,但当年的58家名店,如今只剩下了一家药店,一些街区也消失了,已完全没了当年的风貌,可以说现在的北大街,已经是‘名存实亡’。”

  孙炳卿还表示:“解放以前,北大街还叫过北外街,而现在的中山路以前曾叫北内街,可以说,现在的北大街和中山路原来就是一条路。”对于北大街改名,孙炳卿非常赞成,他说:“整合后的中山路将既有风光带,又有商业街,一些风光原来仅集中在北大街,整合后可将这些资源融会进整条中山路。”孙炳卿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北大街的发展方案,他认为,新道路要彰显古代、突出近代和融会现代。

  位于北大街末端的诚隆超市无锡地区经理王振平则表示:“‘中山路’在很多城市都有,代表了经济最繁华的路段,北大街等更名为中山路对无锡经济的大发展是有好处的,更名后能为我们商家带来新的机遇和利益。”王振平的说法代表了北大街大多数商家的心声,记者采访的5名北大街店主都表示赞同北大街更名。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4/17/01692681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把北大街并入中山路就行了,青石路就没必要了。以后在中山路上找个地方就麻烦了。你告诉别人金太湖在中 ...
颠倒乾坤 发表于 2013-4-11 14:53



    并入后,新的中山路门牌号后面仍然注明原北大街几号,应该不会找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6: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北大街的名字去掉实在可惜
踩脚踏车的小蜗牛 发表于 2013-4-11 19:23



    会保留一些北大街的老地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23: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能带动北塘的人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23: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是瞎搞。。。。。。。。北大街说撤销就撤销? 还保护街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9 15: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街更名中山路已公示 口水战继续
 ■链接  

  每个时代,路名都有时尚风

  全国的中山路足有上百条

  中山路是无锡最繁华的商业圈。这条路名全国好多城市都有,足有上百条,这一命名多与孙中山有关,是那个时代的地名时尚,也是中国以人名重名最多的一条道路。 

  中山路原名北门城内大街  

  打铁桥———书院弄口———迎祥桥———监弄口———仓桥下———盛巷桥街———推官牌楼———寺后门———新市桥———寺巷口———大市桥———凤光桥———二下塘,闭上眼睛,老无锡华钰麟都能说出当年中山路沿路的一个个地名。他表示,中山路原来就叫北门城内大街,其中大市桥是最热闹的一段。百姓结婚,都会到北门城内大街来置办嫁妆,同时这条街上的出售文房四宝的笔墨庄也很有名,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1937年底,日本入侵无锡,放火烧掉了城内四条最繁华的街区,包括北大街工运路、北门塘上、马路区和北门城内大街,而北门城内大街烧到三阳为止。

  1938年,人们在一片废墟北门城内大街重新修路,修建至凤光桥,也就是现在的烤鸭馆为止。当时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取名为中山路,南端的中山路则是在1976年才建起来的。 

  中山路存在于不少城市中 

  全国各地有许多中山路。古运河研究会的曹荣之表示,在辛亥革命时期,取这样的路名是一种时尚。在他印象中,在台湾,也有很多城市道路以中山路为名。

  在网上,不少网友们也纷纷发帖晒出自己所在城市的中山路。上海的网友表示,家就在中山北路普善路上;广州的网友说,当地有超多中山路,他们那里有中山一路,还有中山四、五、六路;青岛网友表示,该城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是青岛的“名片”。据悉,中山路最早出现在南京、广州、上海、芜湖、南昌、青岛、湛江等城市,其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许多城市相继将原有或新建、改建的重要道路用中山路命名。曹荣之表示,中山路多在繁华地带,在各地都是商业重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命名时尚 

  无锡市地名办表示,在古代并没有专业的地名命名机构,很多地名都是百姓约定俗成。比如在北塘一带的茅蓬沿河、桃枣沿河等都是以因为行业集中而由百姓叫出来的。在有些城市,地名命名会以城市名来命名道路,这样在选名范围上比较宽广、整齐,显得很有气魄,比如上海知名的南京路等都是以城市命名的道路,这种命名方法也曾非常风行。  

  无锡有人民路、解放路,其他城市也都有,地名办表示,这是建国初期的一种时尚,体现人民当家做主意思。曹荣之还记得,人民路是建国后无锡最早通过拆迁建成的道路,原本那里有不少居民区。而解放路原本没有路,1950年4月,他们看着城墙拆除后,建成环城的弹石路,以庆祝解放而命名。 

  据介绍,国家级的地名机构直到1979年才成立,无锡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地名管理机构。2010年,chutai了《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对地名命名进行规范和指导。而一些地名的命名也更具诗意,比如太湖新城的地名大多与湖有关,比如南北走向路名中都有“湖”字,如五湖大道、贡湖大道、南湖大道等,而东西走向的道路中,多与太湖的别名有关,如震泽路、具区路等。(黄孝萍)

  ■观点  

  对于中山路延伸的思考 

  近日,关于中山路向北大街和青石路延伸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已有不少意见在报纸和网络上发表。这里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想法。 

  路名的基本功能是导向和定位。人们要去某一地点时,脑海中或有意,或无意,会出现一幅地图,道路和地点就像座标图上的线和点。道路的命名,应该有助于人们这样一个认知过程的实现。看一下北京的路名,十分清晰。某某门外大街,某某南大街,某某西路,等等。人们可以很容易了解要找地点的方位。无锡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的命名绝大多数是符合科学的,但也有一些遗憾,有的已难以改变了。 

  分析一下一些路名的命名,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同一名称的路在形态上应该比较接近于直线,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中间如果被广场、其它大路分隔,可用某某东路,某某西路区分。无锡市的人民东路、人民西路的处理就比较好。而无锡市的健康路,从体育公园往南不远就拐向西,向前行变成了红星路。笔者几次听到来锡的外地人对此有抱怨。类似的情况市内还有一些。 

  二,同一路名的道路长度应适当,以方便定位。锡沪路、锡澄路都很长,都得讲清哪个区段才能找到要去的地方。渐渐地人们对这两条路的概念模糊了,而以东亭、梨花庄之类的地名代替。湖滨路在无锡很有名,也很长,但中桥以外的湖滨路在哪里,恐怕很多无锡人都弄不清。所以,道路的命名是有一些科学规律的,应该以人的认知规律为基础。 

  由此看来,中山路向北延伸,路是弯的,到了青石路底偏向西北了,同现在的中山路实在不是一回事。中间有胜利门广场、莲蓉桥、春申路几个节点,这样形成了几个区段,对于人们的认知,分辨十分不便。因此,道路的命名改名应遵循科学规律,以方便出行,方便交通。 

  另外,关于文化方面,除了要考虑历史文化传承,还应考虑文化的品位,多一些特色,少一些雷同。不要总想着以中山路、人民路命名。总之,希望中山路延伸决策时,能多一些科学,多一些文化。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 ... LLCC=8716713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17:22 , Processed in 0.03672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