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aptainKenway 于 2025-8-28 09:46 编辑
另一方面也因为上海,其东部城市资源全部倾向于上海,使其无法向西部城市一般虹吸资源,甚至自身的资源(比如高校学生)也被大量吸走。
-------------------------------
先把资源的定义明确一下吧,周边城市的资源都被倾向于上海,这个资源是指哪些?
首先,高校学生我就不认为是资源,更不是自身的资源,高校才是资源,而高校学生包括高校的师资(工科老师一般在校外都有兼职,服务企业技术)等等都是高校这类资源产生的红利而不是资源本身。
当然人力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嘛,但是这种资源我认为是市场资源,而不是zf分配的公共资源,对于市场资源的争夺,本身就是跟随市场规律走的,它比较依赖城市的先天禀赋,而不是后天的人为分配,是相对公平的。
所以我们看到,受公共资源的分配原因,大量学生在南京上海等分配有大量高校的城市读书,南京收获的大学“在校生”不比上海少多少。
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又会随着市场规律再次分配,这个时候上海和南京就有不同了,上海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显著大于南京,因为两者的市场经济禀赋有差距。
我的理解是:公共资源靠郭嘉分配,向zz地位高的城市倾斜,有则有,没有的话再努力效果也不大,而市场资源分配则是由市场规律自动调节,是真刀真枪去抢的,当然每个城市市场经济禀赋不同,差异也很大。
南京一直就是虹吸公共资源的,吸不到的是市场资源(区域对手太强,吸不到,沪苏杭甬的市场经济禀赋都比南京更强)。
而武汉成都等西部城市则是双吸,上海北京也是双吸。
而苏州无锡这种没有zz地位,但是地理位置好的,是单吸,只能吸到市场资源,不过也是上海吸剩下的,即上海外溢。
深圳我认为暂时也是单吸,吸得到市场资源,但吸不到多少公共资源(珠三角的公共资源大部分都在广州)。不过这个单吸极强,未来深圳的实力只要强到极致,发生质变,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双吸,比如上海的来时路就是证明。
至于95%的地级市,则是毛都吸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