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20 22: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东莞惠州早期发展靠港台资金、低地价、低投资门槛(连环境污染都不怎么管)、内地廉价劳动力,后来靠自己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惠州最知名的电子产业TCL/德赛、大亚湾的石化产业是渔村转过去的?改开不久惠州就发展电子产业,当年是全国最大的电话机生产基地,后来的三星也吸引了大量配套厂商,由此都打下了电子产业的基础。
东莞早期全力发展三来一补产业(从香港大进大出),吸引大量港、台投资,逐步培育起产业链和产业工人,然后产业慢慢转型升级才取得现在的成绩,华为当初到松山湖是因为对渔村的极度不满(连建一条地铁都推三阻四)。
如果渔村像你们吹的这么好,为什么惠州、东莞都不愿意建到渔村的城际?惠州是直接以市政 府名誉发函拒绝出资,东莞市轨道交通局向广东省交通厅举 报深圳地铁违反铁路基建程序、未批先建。除了早期省里建的穗莞深城际,渔村到东莞、惠州的城际线路,哪条东莞/惠州境内动工了? |
|